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菊,山东省莒南县道口乡曹家庄子村人。1979年,张秀菊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简介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两个姐姐先后被卖掉。6岁时,父亲病死。8岁,母亲又因地主逼债而悬梁自尽,哥哥下了江南。自此,张秀菊孤苦一人,靠乞讨度日。20岁时嫁给薛家道口村贫苦农民薛永福,后习称“薛大娘”。
履历
1942年,担任村妇救会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送长子薛俊彦参加八路军。由于她的带动,全村一次就有7名青年参军。8月,第一次甲子山战役期间,张秀菊组织全村妇女昼夜不停地缝军衣、做军鞋、碾米、磨面、烙煎饼,慰劳部队。12月,在第三次甲子山战役中,她带领本村20名妇女,到前线运送食品,救护伤员。年底的一个早晨,一小股华北治安军从村西进入薛家道口村。正在这里开会的大店区妇救会长李瑞清来不及躲避,急忙跑到张秀菊的家,张秀菊把李瑞清打扮成自己的女儿,躲过敌人的搜捕。1944年,张秀菊组织8户贫困农民,创办莒南县第一个养牛合作社。1945年1月,出席滨海区在莒中县寨里河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获“滨海区劳动英雄”称号,并在会上介绍了创办养牛合作社的经验,奖给毛驴1头。2月3日,《大众日报》介绍了张秀菊创办养牛合作社的经验。1949年2月4日,长子在部队壮烈牺牲,半月后丈夫又病逝,张秀菊忍受着巨大悲痛,仍然带领群众发展互助生产。
1953年任埠墩乡信用合作社主任,负责薛家道口周围8个村的存款贷款工作。1955年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1956年任薛家道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她和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改造涝洼地,种植水稻。是年,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58年,本村“五保”老人薛柏病重卧床4个月,张秀菊给他端屎倒尿,请医抓药,一天三顿做好可口的饭菜给他吃,有时还亲自一匙一匙地喂饭喂药。老人临终时,拉着她的手说:“这6年来多亏了你,我才一直活着。我永远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1960年3月,张秀菊被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7月当选为中共莒南县第三届和中共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1963年,当选为中共莒南县第四届和中共山东省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她积极学习文化、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为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作了大量的思想工作。1966年11月18日,《大众日报》专题报道了她的事迹。临沂地区作家张恩娜以张秀菊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端午》。1980年2月17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