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胸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除外病理性肝大的肝位置下移,当患者深吸气时,肝脏下缘超出肋弓下1cm、剑突下3cm,肝上界相应降低,肝上下界正常,且肝脏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被称为肝下垂。肝下垂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与悬肝韧带、腹壁及肠道的支撑作用减弱及局部因素牵拉或致膈肌下降有关。肝下垂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前者多与固定肝脏位置的冠状韧带或悬韧带的缺失、软弱有关,获得性肝下垂多与营养因素等造成肝脏支撑组织病变有关,邻近器官肿瘤也有可能导致本病。大多数肝下垂没有症状,无特异性,多于查体或偶然触及右上腹包块时发现。症状一般较轻,重症者少见。肝下垂单指肝脏位置的下移,应该与其他肝脏疾病造成的肝脏肿大相鉴别。肝质地较脆,正常情况下,肝脏有胸腔肋骨保护不易受外力损伤,故应预防外力对下垂肝的损伤。对于轻症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恢复肝脏位置。

就诊科室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危害

预后

预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