1. 简单百科
  2. 皮金滚灯

皮金滚灯

《皮金滚灯》,又名《皮金顶灯》《祭棒槌》,是四川灯戏、傩戏"耍坛"(耍傩)剧目之一,与变脸、吐火并称川剧三大绝活。

《皮金滚灯》讲述了皮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其妻杜氏在皮金父亲遗命下对其严格管教,一日,皮金与书友下棋忘记回家,杜氏便对其施以“跪炭碴”“顶灯”“吹灯”“滚灯”等惩罚,皮金砍断棒槌后又被要求写文祭悼棒槌,最后在祭悼仪式中耍弄杜氏和丢女并溜走。

《皮金滚灯》主要伴奏乐器为“大筒筒胡琴”。《皮金滚灯》是川剧丑角戏的经典之作,也是川剧中的独门绝活。《皮金滚灯》的表演形式简洁明了,演剧的内容通俗易懂,在四川地区受到众多观剧人员的喜爱。

起源

灯戏源于四川省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皮金滚灯》是四川灯戏传统小戏中的经典之作。《皮金滚灯》在四川地区有上百年的演剧历史。

剧情介绍

《皮金滚灯》讲述了皮金游手好闲、学而无成且不务正业。其妻杜氏受皮金父亲遗命,对皮金管教甚严。一日,皮金又因与书友下棋而忘返,杜氏遂命女儿丢女将其叫回家中,随后对皮金予以“跪炭碴”“顶灯”“吹灯”“滚灯”等严苛惩罚,稍有不如意便以棒槌痛打皮金。皮金一气之下,砍断了棒槌。杜氏又命皮金撰写一篇文章,祭悼棒槌。然而,皮金在祭悼仪式中故意耍弄杜氏和丢女,并趁机悄悄溜走。

角色介绍

艺术鉴赏

技巧表演 

《皮金滚灯》以丑、且角应工,为丑角功夫戏,着重于表演技巧,饰演皮金者必须腰、腿功扎实,技巧熟练。演出中不同的演员,各有不同的技巧表演,除“顶灯”“吹灯”“滚灯”等主要表演内容外,有的还加入“耍棍”“吞水吐水”等表演。唱、讲方面如“哭五更”“读祭文”等。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皮金是惧怕妻子的“耙耳朵”形象,如听到妻子叫他时语气骤弱。他性格俏皮、精灵,即使受罚“顶灯”还调侃妻子,说怕老婆是祖传。杜氏严厉,通过一个动作就能吓住皮金,体现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女儿戏词不多,但起到衬托人物与衔接剧情的作用,如开戏时衬托家庭地位关系,还暗示杜氏经常让皮金罚跪。

曲调运用

《皮金滚灯》加入川剧锣鼓小打,强调戏剧性,运用川剧胡琴平板演奏,伴奏以“大筒”胡琴为主,起唱用大鼓,保持欢快活泼风格。

语言风格

语言塑造着重渲染幽默风趣的舞台风格,皮金的瑞安鼓词,如得知妻子召唤时的独白,以及表演中的对话等都体现其风趣幽默性格,幽默欢快是戏的主题,让观众在欣赏技艺同时收获快乐。

影响和价值

《皮金滚灯》让人或捧腹、或惊诧、或啧啧称奇的同时,也能让看观众领略到巴蜀文化之隽奇。这些文化瑰宝里面重要的精神含义是“传承”。因为有了传承,巴蜀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才能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评价

《皮金滚灯》是灯戏经典之作,深受中国西南地区戏曲观众喜爱,因其演员超高技艺、地方民俗相关、人物形象和艺术创造取自民间风俗习惯、鲜明地方特色及幽默舞台氛围。它扎根川地文化,在川剧舞台上常被演绎,将继续受到喜爱与追捧。(王一评)

这部剧将蜀地百姓的生活片段加以艺术夸张,再将川剧绝活“顶灯”融入其中,成为了川剧中一个以展示技艺表演为主、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的特色剧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评)

参考资料

【川剧志音频】《川剧的前世今生》第42集:川剧《滚灯》.四川省情网.2024-09-28

头顶油灯钻板凳 探访“小梅花”佳奖川剧《皮金滚灯》幕后.中新网.2024-09-28

首届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嘉年华小型戏曲邀请展演第二场演出介绍.临沂市人民政府.2024-09-29

“春华秋实”小型剧目巡演——舞蹈《滚灯》.光明网.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