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
南岳衡山清凉寺有2处,一处位于衡山县开云镇紫金峰,潇湘八景之一“烟寺晚钟”就位于此。另一处已改名为广济寺,地址在南岳衡山紫盖锋与祝融峰之间的峡谷平地上的毗卢洞。
基本内容
衡山县开云镇清凉寺:站在紫金峰清凉寺云梯最上层即使是微风吹来也让人感觉很清凉,是名副其实的清凉寺。还可以眺望开云镇和附近大好河山,潇湘八景之一“烟寺晚钟”就位于此,烟波浩渺的湘江与云雾缭绕的群山融为一体,人们只能从远处开来的大型船只辨别出那儿就是湘江之滨。树林藏着山峦,山峦藏着寺庙,红色的寺庙内有一口大钟,夜来万物入眠,寂静无声,山风悄悄送爽,僧人欲睡,唯有那口古钟,不时敲出悠扬宏亮的声音,仿佛它在不知疲倦地迎送着江上来去匆匆的舟客、船家。
南岳衡山清凉寺:南岳衡山广济寺原名清凉寺,地址在紫盖锋与祝融峰之间的峡谷平地上的毗卢洞。创建年月缺考。唐代诗人杨巨源曾游,题有《南岳清凉寺》诗。宋代发展为南岳衡山十大丛林之一。后之清凉寺位于衡山县开云镇紫金峰。明代钱帮、清代张九镡曾游,分别写有《清凉寺》和《清凉寺居感怀》诗。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光玉和尚捐田租350石以供常住。废于建国后,现有遗构存于衡山县二中内。
广济寺:地址在毗卢洞。原名 清凉寺,因衡山县开云镇有一清凉寺,故改名为广济,取佛法广济众生之意。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无碍和尚募建。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年间智犁和尚重建,现存建筑有二进,外有石墙,寺内无佛事。相传此地时见佛光,故又名毗佛洞,实非洞,因处于祝融、紫盖两峰之间的峡谷中,地形似洞,即以洞名。寺外存有唐以来多处石刻,并长有原始次森林和金绒毛皂荚等稀有树种。
有诗曲为证:
米芾(宋)
绝顶曾僧未一,禅林常被白云封,残钟已罢廖天远,杖锡时过盖紫峰。
马致远(元)《双调》寿阳曲
寒烟细,古寺清,远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
鲜于必仁(元)《中吕》普天乐
树藏山,山藏寺。藤荫杳昔,云影差差。疏钟送落晖,倦鸟催归翅。一抹烟岚寒光渍,问胡僧月下何之?逐朝夜时,扶到此,散步寻诗。
参考资料
潇湘八景之三:烟寺晚钟.新浪博客.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