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1483年-1485年在位)出生于英格兰北安普敦郡,盎格鲁-撒克逊人,是英格兰约克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其父亲为约克公爵理查·普兰他日奈,兄长为爱德华四世。
1452年10月2日,理查三世出生在英格兰北安普敦郡,1460年,因其父与兄长在韦克菲尔德之战被杀,理查三世被送往低地国家避难。1461年,陶顿之战结束,兄弟二人返回英格兰,并在爱德华四世即位后受封为格罗斯特公爵,由理查德·内维尔教导。1467年,沃里克伯爵嫉妒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家族的崛起而谋划叛乱,理查三世坚持拥护爱德华四世。1470年,因沃里克支持兰开斯特家族,致使亨利六世短暂复辟,理查与爱德华四世被迫逃往勃艮第。1471年4月,在勃艮第公爵的支持下,理查三世率领爱德华四世的军队发动巴尼特之战与图克斯伯里之战,助爱德华四世重新登上皇位。此后理查三世被任命为北方的治安官和事务主管,一直掌控北英格兰。在北方,他施政公允,援建大学,资助教会,建立北方议会,颁布了一些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广受百姓爱戴。 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逝世,其临终前将两个儿子托付给理查三世并任命他为护国公,享有摄政权。6月,理查三世以爱德华五世为私生子为由剥夺了其王位继承权。次月,理查三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为政期间,理查三世在政治、文化方面推行了一系列自由化改革措施。理查三世即位同年便出现了贵族叛乱,1485年,兰开斯特王朝的后裔针对理查三世又一次发动了叛乱,理查三世于8月22日在博斯沃思原野战役中败亡。2012年,理查三世的遗骸被发现,并于2015年葬于莱斯特大教堂。
理查三世执政期间,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他普及并推广了英语与印刷术,颁布了《土地占有制法》,还引入“保释”制度。“理查三世学会”认为理查是一位好国王,深受早期英格兰北方人民的爱戴。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是个身体畸形、性格残暴的篡位者。
人物生平
幼年时期
1452年10月2日,理查三世出生在英格兰北安普敦郡,他在父亲理查·普兰他日奈和其母塞西莉·内维尔孕育的12位子女中排行11。1455年,3岁的理查正遇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爆发“玫瑰战争”。此后,英格兰王权动摇,为争夺王位,两大家族爆发周期性内战。约克家族支持理查的父亲,反对亨利六世及其妻子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jou)的政权,认为亨利六世的王位应由约克公爵继承。兰开斯特家族忠于当朝执政的王室。
1459年,约克公爵及其家族支持者被迫逃离英格兰,理查和哥哥乔治由姑母白金汉公爵夫人照管。1460年,父亲和哥哥拉特兰伯爵埃德蒙(Edmund,Earl of Rutland)在韦克菲尔德之战被杀,理查和乔治被母亲派人送往低地国家避难。
封为公爵
1461年3月29日,约克家族在陶顿之战击败兰开斯特,兄弟二人返回英格兰。1461年6月28日,理查长兄爱德华四世登基为英格兰国王。
1461年11月1日,理查因为爱德华四世的关系被封为“格罗斯特公爵”并享有北方领地,年仅9岁的理查收获众多爵位。1462年,理查被委任英格兰海军上将,同时被指派为北方总督。
年少生活
