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变相货币

变相货币

变相货币指的是在国家法定货币之外,以货币单位标示面值并用于流通转让的各种凭证。这些凭证的流通会导致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为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保护法定货币的信誉,中国法律明确禁止变相货币的流通。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除了法定货币外,各种票据、有价证券、财产所有权证书等都可以在特定范围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形成及影响

变相货币的使用导致了多种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这不仅削弱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和信誉,也增加了国家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复杂度。《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9条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允许发行代币票券来替代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常见的代币票券包括内部现金券、代现券、购物券、礼品券、代工券、实物兑换券等。尽管如此,如果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和范围内使用代币票券,比如在单位食堂内使用饭票购买餐食,则不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代币票券被用作支付和结算工具在市场上流通,则属于非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有权责令停止此类活动,并处以不超过20万元的罚款。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票据和信用卡具备一定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但由于它们受到专门法规的规范,不应被视为变相货币或代币票券的一部分。在现代货币体系中,这类票据和信用卡已经成为了广义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广东省最高法发布判例:利用虚拟货币变相买卖外汇构成非法经营罪.亿欧.2024-11-04

利用虚拟货币变相买卖外汇,犯罪团伙多人因非法经营罪获刑.澎湃新闻.2024-11-04

变相货币.MBA智库百科.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