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公(学名:Ficus langkokensis)为桑科榕属的乔木,青藤公的一般繁殖方式为插繁殖或播种繁殖。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桑科榕属的乔木。高6-15米,树皮红褐色或灰黄色,小枝细,黄褐色,被锈色糠屑状毛。叶互生,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7-19厘米,宽2-6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背红褐色,叶基三出脉,基出侧脉达叶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侧脉2-4对,背面凸起,网脉在叶背稍明显;叶柄长1-4厘米,无毛或疏被柔毛;托叶披针形,长7-10毫米。榕果成对或单生于叶腋,球形,径5-12毫米,被锈色糠屑状毛,顶端具脐状凸起,基生苞片3,阔卵形,总梗较细,长5-15毫米,被锈色糠屑状毛。雄花具柄,被片3-4枚,卵形,雄蕊1-2个,花丝短;雌花花被片4枚,倒卵形,栗色,花柱侧生。花、果期为全年。

分布与生长环境

分布在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等地,生长于海拔15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谷林中或沟边,

主要价值

青藤公可作行道树及园景树,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