1464年,爱德华四世任命理查为西部各领地唯一的征兵专员。此时理查寄居在约克郡温斯利戴尔(Wensleydale)理查德·内维尔的米德尔赫姆城堡中,受到表兄沃里克伯爵的监护以及指导,沃里克因其在玫瑰战争中的作用被称为“造王者”,为爱德华四世夺得王位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于爱德华四世在1464年宣布迎娶地位低下且已育两子的寡妇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使得爱德华四世与沃里克伯爵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1467年,理查在沃里克伯爵家的平淡生活被打乱,爱德华四世罢免沃里克伯爵的弟弟乔治·内维尔的首席法官职位,将妹妹指婚给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亲戚。此时,理查德·内维尔嫉妒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家族的崛起,开始谋划叛乱。沃里克拉拢爱德华的弟弟乔治,许诺其王位,并将长女伊莎贝尔嫁给乔治。理查这次没有动摇,始终忠于其兄长爱德华四世,他也因此逐步掌握实权,17岁便拥有独立指挥权。
掌控北方
乔治加入沃里克伯爵的叛军后,反对爱德华四世。1469年7月26日,爱德华四世的军队在艾奇科特沼泽战役中被沃里克伯爵的军队击败,后被囚禁在沃里克城堡,后因贵族们的支持,爱德华四世于9月获释并恢复王位,1470年3月,在英格兰中部的林肯郡爆发了兰开斯特家族起义。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率军北上。后叛乱被平,并活捉了起义领袖罗伯特·威尔斯。随后威尔斯坦白此次起义的捐助者便为沃里克。后沃里克逃往法国,并与前朝玛格丽特王后联手对付爱德华四世。9月,沃里克利用法国国王提供的资金,秘密潜逃回了英格兰,并得到蒙塔古勋爵的支持。当沃里克回到英格兰约克郡,便密谋发动了一次叛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趁机迅速率军北上。同时,趁着爱德华四世进军北方之际,乔治带着一支雇佣军部队渡海登陆在英格兰南部的达特茅斯港。10月,爱德华四世战败,仅带着少数随从及弟弟理查三世逃往盟友勃艮第公爵的地盘寻求援助,10月3日亨利六世复位。
在勃艮第公爵为爱德华四世提供军队后,1471年4月14日,理查三世率领爱德华四世的军队发动巴尼特之战,沃里克死于巴尼特之战中,5月4日,再次率军发动图克斯伯里之战,亨利六世之子小爱德华死于此次战役中。随着两场战役的胜利,爱德华四世恢复王位,而沃里克生前所授予的封地都被归于理查三世,同时还任命其为北方的治安官和事务主管。图克斯伯里一战,约克家族彻底击败兰开斯特家族。1472年7月12日,理查与沃里克的小女儿安妮·内维尔结婚。次年,理查与安妮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普列塔热内。直到爱德华国王去世,理查一直掌控北英格兰。在北方,理查广受百姓爱戴,口碑绝佳,尤其是约克市。 他施政公允,援建大学,资助教会,建立北方议会,颁布了一些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
摄政登基
1475年前后,爱德华四世决定入侵法国,在理查三世的陪同下亲率大军出征,起初进展顺利,但随着与勃艮第公爵渐起矛盾,进展也逐渐缓慢,不久后,爱德华与法国国王路易签订《皮基尼条约》。因理查认为爱德华四世被礼物和金钱收买非常可耻,因此并未出席两位国王的会面。爱德华四世在收得法国大量赔款,并约定休战七年后,便开始饮酒作乐,不理政务。几年后,苏格兰边境爆发战争,爱德华派遣理查三世出征,1482年,理查三世从苏格兰手中重新夺下特威德河畔的贝里克镇,使其名声大振。
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逝世,遗命理查给爱德华长子、12岁的爱德华五世(Adward V)担任护国公,享有摄政权。理查三世在得知了爱德华四世的死讯后,首先给王后寄往一封吊唁信并宣布效忠以获得信任,随后理查三世便赶赴伦敦,并参加了爱德华四世的葬礼。在经过短暂停留之后,理查三世率军南下,不再伪装,以蛊惑国王之名清除了弗斯伯爵和格雷勋爵等爱德华五世的羽翼,并收编了其残余部队。随后,理查三世开始逐步掌权。
