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别称:碧玉薄胎茶壶/青玉薄胎茶壶),是由玉雕大师俞挺用一整块十三公斤的青海碧玉精雕琢磨而成的茶壶。采用传统中国茶壶形制,它的壶壁非常薄,壶上装饰有宝相花和缠枝纹。
2017年10月,碧玉薄胎茶壶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Alleyne玉器馆。2023年8月30日,上线的短片作品《逃出大英博物馆》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带红网络。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曾获2007年北京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作品介绍
碧玉薄胎茶壶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市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制作。由一整块十三公斤的青海碧玉精雕琢磨而成,采用传统中国茶壶形制。直径9厘米,长14.3厘米,高8厘米。壶上装饰有宝相花缠枝纹。壶形线条流畅、温顺,舒展,已得到写意式的变形,花朵即像莲花,也似佛手,壶盖以莲叶纹和其他的花边为饰。整件作品薄可透视对面,雕工精湛。
发展历史
碧玉薄胎茶壶曾获得2007年北京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17年,碧玉薄胎茶壶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Alleyne玉器馆。
俞挺答应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件作品是因为其朋友的孩子和大英博物馆的人聊天时,有人讲中国的薄胎玉器工艺已经失传,中国没有会做玉雕的人了。于是俞挺朋友的孩子把他的作品发给他们看。大英博物馆的人表示希望找到俞挺,收藏一件他的作品。俞挺表示有必要把中国文化推广出去,于是选择了碧玉薄胎茶壶。
制作工艺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采用的是薄胎工艺,该工艺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是玉雕行业中最高深的技艺,薄胎工艺中的最高境界是“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薄胎工艺在清代以前并不多见,它最早是从西部伊朗传来,早期叫“痕都斯坦式玉器”,简称为痕玉。玉质色泽一致,厚薄均匀都是评价薄胎工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
作品荣誉
走红网络
2023年8月30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将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带红网络。短剧中的玉壶,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短剧中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有网友询问:“这么漂亮的玉壶是哪个朝代的?”也有网友质疑:“这玉壶是现代工艺品,不能算文物!”
参考资料
大英博物馆首次收藏六件中国当代玉雕作品.光明网.2023-09-01
《逃出大英博物馆》“玉壶”成精,苏州玉雕大师揭秘:亏本卖但值得.腾讯网.2023-09-02
俞艇作品:《碧玉薄胎茶壶》.新浪收藏.2023-09-01
苏州玉雕大师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珍藏.中国网·东海资讯.2023-09-01
微博.新浪微博.2023-09-01
评论丨一上线即爆火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凭什么.红星新闻.2023-09-02
爆火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玉壶原型制作者:2011年做的艺术品.澎湃新闻.2023-09-02
鬼斧神工的薄胎工艺.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2023-09-02
爆火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玉壶原型制作者:2011年做的艺术品,不算文物.新浪财经.2023-09-01
短视频博主拍完《逃出大英博物馆》,压力给到动漫这边了-36氪.36氪.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