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且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会计凭证在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在商至宋朝“官厅会计”凭证时期,从开始只是书面凭证到与经济记账直接发生关联;在明清商业会计凭证时期由于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使得会计凭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工业会计凭证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计算机的发明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和部分原始凭证也实现了电算化;21世纪电算化会计凭证时期,电算化会计凭证的彻底成熟,更加便利和系统性。
会计凭证主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个大类。由于经济业务的繁复多样原始凭证又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不同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
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作用主要为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经济活动。
定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同时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在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正常运营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经济业务,那么需要对于经济业务有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收集,就需要会计凭证作为记账依据和明确经济责任书面证明。例如材料采购领用、现金的收讫、产品的生产费用等等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需要凭证来为会计人员提供记账依据。
历史发展
商至宋朝时期古代官厅会计凭证
商朝时期会计发展非常迅猛,但是由于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因而形成了“官厅会计”体系。西周时期《周礼正义》中记载的“法”明确规定了财务的数量,名称等,说明这种“法”就已经具备了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的具体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凭证已然作为账目处理的依据,一般称为券或者券书。从秦汉开始出现了“簿书”在会计记录的结构上会更加完整,尤其在汉代时会计凭证在秦的基础进一步发展,有明确的格式和名籍而且直接明确的反应其经济对应关系。隋唐五代十国常见的凭证种类就有很多,例如:券、契、抄等。宋朝使用的会计凭证已然有规范化和专业性,在各环节上也有更加严格的管理。
在古代“官厅会计”凭证经历了,从开始只是书面凭证到与经济记账直接发生关联。
明清时期商业会计凭证
随着商品经济,自由贸易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迅速的解体这同时也带来了会计凭证的变化,那么“官厅会计”体系的会计凭证就逐渐发展为商业会计凭证。在明清时期会计最重要的发展就是“龙门账”“四角账”“三角账”的建立,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就促使凭证是要符合记账法。因此出现了如今的会计凭证体系。在这一时期由于大量的经济交往使得经济业务量巨大产生的原始凭证也迅速增多,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原始凭证。由于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应用相对应的也产生了收入传票、支出传票、推收传票。
在商业会计凭证时期由于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使得会计凭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19世纪末至20世纪时期工业会计凭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大机器的生产带来很大的生产变革,产能上升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会计核算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始凭证又有企业内部但是不同部门的原始凭证。到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诞生对于会计发展的改变是巨大的,使得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反馈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实行,在会计凭证的形式、种类数量有所改变,记账凭证电子化且部分的原始凭证也改为电子化。
在工业会计凭证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计算机的发明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和部分原始凭证也实现了电算化。
21世纪时期电算化会计凭证
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数据库不断丰富,网络传播速度不断。基于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系统、海关系统、税务系统、等各系统可以进行连接,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自动收集这些电子凭证和数据。
电算化会计凭证时期,电子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凭证的收集和处理变得更加便利和系统性。
分类
由于经济业务的繁复,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会计凭证。目前会计凭证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的实际情况的原始书面证明。原始凭证按照获取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从外部单位或者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货时开具的发票、付款时的收据等。
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由本单位经办业务的人员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如领料单,收料单等。同时企业自制的原始凭证还可依据填制手续和方法的不同分为一次性凭证、累计凭证、记账编制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四种。
一次凭证
一次性凭证是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反映几项同质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由于这些凭证的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因此称为一次凭证。且已填制的凭证不能重复使用,绝大多数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如银行结算凭证、收料单、领料单等。
累计凭证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录多项同质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依次进行的,在期末才能完成的原始凭证。累计凭证的设计就是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并且随时能够将累计的发生额与计划定额进行比较,达到节约支出的目的。但是由于累计凭证需要反复使用,所以有严格的保管制度。如限额领料单。
记账编制凭证
记账编制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的结果,对其归类整理后而编制的。如月末进行生产成本的计算时编制的制造费用分配表等,月末编制的利润分配表等。
汇总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也称为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把一定时期内反映相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标准汇总。用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汇总原始凭证和累计凭证一样简化了核算手续,减少其工作量。如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等。
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中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不能清楚的反映经济业务的借贷。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归类整理后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