1483年6月22日,理查的一名代表在圣保罗大教堂外宣读声明:基于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不合法,故其所生为私生子,无权继承王位。先王在世时,乔治因叛国被剥夺王位继承权,因此爱德华也无权继承。英格兰王位真正继承人应是理查。6月25日,一场贵族和民众集会通过一项声明,宣布理查三世为合法国王。7月6日,理查三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推行改革
1483年8月,两位年轻的王子(爱德华亲王和弟弟约克公爵理查)失踪。此时,理查下令谋杀“塔中王子”的谣言开始流传。1483年-1485年,在理查执政的两年时间,他推行一系列自由化改革措施,例如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和制定保释法案、解除对出版印刷业的限制。他与安妮王后向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女王学院捐款,资助教堂,建立皇家纹章院。
两次叛乱
第一次叛乱
1483年10月,爱德华四世的盟友白金汉二世公爵亨利·斯塔福德受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莫顿的影响,开始反对理查三世,并站在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一边,同时与亨利·都铎密谋造反。其本想趁理查三世到达英格兰之际发动叛乱,但亨利·都铎率领的舰队因为风暴而没能渡过英吉利海峡,而亨利·斯塔福德率领大军已进入英格兰,却遭遇塞文河大洪水,最终大军溃散,此次叛乱宣告失败。亨利·斯塔福德试图逃跑未果,最终在1483年11月2日被处死。
第二次叛乱
1484年,理查三世之子不幸早逝,王位继承权顺延至兰开斯特成员亨利·都铎手中。于是,兰开斯特家族便与约克家族联合密谋争权。理查三世得知后公然宣布亨利·都铎为叛党,随即联络各方势力镇压。1485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的政治行为引起贵族的不满。领主玛格丽特利用理查三世低迷的民众声望,将不满现状的约克王朝支持者转而支持他的儿子亨利。理查三世的政敌投靠亨利·都铎。8月1日,亨利·都铎在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的资助下,携带2000名法国雇佣兵,相继攻下纽波特、斯塔福德等地。理查三世意识到事态严重,随即组织大军迎战。
1485年8月22日,亨利·都铎与叔叔加斯帕·都铎率领一支法军在南威尔士登陆,行军穿过彭布罗克郡,与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平原决战。关键时刻,理查三世的大将托马斯·斯坦利勋爵和诺森伯兰伯爵按兵不动,斯坦利勋爵的弟弟威廉·斯坦利叛变,亨利的军队在莱斯特郡博斯沃思平原附近击败理查的军队,理查三世兵败身亡。其尸体被扔在马背上,运到了英格兰莱切斯特的格雷弗莱斯教堂,草草埋葬。
发现遗骸
2012年8月,莱斯特大学、理查三世学会、莱斯特市政厅开启寻找15世纪最后一个英格兰君主理查三世遗骨的的考古项目。历经3周的挖掘后,考古组通过雷达探测技术确定挖掘范围,2012年9月12日,在莱斯特一个市政停车场挖出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经过对英国中世纪和现代时期的地图的反复比对,确认是理查三世。2013年2月,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发表声明称,该人体骨骼脱氧核糖核酸经过与现存的金雀花家族后裔的DNA对比分析,证实为理查三世的遗骸。通过对遗骸在挖掘时的姿势和骨骼的分析得知,理查三世患有严重的脊椎侧弯,他的实际身高应为1.7米左右。通过观察理查三世的骨骼,发现有10处伤害,包括颅骨8处,其中,颅骨处有两处是致命伤。
在考古挖掘之前,莱斯特大学向英格兰司法部申请,在发现理查三世的遗骸后,将其安葬在莱斯特大教堂。2015年3月21日-27日,莱斯特市为理查三世举行了连续一周的葬礼活动,分别在不同地点,用不同形式来纪念理查三世。
施政举措
政治
北方议会
