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站
清河站(Qinghe Railway Station),是位于海淀区上地东路及G7京新高速东侧,小营西路与安宁庄北路之间的铁路车站。车站于2019年12月30日开站,是"8客3编13货"中八个主要客运站之一,是京张高速铁路的第二站,也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奥运会专线的始发终到站。该铁路车站由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车站占地14.6万平方米、候车面积2.3万平方米。
清河站因清河镇而得名,1905年动工、1906年建成,詹天佑曾在此勘测、施工、验收。1949年以后,清河车站累有改建、扩建,中央站匾、女儿墙等被毁无存,但主体建筑基本完整。2016年11月,清河车站停办客运业务,使用了110年的老站房随之荒废。2017年9月,由于京张高铁清河站的规划建设,老站房开始平移,2019年12月底,新建成的京张高铁清河车站投入使用。
清河站是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之一,主要承担京张高速铁路及支线的运营任务,是京张高铁线上体量最大的车站,实现对张家口1小时商务圈和对延庆1小时通勤圈的覆盖。该站站场为4台8线规模,其中2条到发线兼正线,6条到发线,设计运行列车120对;同时作为西北方向的门户,承担三分之二以上的始发车次,成为运营呼和浩特市、大同市、包头市等地高铁业务的主要车站。
历史沿革
老清河站
清河站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为三等站。1912年9月8日,孙中山曾在清河站下车视察。1949年后,清河站站房开始改造,三处拱券添加了门窗等物,南侧向西接出了一间房屋,屋顶上的铁瓦被更换成了彩钢板。站房中央正上方,由京张铁路总办陈昭常于1906年题写的站匾被毁。
2014年,老站房的三处券门被封死一个,另外两处改为售票窗口。
2016年11月1日,为配合京张高速铁路施工,清河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2017年5月,清河车站被认定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新清河站
2017年6月,清河站开工建设。同年9月,由于京张高铁清河站的规划建设,老站房开始平移。
2018年5月,清河站随国家铁路清河站及清河交通枢纽一期开工建设,同年10月17日,清河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2019年2月10日至16日,北京地铁13号线改线拨接进入清河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同月17日,北京地铁13号线正式引入清河站, 同年6月底,清河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9月,京张高铁全线将进行联调联试。12月30日,清河站13号线站层随国家铁路清河站同步开通启用,时称“清河”站,英文站名为“Qing He”。
2021年3月,“清河”站更名为“清河站”,英文站名更改为“Qinghe Railway Station”,
2024年10月,京投公司对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北延及北延支线)进行第一次环评公示,包括清河站。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清河站秉承“大交通、零换乘”的交通组织理念,采取清河地铁站与高铁站同场的设计。建设方案注重实现“城市织补”功能,安宁庄路下穿国有铁路并设置公交专用道和慢行系统。
新清河站在设计理念上被赋予了“海纳百川”之意,建筑面积比老站房足足大了400多倍,达到13.47万平方米。车站采用曲面屋顶,抬梁式悬挑屋檐等结构手法体现北京古都风貌,同时以简约有力的曲线与A型支撑结构展示最新的建筑技术,凸显古都古韵、新貌新颜,在表达对百年京张铁路致敬之际,借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盛会展现中国发展新成果,中华百年复兴新梦想。
设计参数
清河站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候车面积2.3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4台8线。(截至2019年)
整体布局
京张高速铁路新建清河站,由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组成,其中,地下二层为城铁昌平南延线及19号支线站台层及设备层;地下一层为城市通廊、高铁与地铁换乘空间、地下车库;首层为高铁进站厅、站台层和城铁13号线站台;二层为高架候车大厅,局部三层为商业服务场所。
站台线路
京张高铁新建清河站,站台设5台10线,其中,高铁为4台8线,站场西侧为城铁13号线专用站台1台2线。
运营情况
截至2020年1月15日,京张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半月以来,清河站发送17.2万人次,到达19.5万人次。截至2020年4月21日,清河站共有50条铁路线运行。
2021年2月7日,清河站发送旅客0.75万人。
2023年4月28日,清河站发送旅客3.2万人次。9月29日发送3.81万人次。
截至2024年12月,清河站开通5年来,已发送旅客2314万人次。
特色服务
清河站工程完工后,铁路部门将对老站房进行修缮并作为博物馆永久保存,将成为京张高速铁路与京张铁路唯一一处新老站房同站同框的车站,成为京张高铁开通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5年春运期间,清河站的单向门进行了改造,过去的“梳齿式”单向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轿厢式AB门、红外感应平开门、半高平开电磁门等新门型。
