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
黄皓,生卒年与籍贯不详,三国时蜀汉宦官。
黄皓出身卑微,因会讨得蜀汉后主刘禅的欢心而受其宠,但因侍中董允的存在还有所收敛。后陈祗上位,黄皓与之勾结开始参政,发展党羽并排挤罗宪等人。蜀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陈死后,黄皓官进中常侍、奉车都尉,在诸葛瞻、董厥等要臣的包容下权倾朝野,大将军姜维启奏刘禅杀死黄皓,被刘禅婉拒。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几次北伐不利,于是黄皓等人谋划以右大将军阎宇取代姜维,姜维因此生疑而不敢回成都市。景耀六年(公元262年),姜维闻魏将邓艾将在渭河平原领兵南下,于是向朝廷建议派兵布防。而黄皓选择相信巫师的话语,告诉刘禅魏兵不会攻来,如此刘禅并未将姜维建议告知朝中。及邓艾兵临成都而蜀汉投降,邓艾在得知黄皓之恶便要杀他,黄皓贿赂邓艾亲从,从而幸免。从此,黄皓生平不见史载。
黄皓宦官出身,向刘禅“乞媚”(三国志原文引用)使欢而得到宠信,获得权势后左右朝局。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评价:是黄皓的扰乱朝纲,操弄威柄终使魏灭蜀之战的。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亦有提及,皆数黄皓之害。后世学者从当时政治局面认为黄皓只是蜀汉腐朽统治下的一个缩影,蜀汉的灭亡难以归结于一人一事,并从当时政治制度与时代趋势中分析,据以史料进行解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皓出身卑微,生卒年与籍贯不详。约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左右,黄皓便靠着宦官的身份讨取刘禅的宠信,钻营此间利益。甘陵王刘永憎恨黄皓,黄皓便在刘禅旁说刘永的坏话,刘禅因此疏远刘永,以致于两人十余年不见。但在刘禅统治前中期黄皓因侍中董允的防备而并不出众,官职止步于黄门丞。延熙九年(公元246年)陈祇靠着刘禅的宠信上任侍中,便与黄皓一同使刘禅忌恨董允。刘禅对黄皓信任加深,黄皓在与陈祇勾结下开始参与政事。当时朝臣纷纷交好于黄皓,而太子舍人罗宪独不从,黄皓便将罗宪贬为巴东知府。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陈祇死,黄皓在无制衡者的情况下官进中常侍、奉车都尉,附党排异,权倾一时。
弄权乱政
景耀二年(公元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诸葛瞻、董厥为刘禅辅臣。 由于姜维时常在外打仗,黄皓便在内弄权乱政,而诸葛瞻、董厥都尽力保持与其间的关系,并没有挑起与黄皓的矛盾。对此樊建颇不满,选择与黄皓关系恶化;与此同时黄皓的弄权行为引起大将军姜维等人的警觉,姜维便想除掉黄皓。景耀五年(公元262年)春,姜维痛恨于黄皓“弄权乱政”,就请求刘禅杀掉黄皓。刘禅对此表示犹豫,回道黄皓也就是个卖命打杂的小侍,逝去的董允对他恨之入骨,他自己亦时常厌恶黄皓,但姜维不至于去计较他。姜维自认为通过北伐建功立业就可以使自己地位无忧,而此时无功无绩的他还不能与羽翼丰满的黄皓对抗,如此不再提此事;与此同时,姜维又害怕因言失罪,便谦恭地远离了朝廷。对此,黄皓被刘禅责令到姜维处谢罪,姜维又让黄皓转达他前往沓中(在今甘肃舟曲境内)种麦屯田的请求,对黄皓势力暂避风芒。及秋季姜维的北伐被魏国邓艾击退,连年的失败使得朝中要臣诸葛瞻、董厥等人疑虑,便想以右将军阎宇取代领军的姜维。黄皓亦与阎宇联系此事,而姜维受到黄皓的排挤日益恐惧,遂在沓中不敢回成都市(今四川成都)。
景耀六年(公元262年),魏将邓艾欲在渭河平原领兵南下,姜维知道后便上书请朝廷派遣张翼、廖化等人有所防备。及姜维的奏表上报朝廷,黄皓先询问巫师结果,在得到“魏兵不会攻来”的回复后就让刘禅不用理会此事,而朝中大臣也对此毫不知情,最后在魏军有所行动才匆忙迎敌。
生死成谜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魏军邓艾走阴平小道使蜀汉亡国。及邓艾到达成都,当知道黄皓奸多恶便将其下狱,欲斩杀他,最后在黄皓对邓艾左右亲从的重金贿赂下才罢,而此后黄皓去向就不为史载,无人知晓。
历史评价
人们对黄皓的评价多负面,认为其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当诸葛瞻于绵竹不敌邓艾时,与长子诸葛尚感叹两人蒙受国家重恩,若早杀黄皓哪还有这亡国局面。父子二人认为继续活下去已无意义,便在说完后迎战赴死。
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对黄皓的评价较为人们认同,即认为是黄皓一系列“操弄权柄”的祸国行为致使蜀汉亡国,并在本书《后主传纪》讲蜀汉亡国并不是刘禅的过失,如果没有任用黄皓就不会亡国。
《晋书》记载蜀汉故臣李密与《三国志》中对黄皓的评价相同,即认为蜀汉亡国非刘禅的过错,丧国之责应由黄皓承担。
蒋福亚教授从较全面的角度分析史料,评价黄皓虽祸国殃民,但仅他一人并不能承担魏灭蜀之战的最大责任。他认为蜀汉后年其统治阶级腐朽,人民承担重负而国家弊病缠身,如此蜀汉灭亡是蜀汉高层腐败,国家混乱的结果;学者王超通过对蜀汉官制与史实的解读,说明黄皓专权局面的形成具有制度渊源与现实需要,蜀汉政治的恶化亦有其官制与政治发展的推波助澜。
相关作品
文学形象
黄皓出现于《三国演义》第112回的最后一章节,即“忽报淮南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孙吴孙綝助之,昭大起两都之兵,将魏太后并魏主一同出征去了。维大喜曰:“吾今番大事济矣!”遂表奏后主,愿兴兵伐魏。中散大夫谯周听知,叹曰:‘近来朝廷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姜维累欲征伐,不恤军士。国将危矣!’”之语;在后来几回亦有出现,较符合史实记载,皆数黄皓之“奸巧专权”“奸险”,为“趋走小臣”。在《三国演义》第119回交代了黄皓的结局:被司马昭处以凌迟。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三国志.识典古籍.2023-11-06
三国演义 (1994).豆瓣电影.2023-10-28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2017).豆瓣电影.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