理查三世创建的北方议会,源自其被爱德华四世任命为治安官和事务主管后的公爵议会。当理查三世成为国王后,该议会在其缺席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相同的议会结构。1484年4月北方议会正式成为皇家议会机构的一部分,由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尔(John de la Pole)担任主席,总部设在韦克菲尔德的桑德尔城堡。北方议会旨在维持和平、惩罚违法者,解决土地纠纷,并将地方政府直接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改善了北英格兰的状况。
法律改革
1483年12月,理查三世设立了“诉求法庭”,一些无力支付法律代表费用的穷人可以向该法庭申请法律咨询,以便他们的不满可以得到听证。1484年1月理查三世引进“保释”制度,以保护被怀疑的重罪犯在审判前不被监禁,并保护他们的财产不被没收,该做法至今在法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理查三世颁布了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不被他人盗用或出售的《土地占有制法》
经济
在理查执政期间,结束了爱德华四世筹集资金的手段,并对隐瞒土地买家已将部分房产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进行了惩罚,要求土地交易公开发表,规定了陪审员的财产资格,限制了滥用权力的“馅饼法庭”。同时,理查三世规范了布料销售,并建立了贸易保护,禁止以欺诈手段销售葡萄酒和油,并禁止欺诈性地收取教会税款等等。
文化
理查三世在掌管北方期间援建大学,资助教会。后在执政的两年时间里,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首先理查三世将英语作为首选语言,将其官方化并逐渐形成英格兰的母语,他下令所有的法律都用英语出版,以便每个人都能读懂;其次理查三世将印刷术普及,接触了对书籍的印刷和销售的限制。1476年,英格兰商人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引进了印刷机,使得英语作品逐渐普及。此外,理查三世执政期间,捐赠了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女王学院,并向教堂捐款。还计划在约克座堂建立一个能容纳100多名神父的大型圣咏教堂,1484年理查三世创建了纹章学院。
人物评价
牛津大学英语系讲师宝琳娜·克韦斯(Paulina Kewes)称,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是个身体畸形、性格残暴的篡位者。
浙江大学中文系邹广胜、龚丽可两位学者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写道,正如弗·史雷格尔所说的,理查三世是一位“英雄式的暴君”。
“理查三世学会”评价理查是一位好国王,深受英格兰北方人民爱戴,并凭其自身的骑士精神受到尊崇。
学者菲利帕·兰利评称:“理查三世总是为普通百姓的正义而战,他开启了保释制度,他推动了印刷业,给英格兰人提供书籍和信息自由,他建立了所谓‘无罪推定’原则,推广了‘公正’裁决。”
人物争议
杀侄争议
据相关文献记载,理查三世是谋害了两位“塔中王子”的凶手,但是否是他杀了自己的侄子,史学家们众说纷坛,英国学者马丁·多尔蒂在他的著作《玫瑰之战》一书中表示,没有确凿证据表示理查三世杀侄是史实。有一种说法是两位王子成功逃出伦敦塔,但托马斯·摩尔爵士认为,两位王子是由理查三世下令杀害。因此,对于理查三世是否杀害自己的侄子一事存有争议。
形象争议
关于理查三世的文学性,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理查三世一直是一个有着扭曲的驼背,并且有一只干枯的手臂的一个畸形形象。但随着2012年理查三世的遗骸被发现,其脊柱确有严重的扭曲,但两只手臂都完全正常。另外,后世所见的理查三世画像表明其头发是栗色,但有研究表明理查三世有96%的概率拥有蓝眼睛,并有77%的概率是金发,故理查三世的真实形象与文学形象较有不同。
人物关系
根据《形塑与重塑:理查三世形象变迁研究》一书记载,查理共有十位兄弟姐妹,但是具体名称未有记载。
轶事典故
先知预言
