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能在互联网(Internet)及内部网(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它将视频、音频之类的连续媒体经压缩编码、数据打包后,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要求,连续地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后续数据不断到达的同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重组、解码和播放。
运用流媒体技术传输音视频文件时,并不像传统的传输方式那样,只有等全部的文件传输完,接收者才可以观看文件,否则不仅会影响传输的速度,而且极可能破坏所传输的文件。流媒体技术则实现了传输方式的创新。这种传输方式可以让接收者一边接收文件,一边观看已传输的那部分文件,同时不影响传输速度,不破坏文件,既节省了下载等待时间,又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流媒体具有缩短启动延时、降低缓存容量需求、具有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传播方式为流式传输,包括顺序流式传输、实时流式传输。采用单播、组播、广播的播放方式。流媒体技术在消费娱乐、电子商务、信息广播、远程教育、远程监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本概念
流媒体是指将连续的媒体数据压缩处理后,经过网络向用户终端有序或实时传输,以供用户一边接收媒体数据,一边使用已传输的媒体数据。此过程不影响传输速度,也不会破坏文件。流媒体能够以数据流的方式传输,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网络传输技术,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如果不使用此技术,用户终端就必须在使用前下载整个媒体文件,存在下载媒体文件耗时、占用较大存储空间、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流媒体就是将普通的多媒体,如音频、视频、动画等,经过特殊编码,使其成为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的连续时基媒体,适应在网络上边下载边播放的播放方式。流媒体服务器通过流式协议(如RTP/RTSP、MMS、RTMP等)将视频文件传输到客户端,支持在线观看和实时直播。
广义上的流是指使音频、视频形成稳定和连续的传输流与回放流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及协议的总称,我们习惯称之为流媒体系统;而狭义上的流是指,相对于传统的下载-回放(Download-Playback)方式而言的一种媒体格式,能从Intermet上获取音频和视频等连续的多媒体流,客户可以边接收边播放,使延时大大减少。
流式传输方式是将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
流媒体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内容主要是时间上连续的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等媒体数据。 且内容可以不经过转换就采用流式传输技术传输,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交互性, 启动延时大幅度缩短,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用户不用等到所有内容都下载到HDD上才能开始浏览,在经过一段启动延时后就能开始观看。 流媒体技术对系统缓存容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在流媒体文件的播放过程中,由于不再需要把所有的文件都下载到缓存,因此对缓存的要求很低。
发展历史
1990-2000年
1992年,MBone(Multicast Backbone)和RTP版本1被推出。MBone是一个配置于国际互联网上的虚拟网络系统,通过它可以实现对多点广播IPPACKET的路由。也就是说可以通过MBone,实现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多点广播机制。通过MBone,可以和几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直接的交流,不但可以用语言交流,而且可以将图文或多媒体资料同时传送到不同的地点;还可以通过MBone收听在国际互联网上播送的广播,或者其他多媒体节目,甚至是电视节目;可以开办一个在国际互联网上的自己的广播台等。RTP是针对实时多点多媒体会议而设计的实时传输协议,它提供了端到端的实时媒体(交互式音频和视频)传输服务。在流媒体技术中,RTP协议负责数据传输。
1994年,美国滚石乐队的音乐会使用MBone(Multicast Backbone)进行现场网络直播,成为现场直播的先驱。1995年,Progressive Networks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广播了Mariners对战Yankees的比赛(美国职业棒球比赛),国际电信联盟(ITU-T)发布了自己的RTP文档H.263。同年,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推出了RealAudio(即时播音系统)软体系统。1996年,vivo推出VivoActive;微软宣布推出了播放器NetShow;同时Real Networks公司以IETF标准提交了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草案。1997年,RealNetworks Networks公司继续推出了RealVideo新型流式视频文件格式,并在同年发布RealSystem5.0;而微软也收购了一家名为VXtreme的音频公司,1997年RealNetworks公司首次公开募股。RealNetworks在加强自研技术的同时,于1998年3月收购了Vivo,不久之后,推出了RealSystem G2版本;同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流媒体软件QuickTime。1999年,RealNetworks公司收购了Xing Technology。微软将NetShow平台更名为Windows Media。同年,雅虎动用57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Broadcast.com。2000年,RealNetworks宣布RealPlayer已经达到1亿用户。
