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垒
威垒,在春秋时期秦国是一个军事职官的名称,其职相当于晋国的军司空,职权较重,主要负责掌管军事营垒。根据史料记载,威垒也可能是人名。《史记·秦本纪》中提到前704年,秦宪公去世后,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共同策划,废黜了太子,改立秦宪公之子秦出子为新的君主。学者冈白驹在其研究中提出,“大庶长”和“威垒”是官名,而“弗忌”和“三父”是人名。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陈直在《史记新证》中的支持,他认为“威垒”这一官名虽然未在其他文献中出现,但可能与汉代的中垒校尉职位相似。中华书局撇号的《全本史记》版本将“威垒”视为人名,与弗忌、三父并列为三个不同的人。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后附记中,“威垒”被记作“威累”。
学术研究
关于威垒的具体职责和定位,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冈白驹和陈直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威垒可能是一个军事职官的名称,与汉代的中垒校尉职位相似,掌管军事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