据传,理查三世在镇压亨利·都铎领导的叛乱之前,曾去莱斯特郡一市镇向一名先知求教,这位先知预言:“你将纵马飞奔战场,被马刺剐蹭之处,便是回程时你脑袋开花之地。”后理查三世在前往博斯沃思原野的路上,理查三世战靴上的踢马刺真蹭到桥上一块石头。而且理查战死之后,其尸体被马运回时,头被那块石头撞开了花,印证了该先知的预言。
“马换王国”
据传,在理查三世与亨利·都铎决战前一天清早,理查三世派马夫给自己最喜欢的战马钉掌。马夫告诉铁匠,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铁匠告诉马夫,所有战马都已经钉了掌,没有铁皮了,暂时钉不了。后因马夫一直强调自己要尽快理查三世交代的任务,于是铁匠只好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蹄铁,砸平整形,然后固定在马蹄上。铁匠也告知马夫钉上之后,可能没那么牢固。但马夫只在意马掌能否挂住,铁匠回答:“应该能,但没把握。”然后马夫直接说这样就可以了。之后在两军交锋时,理查三世在厮杀中,那只不结实的马掌突然掉了,导致理查三世落马,而受到惊吓的马逃走,士兵也纷纷撤退,理查三世被包围,便直接挥舞宝剑,高喊:“一匹马!一匹马!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
“叛国”遗言
理查三世在镇压亨利·都铎领导的叛乱时,其与亨利·都铎展开激烈战斗,亨利·都铎军队的旗手被击倒,而理查三世逐渐逼近,突然,威廉·斯坦利爵士背叛理查三世,导致侧翼受到攻击,直接改变了战局。据说理查三世此时大喊“叛国!叛国!”后落马,并与部下分散。而且传说理查三世被杀时,王冠上的饰环飞了出去,托马斯·斯坦利勋爵捡起来,将其戴在亨利·都铎的头上,并宣布他为亨利七世国王。
死后受辱
理查三世死后受到了侮辱。据传说,理查三世死后,敌人扛着其尸体,裸体游街示众,然后草草埋葬。
文学形象
莎士比亚编写的戏剧《理查三世》在后世影响较大,其笔下的理查三世是个“暴君”形象,有不少情节与真实人物的历史经历有出入。首先在戏剧第一幕第三场,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在王宫出现,并痛骂理查和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伊丽莎白。而且第四幕第四场玛格丽特再次出现,与理查生母老约克公爵夫人及伊丽莎白王后一起向理查发出严厉的诅咒,但历史上玛格丽特作为前朝王后,早于1475年回到法兰西王国。
其次,在第一幕第四场,理查三世密令刺客杀掉乔治·金雀花,而历史上的乔治于1478年被爱德华四世以叛国罪处死。而且第三幕第一场,理查三世被莎士比亚塑造成杀死两个亲侄儿的幕后真凶,但历史上两位侄儿为何消失无人知晓。在戏剧中理查三世能够登上王位,是表兄白金汉相助,不过历史上理查加冕国王之后,白金汉便同爱德华四世的支持者和约克派系密谋废黜理查,恢复爱德华五世的王位。
此外,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理查三世是一个残暴血腥的禁欲主义者,无儿无女,并害死了妻子安妮王后。但在历史上,理查三世与安妮王后于1473年生下独子爱德华·普列塔热内。而且第四幕第二场中,理查要娶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York)。但在历史上,虽有理查娶伊丽莎白的言论,但并无证据证明。实际上理查三世打算让伊丽莎白嫁给葡萄牙王子贝沙公爵曼努埃尔(Manuel,Duke of Beja)。学者傅光明据此认为莎士比亚在戏里将理查写成暴君,是出于对新王权之忠诚,而且莎士比亚将本已模糊不清的历史改得面目全非。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丑陋的”理查三世或是一位“好国王”.今日头条.2023-11-22
理查三世 Richard III (2016).豆瓣电影.2023-11-09
理查三世:停车场里的国王的图片.豆瓣电影.2023-11-09
寻找理查三世.豆瓣电影.2023-11-09
理查三世 Richard III (1995).豆瓣电影.2023-11-09
理查三世 Richard III (1955).豆瓣电影.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