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位于太谷城东南,距县城十公里处的大佛山山顶,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相继重修。
天宁寺,坐南朝北,分主院、东院、西院、南院,共计41间殿亭,占地6680平方米,整个寺院楼阁重叠、殿堂林立,主院的主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高三层,约13.3米,木石结构,殿内供石刻如来佛一尊,高8米,仪态庄严,气质不凡,寺院因之亦称大佛院。
历史沿革
天宁寺,位于太谷区城东南8公里的惠安村南的凤翼山上,因寺内供有高约10.8米巨石天成的释伽牟尼坐像,当地人称为大佛山。寺院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有亭殿60余间,整体寺院座南向北,依山而建,院内清幽整洁,牡丹、翠柏、花木相间,甚为雅静既是风光优雅的旅游胜地。
历史背景
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杜顺(亦称杜顺)(557年—640年)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市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朝华严宗巨刹。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卦山天宁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保护措施
佛教活动
天宁寺,是三晋大地主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存完好
二、三层刻假门和直楼窗,檐下和平座上砖雕斗拱如木构制,质宝珠,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更换。塔下存有北魏石佛一躯,眉目清晰,躯体完好。
建筑特色
布局结构
寺院之后,有座红蓝琉璃舍利塔,高10米,八角,十层,为实心塔,塔基直径10米,高1.5米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在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据《平定州志》载:“寺林,太师蔡京书额,寺内有大悲阁,双塔东西对峙。”明、清两代均有补修。寺内建筑残坏,双塔依然如故。寺址高耸,双塔并峙,格外醒目。
塔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高约30米,每层收刹甚急,轮廊形制奇异。底层四面砌有券洞,内置佛像一躯,二层以上平座甚高,外观很象七层塔。
参考资料
晋中市天宁寺_天宁寺.旅游网.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