2001-2010年
随着宽带的增长和压缩技术的进步,奥多比 Flash成了视频流的代名词。互联网视频的概念也开始在大众媒体中发挥作用——YouTube、Justin.tv(后来成为Twitch)和Netflix(Netflix)等流媒体服务开始发展。宽带普及率不断提高,移动蜂窝技术也在进步,Adobe Flash支持着98%的互联网浏览器。苹果公司发布了新的流媒体协议:HLS(HTTP Live Streaming,简称HLS)
2011-2019年
HTTP的技术在规模和质量方面都优于RTMP协议,这是因为它允许内容分发者在Web服务器上分发基于块的自适应比特率的媒体文件,而不需要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向自适应流的转移帮助对抗缓冲和提高缓存效率一举,但是,在废除RTMP之后,我们留下了一组新的专有技术(包括苹果的HLS、微软的Smooth和奥多比的HDS)。出于这一原因,在2012年开发了MPEG-DASH,作为供应商特定技术的替代品。因此,当YouTube从Flash迁移到html5时,它选择了DASH作为默认协议。但是,这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延迟。2010年,直播开始蓬勃发展。
2020-2022年
在21世纪世纪20年代,视频直播变得无处不在。2020年,广播公司将流媒体协议如网络实时通信(WebRTC)低延迟HLS,用于DASH的CMAF,和安全可靠传输(SRT)以解决延迟问题并支持交互式内容。
随着流媒体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许多公司都开始研发流媒体技术,使其适用于不同的技术平台,不少服务器公司也在系统中捆绑了流媒体服务器软件。
流媒体技术在消费娱乐、电子商务、产品发布、信息广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流媒体服务器软件系统支持直播、点播、虚拟直播等功能,兼容多屏多系统播放,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以及ios、安卓、windows、linux等系统。
文件格式
根据媒体发布文件的不同用途,文件格式可分为媒体压缩格式、媒体流格式、媒体发布格式。
媒体压缩格式
媒体压缩格式简称为压缩格式,和原来的媒体文件包含同样的媒体信息,仅改变原来数据位的编排,使文件被处理的更小。
根据不同压缩标准产生了多种媒体压缩格式,包括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d)音频视频交错格式、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运动影像专家组格式、WMV(Windows Media Video)和WMA(Windows Media Audio)
媒体文件流格式
媒体文件流格式是为了保证多媒体信息能够在网上实时播放而经过特殊压缩编码而成的一种文件格式,减少原始多媒体数据的数据量,提高都没提数据在网络中的播放效率。主要有微软格式、Real格式和Apple格式三大类。
媒体文件发布格式
媒体文件发布格式是将不同媒体集中在一起,按指定的任意顺序播放,这种文件格式都可以用文本编辑器随意打开修改,单个媒体发布格式包含不同类型媒体的所有信息。
包括RAM和RPM文件、ASK文件和SMIL(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文件。
技术
多媒体信息传输
在网络上传输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式。因为音频、视频文件一般都较大,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需要的时间也很长,所以通过下载方式处理方法延迟很大。而采用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多媒体信息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这大大节省了延时时间。其实,流媒体实现的最关键之处也正在于此:区别于传统的下载技术的流式传输技术的应用。
预处理主要包括采用先进、高效的压缩算法和降低质量(有损压缩)两个方面。同样,在流媒体技术中,进行流式传输的多媒体数据应首先经过特殊的压缩,然后分成一个个压缩数据包,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
与下载方式相比,尽管流式传输对于系统存储容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但它的实现仍需要缓存。这是因为Internet在传输数据过程中把数据分解为许多数据包,在网络内部采用无连接方式传送。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分组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用户计算机的路径和时间延迟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可能出现后面的数据先到达的情况。所以,必须使用缓存机制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使媒体数据能正确,连续地输出,不会因网络暂时拥塞而使播放出现停顿。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的媒体内容,所以它需要的缓存空间较小。
视频编码技术
