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石晓山

石晓山

石晓山(讳荣宗,1859-1928),石氏伤科的第二代传承人。

石晓山自幼学医习武,研习理论,继承并奠基了父亲石兰亭的伤科疗法,对接骨入骱纯熟而敏捷。他在设诊所之外,还参加学术组织“中华医学研究所”,担任评议员,曾在该所附设医院担任伤科主任。石晓山尤其推崇明代薛己的“十三科一理贯之”学术思想,进而从各科专著及典籍中,寻其一贯之理,以衍化充实于伤科临床。石晓山对伤科“兼邪”的施治尤多心得,亦颇擅长对针灸的应用。

人物经历

石晓山自幼跟随父亲石兰亭学习武术和医学,深入研究医道。他推崇明代薛己的“十三科一理贯之”理论,并在各科专著及典籍中寻找贯穿各科的理论,将其应用于伤科临床,丰富了伤科的理论和实践。

石晓山被认为是石氏伤科的奠基人,尤其擅长接骨入骱,其手法纯熟敏捷。石晓山在诊所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之外,业余还参加学术组织“中华医学研究所”,担任评议员,在该所附设医院担任伤科主任。此外,石晓山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上海红十字会沪城分会给予大力帮助,并在战时参加义务救护队,对贫困患者不仅免收诊金,还提供药费资助。

亲属成员

石晓山父亲石兰亭先生约在1870年,将石氏伤科由无锡迁至上海市。1880年,石兰亭于南市杨家渡新街开设诊所,自此形成石氏伤科流派。石晓山与父亲石兰亭的医术在光绪至民国年间逐渐受到外界的广泛认可,在沪上建立了享有声誉的“石氏伤科”。

石晓山长子石颂平对外科疾病诊治亦有造诣,英年早逝。石晓山二儿子 石筱山和小儿子石幼山在学术团体担任职务,系统整理石氏伤科学术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学术观点,奠定了石氏伤科的学术地位。

参考资料

文汇报:中医当自强:百年石氏伤科传承和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2024-06-29

独树一帜的“石氏伤科”.上海市民政局.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