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修林
范修林,男,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范修林主要从事二次电池等能源存储器件的界面工程及相关电解液、电解质的设计研究,并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他开始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4月,他晋升为研究科学家。2019年8月,范修林加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百人计划”研究员。2023年3月23日,范修林应邀在重庆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做学术报告。2024年3月,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一项关于新型电解液的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范修林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新型电解液的研究成果可以率先在极地科考、空间探测、海底勘探等极端温度情况中应用。
范修林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曾被评为2020年中国新锐科技人物。
人物经历
2007年,范修林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他获得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2013年,他开始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4月,他晋升为研究科学家。2019年,范修林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同年8月,他加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百人计划”研究员。2020年11月,范修林参加Wiley人物专访之青年科学家访谈节目。
2023年3月23日,范修林应邀在重庆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以《新型锂电池电解液设计及机理研究》为题做学术报告。同年11月15日,他参加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材料学院大楼天井处举行的秋季研究生学术成果墙报(Poster)展,并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2024年3月,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新型电解液的研究成果可以率先在极地科考、空间探测、海底勘探等极端温度情况中应用,未来可用于更多场景,比如应用于车载设备、电力通信、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医疗电子、铁路、船舶、机器人等领域。
研究领域
范修林主要从事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等)等能源存储器件的界面工程及相关电解液、电解质的设计研究。
研究成果
承担项目
范修林承担浙大科创传化创新研究院“高性能电解液体系及其材料开发”项目,该项目包括三个子课题,课题一:围绕多种应用场景下的电解液体系及其界面电化学性质,开展机理研究;课题二:开发相应的电解液体系及其配套添加剂等;课题三:前瞻性下一代电池电解液体系开发。
学术论文
范修林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 Nature Mater., Nature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教授课程
: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一项关于新型电解液的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帮助锂离子电池突破充电速度、工作温度和安全性能的“瓶颈”。相关测试数据表明,浙大提出的新型电解液在25℃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是商用电解液的4倍;在-70℃时高于商用电解液3个数量级以上。在同等条件下,他们设计的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达到8成充电量,展现出超快的离子传输行为。
参考资料
范修林.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2024-03-09
研究与成果.范修林-浙江大学个人主页.2024-03-09
范修林.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3-09
浙江大学范修林教授应邀来校做学术报告.重庆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03-09
-70℃能充电,浙大新成果或将改变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潮新闻客户端 .2024-03-09
Wiley人物专访之青年科学家访谈—浙江大学范修林研究员.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9
活动回顾|促学科交流,展材子风采——2023年材料学院秋季研究生学术成果墙报(Poster)展顺利举办.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3-09
教学与课程 .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3-09
社会兼职.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3-09
文汇报.百家号.202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