交通换乘
清河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镇小营西路与西二旗站大街之间,距离北京北站11公里,西侧紧邻北京地铁13号线和G7高速。
公交线路
旅客乘坐公交车抵达清河站西广场后,将经由清河站西侧出口外进站大厅进站乘车。
自2023年5月10日,首车起,320路、495路、544路、603路、623路、专139路6条线路进驻清河火车站枢纽站。
轨道交通
新清河站可与3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换乘,包括北京地铁13号线、轻轨铁路北京地铁昌平线和北京地铁19号线,乘客只需要从一层的站台层下行进入地下一层的公共换乘厅后就能换乘地铁,实现无缝衔接。
长途汽车
清河站站房二层南北两侧各设置了一个落客平台,可以通往京新高速及安宁庄北路。其中南落客平台约1.4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完全可以满足大巴车乘降条件。就可以搭乘大巴车到清河站,再换乘京张高速铁路前往。
出租汽车
清河站西广场地面的南北两侧还设置了出租车停车站和公交场站,市民下车后步行即可进入清河站。在地下一层,还设置了1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方便旅客接站停车。
建设规划
京张高铁新建清河站,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京张高铁最大的始发终到站。同时,还是北京地铁13号线引入站,轻轨铁路昌平南延线和19号支线和公交车的换乘站。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北京北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新枢纽。
根据运行计划安排,13号线清河站将分为两个阶段运行,第一阶段为清河站越站运行阶段,即改线后,13号线车辆在新线路上运行,但在清河站过站不停车;第二阶段为清河站正式运营阶段,此时清河站具备开站条件,正式投入使用。
价值意义
京张高速铁路新建清河站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北部地区新的综合交通枢纽。
与北京其他主要火车站有所不同,夹在西二旗站与上地之间的清河火车站,未来不仅要承担起京张高铁的铁路客流,还将迎来地铁通勤客流。
清河车站作为京张铁路一座三等小站,因建于海淀清河镇而得名。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先生曾在此勘测、施工、验收。1912年9月8日,孙中山先生曾于清河站下车视察京张铁路。(千龙网 评)
清河站是京张高铁始发站之一,也是京张高铁线上规模最大的一座车站,为国有铁路、地铁及市政工程一体化设计,是北京市引入地铁线最多的高铁车站,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网 评)
参考资料
基本情况.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2024-02-05
北京地铁13号线为避免混淆,清河站改名了!.京报网.2025-01-13
志愿招募 | 2025年北京清河站春运志愿者.微信公众号.2025-01-13
客运员丹丹带你打卡京张高铁最大站!.澎湃新闻.2025-01-13
京张铁路 清河老站房亮出历史原貌.凤凰网.2024-02-05
京张铁路113岁清河老站房亮出历史原貌.中国日报网 .2024-02-05
百年清河站文物身份被认定 孙中山曾到此视察.千龙网.2019-02-21
京张高铁清河站6月底主体完工 将建地下城市通廊.搜狐网.2025-01-13
百年清河站文物身份被认定 孙中山曾到此视察.千龙网.2025-01-13
京张高铁清河站主体结构正式封顶.人民网.2018-10-17
清河铁路枢纽月底开工!海淀人1小时内直达冬奥会现场.搜狐网.2025-01-13
北京地铁13号线西段明天恢复通车 穿行京张高铁清河站通过不停车.北晚新视觉.2025-01-13
10日至16日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至龙泽站停运.海外网.2025-01-13
最后一项测试启动 北京地铁13号线清河站拨线工程进入倒计时.百家号.2025-01-13
北京地铁13号线清河站12月30日开门迎客.新京报网.2025-01-13
北京地铁19号线二期启动环评!具体路线图→.微信公众号.2025-01-13
京张高铁清河站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明年11月30日运营.千龙网.2019-02-21
京张高铁清河站主体结构封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9-02-21
京张高铁半月运送旅客近80万人次.百家号.2025-01-13
5月10日起 北京公交6条线路进驻清河火车站枢纽站.百家号.2025-01-13
2月7日六大火车站发送旅客13.22万人,北京西站客流量最大.北京日报.2021-02-10
铁路假期运输|出行迎高峰 北京地区预计发送旅客78.8万人.百家号.2025-01-13
中秋国庆假期首日北京铁路发送旅客80.44万人.百家号.2025-01-13
清河站已发送旅客2314万人次.百家号.2025-01-13
春运抢先看·小事中的改革|一扇门打开春运出站新方式.百家号.2025-01-13
京张高铁清河站封顶 百岁老站“变身”博物馆永久保留.百家号.2025-01-13
北京地铁13号线将开进高铁清河站 11月底具备开通条件.新浪网.2019-02-21
独家体验|清河火车站高铁地铁换乘,要多方便有多方便.百家号.2025-01-13
京张高铁清河站将实现地铁高铁同检.中国网.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