专用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是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按其经济业务与现金、银行存款是否有关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1.收款凭证
收款凭证是用来反映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的依据,同时也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
2.付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用来反映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的依据,同时也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
3.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用来反映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而填制。
通用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是可以记录各种性质经济业务的凭证,不再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一般适用于经济量少、凭证不多的企业。
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
复式记账凭证
复式记账凭证是把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所有会计科目都集中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复式记账凭证可以反映一笔完整的经济业务,可以集中显示出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但是复式记账凭证不利于会计人员分工记账,不便于汇总计算单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单式记账凭证
但是记账凭证是把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单独编制记账凭证,每张会计凭证仅仅只有一个会计科目。单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单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也便于分工记账但是不容易看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不易知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完整过程。
按其是否经过汇总
汇总记账凭证
汇总记账凭证按照汇总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分类汇总和汇总两种凭证。
1.分类汇总记账凭证
分类汇总记账凭证是一定期间内记账凭证按照种类分别汇总填制而成的,如现金汇总收款凭证等。
2.汇总记账凭证
汇总记账凭证是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统一汇总填制而成的,如科目汇总表。
非汇总记账凭证
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指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
优缺点
原始凭证
原始会计凭证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优点是清楚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可以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和可靠;其缺点是如发生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很难进行弥补,而且由于外来原始凭证是外部提供的不能确定是否经过伪造修改。自制原始凭证的优点是清楚的记录企业内部发生经济业务的情况,由于是自制能够降低伪造修改的风险;其缺点是制作过程复杂费时费力。
记账凭证
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优点是经济业务分类清晰明了;其缺点是由于对记账凭证进行了分类从而使得工作量增大,通常情况下只有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会选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优点是可以记录所有的业务不用进行分类;其缺点是由于不用分类当经济业务增多所有的业务混在一起不利于分辨和后续入账和查账。
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优点是可以清晰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时的会计科目对应关系,有利于知晓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貌;其缺点是不利于汇总计算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单式记账凭证优点是便于汇总计算单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其缺点因其内容分散不能知晓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貌。
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优点是提升了会计整体的工作效率,可以清楚的知晓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利于查账;其缺点是程序繁琐,核算复杂,工作量大。
填制和审核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原始凭证基本内容
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业务繁复多样,不同的经济业务所填制的原始凭证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不论什么样的原始凭证,都应具备六个基本内容:(1)凭证的名称(2)凭证的填制日期(3)填制凭证的单位名称及填制人姓名(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5)接受凭证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原始凭证填制要求
1.真实性要求:原始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量金额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不能虚构。必须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可靠,由经办人签字盖章对其真实性负责。
2.完整性要求:在原始凭证规定的要求中,必须填写齐全,不可以省略其内容也不可以进行简略填写,项目填写不齐全的原始凭证是不能作为有效合法的凭证。
3.正确性要求:原始凭证的填写要保证正确无误,所有记录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情况一致。若填写错误应使用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如在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并在上面填写正确的文字或者数字等,不同种类的原始凭证和错误证有不同的更正方法。
4.及时性要求:经济业务发生后负责的经办人员应该及时的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按规定程序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并且登记入账。
5.顺序使用:收付款或者实物的凭证一定要按照分类顺序编号,在填制时按照编号的顺序使用,如有有跳号的凭证应该盖上“作废”戳记,不得擅自撕毁和损坏。
6.明晰性要求: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必须清晰工整,需使用蓝黑色墨水的笔进行书写,文字清晰,大小金额需按规范书写,填写错误时不得刮擦和涂鸦,应该采用更正的方法。具体的要求如:填写阿拉伯数字时应该逐字书写不得连笔;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应是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该加上货币名称且货币名称和数字之间不应该留有空白等等一些具体规范,应按其规范进行填写。
审核原始凭证
为了确保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真实、正确、合法,就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才能根据其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
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核
拿到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时首先应该确定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方法令、准则制度和其他规定,这就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其次要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审批手续,是否贯彻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这就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完整性审核