视音频数据的数字化 内容数据量庞大,只有采用压缩编码技术才能有效存储、传输和接收。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可划分为两代:第一代传统的压缩编码方式,其理论基础是Shannon的信息论,以经典的集合论为基础,用概率统计模型来描述信源,使用压缩技术去掉数据冗余;第二代是基于内容的编码方式,在传统压缩编码方式的基础上,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和主观特性出发,考虑对象本身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引起的后果,目的是去掉内容的冗余。MPEG-4标准是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专家组为满足低码率的视频通信的码率要求在1999年提出的。在MPEG-4是一种混合压缩编码方式,引入了基于对象的编码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压缩率。现有网络拓扑复杂、带宽随时间变化,且各个用户的网络环境以及终端能力千差万别,这就要求码流能随着可用带宽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动态改变输出码率,即:用一个可调整的码流就可以实现多种帧率、空间分辨率或视频质量的服务。分级编码的思想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的。
分级压缩编码也称可扩展编码,它和单层编码方法的不同在于:把视频信息分为基本层(element layer)和增强层(enhancement layer)两层来压缩编码:基本层中包含了视频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是视频解码的最低要求;增强层中包含了视频中的细节信息,是视频解码的可选信息。解码时先得到基本层的码流,以重建最基础的低质量视频,如果带宽有富余再解码增强层码流,得到高质量视频。基本层码流是增强层码流的基础,基本层码流一旦丢失或发生误码,将导致增强层不能解码。
组播技术
在流媒体调度机制中大量使用了IP组播技术,在多个接收者之间共享同一个组播数据流,从而达到了节省了服务和网络带宽,提高了系统的服务性能。
IP组播:IP 组播的主要思想是在互联网单播的框架上进行扩展,数据复制、转发功能主要通过路山器来实现。组播适用于那些在时间上具有集中性、而在空间上具有分布性的应用。IP 组播适用于实时、不可靠的应用。IP组播是一种成组广播技术,发送源和接收端是一对多的关系。在同一个自治区域域内,使用相同组播地址的用户构成一个组播组,服务器只向一组特定的用户发送一份数据报文,组中的各个用户都可以收到该数据,数据仅在网络中的分叉节点(路由器)上复制分发,在网络中任一段链路上不存在同一数据的多个拷贝。
代理技术
由于受视频对象占用存储空间和网络传输带宽大、服务持续时间长、服务质量要求高等特点的影响,流媒体代理表现出与传统Web代理缓存技术不同的要求。在Internet 环境下,流媒体代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CPU缓存策略和缓存空间管理两个方面。缓存策略方面的主要研究包括分段(segment)缓存、预取(pre-fetch)技术、前缀(prefix)缓存、基于RTP报文缓存等。缓存空间管理主要研究缓存分配(allocation)和缓存替换(replacement)算法。
因为以下两点原因,需要对视频对象进行分段缓存:(1)流媒体对象占用存储空间较大,若以整个视频节目为最小的缓存单位,少数几个视频节目就会导致代理缓存空间占满,降低了缓存空间的利用率,频繁的缓存替换增加了系统开销;(2)对视频节目的统计数据表明,用户对视频节目的不同片断具有不同的被访问强度,节目的开始片断具有更大的访问频率。因此,将节目进行分段缓存具有明显的优势:(1)可以有效发挥缓存空间的利用率:(2)优先缓存节目的开始段,可以普遍降低用户的服务启动时延;(3)与调度策略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流媒体服务质量。
针对Interet 网络传输时延和丢包率较大的特征,考虑到用户点播视频节目时对启动时延非常敏感的特点,出现了一种基于代理的前缀缓存(prefixcaching)思想:将视频对象的最开始片断(称作前缀,prefix)缓存在位于用户网路中的代理服务器上,当收到用户对该节目的点播请求时,代理服务器向用户传送该前缀部分,同时向视频内容服务器发起获取后续段的请求。前缀缓存技术有效降低了用户服务启动时延,屏蔽了网络时延、丢包、吞吐量等因素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此外,在代理服务器上可以采用前向平滑技术(work-ahead smoothing)进行网络流量控制,减少了网络性能突变和震荡对用户端播放器的冲击。前缀缓存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技术,仿真实验证明对每个节目,只需要几兆数量级的缓存空间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前缀缓存技术在流媒体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基于空间域的编码技术的质量分层编码中,视频对象被编码为一个基本层和若干个增强层。对原始视频进行一次粗略的量化后形成基本层码流,然后对原始视频和基本层视频的差再进行一次量化,生成增强层码流。如果需要多个增强层码流,则重复上述的过程,按照层的生成时间顺序,将最先生成的称为底层编码,后生成的称为高层编码。从编码过程可以看出,后生成的层是对先前生成的层质量的改进,因此,各个层之间有依赖关系,基础层质量最低,但它是所有其它层正常解码的前提,只有所有底层编码都正确传输和解码的前提下,高层编码才有意义。
IP网上以 RTP报文传输的视频流节目内容,在代理服务器上为了缓存该节目,需要对RTP报文解封装(decapsulation)以获得视频内容,并将其缓存在磁盘文件中;下次用户请求该节目时,再从文件中调出该内容,使用RTP协议封装(encapsulation)内容并传送给用户。由于视频流媒体的数据速率高,这种拆封和封装的工作量很大,将消耗代理服务器大量的处理资源。以RTP报文为最小粒度的缓存思想,将RTP报文作为内容缓存在磁盘文件中,向用户提供视频内容时,直接从文件中读取报文经简单处理后直接发送给用户即可,免除了代理服务器的报文处理开销;并针对RTP协议的特点,研究了如何将来自代理服务器的前缀段和来自服务器的后缀段拼接成连续视频流的问题。
