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1906年2月2日-1985年10月22日),原名许仕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家洼)。出身贫苦农家,曾在少林寺当和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战功。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10月22日,因患肝癌,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病逝,享年8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8岁随拳师入嵩山少林寺。习武8年中,既学会了十八般武艺,也学了飞檐走壁之术。在回家乡探亲时,失手将以势欺人的地主恶少打死,被迫弃家离寺,四处流浪。后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队当兵。

1926年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1团任连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离队回乡,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

土地革命

1928年起在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创建鄂豫边苏区的斗争。

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团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4次负伤。同年11月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指挥第34团在漫川关与堵截之敌勇猛拼杀,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1933年参加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后,任红9军副军长兼第25师师长,参加仪南、营渠、宣达战役。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中,指挥万源保卫战,率第25师迎战川军4个旅的轮番进攻,坚守阵地3个月,以近战、夜战击败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1935年任红4军军长,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在川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在毛泽东指挥下率部参加包座战役,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后随左路军南下,先后参加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1936年4月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带领全师作为先遣队,担任侦察、开道、筹备粮草的任务。到陕北后,于同年底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抗大校务部副部长。期间,曾因批判张国焘牵涉到自己和同事而产生疑虑,准备离开延安回四川打游击,受到开除党籍8个月的处分。后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帮助和关怀下,解除了思想包袱。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向毛泽东请缨上前线,于1938年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

1939年2月参与指挥香城固伏击战,并在战斗中亲率新编第1团出击,切断了日军退路。后与王新亭率386旅一部在邯郸、广平等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和反“扫荡”斗争。

1940年起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纵队参谋长,曾率部在莱阳、海阳地区击退反共顽固派军队,重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扭转了胶东抗日的被动局面。

1942年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率部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1944-1945年指挥部队攻克和收复文登、荣城、威海卫(今属威海市)、牟平、龙口、招远、黄县、莱阳、蓬莱等县城,并解放烟台市和平度县。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中,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参加莱芜、孟良崮战役后,任华野东线兵团(又称山东兵团)司令员,与谭震林率部进行胶东保卫战和周张、潍县、兖州等战役。

1948年9月被毛泽东亲自指定为济南战役攻城部队总指挥。他针对济南城防工事坚固、纵深长、碉堡多的特点,提出抓住要害、集中兵力兵器实施重点突破、直插敌人心脏的“牛刀子战术”,指挥东、西集团实施向心突击,在扫除外围据点后要求部队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立即攻击外城和内城,不给敌人以喘息时机,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攻克济南。所属第9纵队25师73团、第13纵队37师109团,分别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1团”、“济南第2团”称号。

1949年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

1954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参与组织一江山岛战役。后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64年曾在南京军区总结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

1973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1979年指挥了广西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198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担任职务

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8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人物去世

1985年10月22日,因患肝癌,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病逝,享年80岁。

主要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主要著述

《我在山东十六年》《我在红军十年》《许世友回忆录》等书籍。

人物评价

“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毛泽东

“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

许世友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善于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指挥过一系列的重要战役、战斗,组织过大兵团作战,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我军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难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之一。——人民日报

人物轶事

庭院成了“村庄”

许世友晚年时住在南京中山陵八号,他让人把院子里的草坪挖掉,变成了小麦、高粱、玉米、红薯的试验田和菜园子。又在靠马路的围墙下修猪圈,既喂猪,又养鱼。而他自己在这个“村庄”里就像个兢兢业业的“村长”,每天一大早起来安排农活。他的工作人员,种地的种地,种菜的种菜,喂猪的喂猪,养鱼的养鱼,分工明确,要求具体。他自己还饲养十几只兔子,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兔司令。

“活着尽忠,死后尽孝”

20世纪50年代,当毛泽东带头签名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去世后一律火葬的时候,许世友则提出自己死后要土葬,并与其母亲葬在一起,以尽他生前未能尽到的一份孝心。尽管毛泽东对此有些异议,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病逝世。许世友要求土葬的报告送到北京后,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领导传阅,因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任弼时没有火葬,其他已去世的中央领导同志都实行了火葬,故谁也做不了这个主。最后,报告送给了邓小平,请他拍板。邓小平最了解许世友,他经过慎重考虑,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家庭情况

妻子(三任):朱锡明、雷明珍、田明兰

长子:许光,元配朱锡明所生

次子:许建军

三子:许援朝(1951- )

长女:许丽

次女:许桑园

三女:许华

四女:田小兵(许金建)

后世纪念

许世友墓

许世友墓,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亲,距县城31公里。墓地在一个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的鞍部。西南面为许世友父母亲的合葬墓,相距约40米;东面偏北为许世友的出生地,相距约50米;正前远方是五虎山(相邻的五个山头),近处是开阔的田野和一方波光粼粼的水塘。墓包高200厘米.直径350厘米。整个坟墓前方后圆,简朴庄重,长1150厘米,宽850厘米,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电影《许世友出拳》

编剧:徐宝琦

导演:栾逢勤

主演:赵福余、兰岚、张棪琰

纪念馆

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2014年5月开工建设,2014年10月24日正式开馆,展陈面积10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相关照片近3000张、实物史料870余件,其中包括一把日军指挥刀。

参考资料

许世友--少林出身的开国将军.杭州市临安区委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2023-10-18

许世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10-18

【南京历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去世.今日头条.2023-10-18

英雄烈士谱|出生入死 身经百战——许世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10-18

1982年许世友为何埋怨聂凤智和陶勇怕死:没听他的话.今日头条.2023-10-18

开国上将——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大江新闻.2023-10-18

红城记忆|开国上将许世友.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8

走进真实的许世友将军——《祖国》访许世友长孙女.今日头条.2023-10-18

老一辈革命家的“特批”.共产党员网.2023-10-18

河南党史人物——许世友.河南宣讲.2023-10-18

许世友上将夫人田普在京去世 享年93岁.新浪网.2023-10-18

许世友出拳 (2003).豆瓣电影.2023-10-18

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胶东英雄铁胆豪情留青史.今日头条.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