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涓子

刘涓子

刘涓子(约370~450年),南北朝时期江苏京口(今京口区)人,刘宋宗室,擅长医学,尤其精通外科方术。他在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写了《刘涓子鬼遗方》,这是一部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又称《神仙遗论》。原书共十卷,现存五卷,后由刘涓子的后人传给南齐龚庆宣,经其整理后流传至今。该书详细记载了刘涓子的治病经验,包括痈疽病因及鉴别,以及金创外伤疗法等。

人物生平

刘涓子生活在晋末宋初时期,曾任徐州市(今江苏徐州)内史。他跟随宋武帝北征,专门治疗受伤的士兵,显示了他的高超医术和军医身份。元嘉二十年(443年),他居住在秣陵街道(今南京)。

人物关系

祖父:刘淳

父亲:刘岩

儿子:刘遵考

孙子:刘澄之刘琨之

人物著作

《刘涓子鬼遗方》又称《神仙遗论》,原书共十卷,现存五卷。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该书由刘涓子的后人传给北齐龚庆宣,经其整理后流传至今。书中详细记载了刘涓子的治病经验,包括痈疽病因及鉴别,以及金创外伤疗法等。

出版图书

临床应用

《刘涓子鬼遗方》对痈与疽的病机和症象进行了明确的鉴别,并对痈疽等证的辨脓进行了精细的描述。书中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在治疗痈疽外证、石发中毒等方面,书中提出了许多解毒的治疗方法。

轶事典故

《刘涓子鬼遗方》据传是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

相关研究

《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质疑(下) 作者赖文

论刘涓子的针灸学术思想 作者黄选玮

后世影响

中医外科素有消、托、补三大法则,分别对应疾病的早、中、后期,强调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原则在《刘涓子鬼遗方》中已经有所体现,为三大法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古代医家】刘涓子.今日头条.2024-06-18

刘涓子.中国小康网.2024-06-18

《宋书》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一◎宗室.国学导航.2024-06-18

刘涓子鬼遗方.豆瓣读书.2024-06-18

论刘涓子的针灸学术思想.百度学术搜索.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