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公共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议程是指那些能够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政府会决定是否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

形成条件

- 问题必须明确且严重,以便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

- 政治权威领导人或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他们会对问题未来的严重趋势有所察觉,并及时提出。

- 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形成障碍

- 社群的价值规范,如政治原则的偏离和价值体系的排斥,可能阻碍政策议程的形成。

- 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也可能成为障碍。

- 政府体系的封闭会影响公众问题进入政策议程。

- 承受能力的超重可能会导致决策者的排斥或回避。

- 表达方式和技巧也可能影响政策议程的形成。

形成途径

- 政治领袖,无论是职业政治家还是民间职业政治家。

- 行政、立法与司法部门体制。

- 社会团体,特别是利益团体。

- 公众的活动,如抗议、信访等。

- 危机或特殊事件。

- 大众传媒。

- 专业研究人员。

- 国际机构和组织。

引发机制

内在机制

- 自然灾害。

- 意外的人为事件。

- 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 资源分配中的偏执与失衡。

- 生态变迁。

外在机制

- 战争。

- 武器技术的重大发展。

- 国际冲突。

- 世界性联盟的格局变化。

具体引发机制

- 政治领导,尤其是美国总统,在美国扮演着政策议程的主要决定者角色。

- 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如突发性的重大事件,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 抗议活动,尽管并非最佳途径,但能有效地建立政策议程。

- 新闻媒介,其报道有时会产生负面影响。

确立过程的模式

“多源流”模型认为,政策议程的确立是由问题流、方案流和政治流在某个触发机制下的汇合所形成的。

参考资料

行政管理应试丨真题解析——公共政策.知乎专栏.2024-10-29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百度文库.2024-10-29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百度题库.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