与Web对象(如:文字、图片、动画等)对比,传输视频对象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流媒体代理的存储容量有限,有必要对缓存空间管理进行有效管理。目前针对流媒体代理的缓存空间管理有两类算法:缓存分配算法和缓存替换算法。缓存分配算法的作用是根据对象的流行度和大小、结合网络和代理的特性,在系统启动时,按照一定的规则选择一些媒体内容缓存在代理服务器上,以期达到利用有限的缓存空间换取系统性能(如:系统的吞吐量、服务质量、网络资源的节省程度等)的提高。缓存替换算法的作用是在系统运行期间,根据视频对象的流行度、用户的点播行为、以及网络资源的变化情况,按照一定的策略动态调整代理服务器的缓存空间中动态存放节目内容,以达到有效利用缓存资源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传输方式
综述
流式传输是实现流媒体的关键技术。流式传输定义很广泛,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的技术总称。实现流式传输有三种方法: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实时流式传输(Real 时间 Streaming)以及动态自适应流式传输(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媒体,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那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前头部分,顺序流式传输不象实时流式传输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做调整。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这种形式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它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由于该文件在播放前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这种方法保证节目的最终质量。
顺序流式文件是放在标准HTTP或FTP服务器上,易于管理,基本上与防火墙无关。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如:讲座、演说与演示。它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匹配连接带宽,使媒体可以被实时观看到。在观看过程中用户可以任意观看媒体前面或后面的内容,但在这种传输方式中,如果网络传输状况不理想,则收到的图像质量就会比较差。实时流式传输需要特定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会在媒体发送时进行更多级别的控制,因而系统设置、管理比标准HTTP服务器更复杂。实时流式传输还需要特殊网络协议。在有防火墙时,有时会对这些协议进行屏蔽,导致用户不能看到一些地点的实时内容。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因此特别适合现场事件。
动态自适应流式传输
动态自适应流媒体技术DASH(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采用HTTP协议,媒体文件被转换成不同的码率等级储存起来,并对这些码率不同的媒体文件进行切片处理,分割成一定时间间隔的片段,网络点播时,服务器能响应客户端的网络带宽和设备情况,自动转换合适码率的视频,保障了用户观看视频的流畅性,提高了用户观看效果。
RTSP/RTP使用的是RTP来传输流媒体文件,需要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动态自适应传输只使用标准的Web服务器。
传输协议
流式传输一般采用HTTP/TCP(RTCP)来传输控制信息,用RTP/UDP(RTP)来传输实时声音数据。
实时传输协议RTP
实时传输协议RTP是指,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P通常使用UDP来传送数据;当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一个给RTP一个给RTCP。RTP本身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通常RTP算法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层来实现,而是作为应用程序代码的一部分。
实时传输控制协RTC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在RTP会话期间,各参与者周期性地传送RTCP包;RTCP包中含有已发送的数据包的数量、丢失的数据包数量等统计资料,因此,服务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甚至改变有效载荷类型。
实时流协议RTSP
实时流协议RTSP是指使一对多应用程序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RTSP传送的是多媒体数据;使用RTSP时,客户机和服务器都可以发出请求。点对点的手机可视通话,必须在手机终端实现RTSP。
播放方式
流媒体播放方式分为单播、组播和广播三种。
单播
单播是指,在客户端与媒体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单独的数据通道,从一台服务器送出的每个数据包只能传送给一个客户机。每个用户必须分别对媒体服务器发送单独的查询,而媒体服务器必须向每个用户发送所申请的数据包拷贝。单播方式播送流媒体,只适用于客户端数量很少的情况,避免宽消耗严重,播放质量降低。
点播也属于单播方式,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动的连接。点播连接提供了对流的最大控制,但这种方式由于每个客户端各自连接服务器,却会迅速用完网络带宽。
组播
组播又称多播,是一种基于“组”的广播,允许路由器一次将数据包复制到多个通道上。采用组播方式,单台服务器能够对几十万台客户机同时发送连续数据流而无延时。媒体服务器只需要发送一个信息包,而不是多个;所有发出请求的客户端共享同一信息包。信息可以发送到任意地址的客户机,减少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包的总量。网络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为下降。