会计机构或者人员必须根据原始凭证规定的必备要素进行逐项审核,是否按要求进行填写,填写是否齐全,经办人员是否签章等来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正确性审核
会计机构或者人员需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对填写各项进行正确性的审核,比如数量金额是否填写正确等。
记账凭证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所以格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内容:(1)记账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4)经济业务内容摘要(5)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6)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7)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等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记账凭证填制要求
1.凭证摘要简明:记账凭证的摘要应该用简练且清晰明确的语句概括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这样有利于后期查阅凭证和登记账簿。
2.科目运用准确: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应该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填制,不能随意填写,确保准确。
3.附件数量完整:由于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所以所附的原始凭证必须完整无缺且原始凭证的数量应该记录在记账凭证中,以确保准确。
4.填写内容齐全:编制记账凭证时应当确保其填写的内容按照要求规范填写,不应该遗漏或者简化其过程。
5.凭证顺序编号:记账凭证按照各业务发生的顺序和种类进行按月的连续编号。
审核记账凭证
填制依据是否真实
由于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所以对于记账凭证的审核,也是对原始凭证的又一次复核。主要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以及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是否与记账凭证中记录的一致。
审核记账凭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根据记账凭证应该具备的要素逐项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填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正确、有关签章是否具备等项目进行对应审核。记账凭证中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审核就是借贷科目是否符合规范,科目选用是否适合。
传递保管和装钉
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编制、审核、整理、登入账簿、装订、归档整个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会计凭证传递的主要要求:传递程序需合理,即有效简洁的传递;传递过程要及时,即应在报告期内完成传递,不能跨期传递;传递手续严密,即在会计凭证的收发、交接都应该按手续进行办理和传递。
会计凭证传递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即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能够及时的让各个部门进行经济业务发生的记录、核算且实时的进行监督;有利于完善岗位责任制,会计凭证通过传递可以督促经办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正确的完成经济业务的记录工作。
会计凭证的保管和装订
会计凭证是重要的经济资料,在任何单位都应该按照规定立卷归档,形成会计档案资料,妥善的保管有利于日后的使用。
会计凭证装钉
会计部门应在处理完经济业务后定期对会计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将记账凭证按照编号的顺序进行整理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加上封面和封底进行装钉并且要在装钉线上贴上标签,在封面处写明单位名称、日期、记账凭证种类、起讫日期和号数、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张数、并在封签处加盖会计主管的骑缝章。会计凭证一般每月装订一次,装订好的凭证按年分月保管。
查阅会计凭证
已经装订的会计凭证,是由指定的专人保管,在年终时移交至档案室进行归档。需要查阅会计凭证的时候需要经过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后才可进行查阅。
会计凭证的保管和销毁
会计凭证的保管和销毁有严格规定。一般的会计凭证保管期限为15年,对于重要的会计凭证应该永久保存,未达到保管期限的会计凭证不能随意销毁。对于已经到期的会计凭证进行销毁时必须开列清单,经过单位领导审核后之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可进行销毁。
作用
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
会计凭证时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同时作为会计信息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凭证可以将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真实,正确的记录。且会计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录的合法证据,可以证明其业务的真实有效发生。
明确经济责任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凭证记录并且反映每笔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并且有严格的填制保管审核装钉规则,有相关人员的签章和签字。会计凭证需要多部门的人员经办所以能够确保互相监督和互相牵制的作用加强内部控制,因为其清晰正确的记录所以在发生违法违规时易于明确经济责任。
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
在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时就可以不断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可以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还可以检查企业自身的业务经营、财务收支计划等,从而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
会计凭证作为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有效法律证据。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的第一环记录工作所以对于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财务管理来说首先凭证可以也应该提供可靠准确的财务信息,其次可以通过会计凭证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针对成本、收支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利用会计凭证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后经营者可以针对性的对于生产投入、销售等各个环节不合理的地方作出调整。
发展趋势
会计凭证的电子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启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试点直接加速了会计凭证电子化的进程;财政部在2017年启动财政电子票据试点应用相关工作;海关总署也在2018年推行电子海关专用缴款书试点;2018年广东省多地区地税务局相继推行区块链电子普通发票试点;2019年南方航空公司推出电子行程单,国铁集团也推行了高铁电子机票试点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在2020年启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工作。综上可以看出会计凭证的电子化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重要相关学者
蔡锡勇,福建龙溪人,字毅若。青年时在美国等国家了解了西式的账簿,回国后在《连环账谱》中率先将西方复式簿记的思想引进为后来会计的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
谢霖,江苏武进人,字霖甫。在日本留学期间出版了《银行簿记学》,在此著作中引入传票的运用方法,将传票划分为收入传票、支出传票和推收传票。也就是类似如今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潘序伦,江苏宜兴人。是立信会计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潘序伦把会计凭证明确的分为如今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