广播
广播指的是用户被动接收流,在广播过程中,客户端接收流,但不能控制流,流媒体从一个服务器端的应用发送出去后,同一网段上的所有客户端应用均可以接收到,广播可以看作组播的一个特例。对于广播方式来说,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关系属于被动关系,即客户端只能被动接收来自服务器端的信息。
应用
远程教育
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多远程教育网站开始采用流媒体作为主要网络教学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技术多为流媒体,像Real System、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革命,它能够集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突破了传统“面授”的局限,为学习者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提供了便利。除去实时教学以外,使用流媒体中的VOD(视频点播)技术,更可以达到因材施教、交互式的教学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另外,如微软这种大型企业内部,也将自己的流媒体技术产品作为全球各分公司员工培训和交流的方式。
宽带网视频点播
流媒体经过特殊的压缩编码,使得视频点播很适合在网络上传输,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点播,基本无需维护。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机群技术,可对大规模的并发点播请求进行分布式处理,能适应大规模的点播环境。
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都在Internet上提供基于流技术的音视频节目,如CNN、CBS,以及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
流媒体平台成为青年群体观影的新选择,网络也成为青年电影人作品发行的重要平台,流媒体平台可以对每位观影用户的观影习惯和偏好进行及时捕捉,相对于观众在传统院线,流媒体可以拥有更为广泛的选择。
互联网直播
流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直播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流媒体实现了在低带宽的环境下提供高质量的影音。例如Real公司的SureStream这的智能流技术,可以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可以得到不同质量的影音效果。流媒体的Multicast(多址广播)技术也可以大大减少服务器端的负荷,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省了带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上考虑,互联网直播是流媒体众多应用中最成熟的一个,在各个领域工作中都广泛应用。
视频会议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视频会议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采用流媒体格式传输影音,使用者不必等待整个影片传送完毕,就可以实时的连续不断的观看,不但改善观看前的等待问题,也可以达到即时的效果。
通过流媒体我们还可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可视电话,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提高效率节省开支。
IPTV
IPTV,也叫交互式网络电视,就是利用流媒体技术通过宽带网络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给用户,这种应用有效地将电视、电讯和PC三个领域结合在一起。IPTV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提供用户电视服务,组播或者广播方式和视频点播方式。
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借助流媒体技术的网络直播同时可以运用弹幕式互动的交流方式,类似于在网络直播的同时建立一个实时的聊天室,供观众交流。这种即时的交流同时也能够让主播以外相关的人在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事件的走向,以达到人人都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发展中的目的。新闻的网络流直播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发展中,在更加贴近新闻事实的同时,相对传统媒体也更加方便了新闻详情的获取。网络流媒体的直播摆脱了报纸、广播和电视载体的束缚,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在不同地点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详细的新闻消息,无须寻找电视、报纸。因为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受众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新闻,根据碎片时间的长短还可以选择深入了解新闻或者快速浏览新闻。网络流直播的兴起也使得移动终端不仅仅作为新闻信息的接收终端,也可以作为新闻现场直播的发布终端。相较于需要编辑的文本以及图片类新闻,网络流媒体直播的新闻传播效率高出了许多。
参考资料
A brief history of streaming media.PowerPoint Presentation.2023-11-18
History of Streaming Media [Infographic].WOWZA.2023-11-18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