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郭先生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The Wolf of Zhongshan),又名《中山狼传》,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由明代文学家马中锡于弘治年间创作而成,并收录进《东田文集》。

《东郭先生和狼》讲述春秋末年,东晋大夫赵鞅在去中山国打猎的途中,遇见了一匹挡路的狼(称为中山狼)。赵简子立即用箭射向中山狼,中山狼中箭后马上逃之夭夭,赵简子紧追不舍。中山狼在逃跑途中遇见了前往中山国求官的东郭先生,东郭先生身边站着一头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中山狼立即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便把中山狼装进了口袋,使中山狼成功躲避赵简子的追捕。赵简子走后,中山狼却声称要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为了自保,便与中山狼打赌。如果前方有三位老人都赞成中山狼吃掉他,他就让它吃自己。但前方没有行走的老人,中山狼便让老杏树和老母牛提建议,它俩竟然都赞成中山狼吃掉东郭先生。后来,一位智慧的老人用杖打死了中山狼,使东郭先生获救。

中山狼传》是一篇深刻反映人生哲理的寓言体小说,它艺术性地概括了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中山狼传》的主人翁“中山狼”因其丑恶、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的性格特点,被作为通俗小说中忘恩负义的典型。该小说出版后,艺林界掀起一股“中山狼热”,很多杂剧和传奇的创作者纷纷以该小说为写作题材。该题材激发了文人们浓厚的写作热情,并历经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四朝,长久不衰。比如,康海的杂剧《中山狼》占据了中国戏曲史重要的一页。

故事起源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最早源自印度,它的雏形出现在印度的佛教经典《六度集经》中。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第一卷的第九个故事《忘恩负义的人》是三国时吴国僧人(康僧会)翻译的《六度集经》卷五的翻版,两个故事在内容上存在细微差别。

在《六度集经》中,蛇、乌鸦和猎人一同掉人坑中,被变成道士的国王拯救。乌鸦为了报恩,它把从王后处偷来的珠宝赠送给道士,道士又转送给猎人。猎人却恩将仇报,将道士捆绑并送进王宫;在《忘恩负义的人》中,老虎、猴子、蛇和金匠一同掉进井里,被一个穷苦的婆罗门拯救。老虎为了报恩,把从王子身上得来的项链和珠宝送给了婆罗门。婆罗门委托金匠帮他卖掉,金匠却认出项链和珠宝是他为王子打制的。于是,金匠向国王报告了此事,国王便把婆罗门抓了起来。

后来,印度哈里亚邦等地开始流传民间故事《老鼠、婆罗门与豺狗》,这篇作品由《六度集经》和《忘恩负义的人》发展而来,并与中国明代文学家马中锡的小说《中山狼传》的故事结构完全相同。两个故事都是忘恩者向施恩者求救,但事后忘恩者都忘恩负义,并且要吃掉施恩者。施恩者都很机智地向其他物种(人类、动物或植物)求救,但他们都因自己尝尽人间疾苦而变得精神麻木,狠心同意施恩者被忘恩者吃掉。两个故事的结局都出现了一个帮助施恩者的人类或动物,他们用机智打败了忘恩者,使施恩者获救。

内容情节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鞅在和随从一起去中山国打猎的途中,遇见了一匹大声喊叫并挡住他去路的狼(称为中山狼)。赵简子立即向中山狼射箭,中山狼中箭后逃之夭夭,赵简子紧追不舍。

中山狼在逃跑途中遇见了带着一头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前往中山国求官的东郭先生,中山狼立即装可怜似地向东郭先生求救,并承诺它获救后会报答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怀着墨家兼爱的原则,把中山狼装进了口袋。赵简子一行人骑着马追了过来,赵简子向东郭先生打听中山狼的去向,并下令如有知情不报,将遭受类似车辕被斩断的惩罚。东郭先生冒着触怒权贵的危险,用他的智慧说服了赵鞅,使中山狼成功地躲避了赵简子的追捕。

赵简子离开后,中山狼却恩将仇报地声称要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为了自保,便与中山狼打赌。东郭先生说如果前方有三位老人都赞成中山狼吃掉他,他就同意这件事,中山狼听后立即答应。但前方没有行走的老人,只有一棵老杏树和一头老母牛。于是,中山狼让老杏树和老母牛提建议。老杏树和老母牛都有被主人利用的悲惨遭遇,精神麻木的它们狠心赞成中山狼吃掉东郭先生。

就在东郭先生计无施时,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走了过来。东郭先生向老人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并请老人主持公道。中山狼却狡辩自己被东郭先生装进口袋,用绳子和书简谋害它。老人以帮助中山狼寻找东郭先生谋害它的证据为理由,让中山狼重新进入口袋。当中山狼进入后,老人毫不犹豫举起藜杖,打死了中山狼,使东郭先生获救。

角色介绍

流传演变

戏曲作品

中山狼传》出版后,中山狼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产生,并长期活跃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通俗文化领域,中山狼的故事在中国戏曲和小说中传播最广。比如明代有名的四本杂剧,分别为康海的《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四折、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一折、陈与郊的《中山狼》五折及汪廷讷的《东郭氏中山救狼》六折。其中,陈与郊和汪廷讷的作品受到了前辈康海和王九思的影响,而康海和王九思的作品又受到了马中锡小说《中山狼传》的影响。

“中山狼“故事的流传与演变,经历了六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真实记载的。第一个故事是康海的杂剧《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四折,作品通过东郭先生的台词骂尽天下忘恩负义之人,比如那些辜负君主、父母、亲人、恩师、朋友和亲戚的人;第二个故事是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作品先通过中山狼的视角,骂尽那些以人的面目行着狼的伎俩的忘恩负义之人,再把对他们的怨恨爆发出来;

第三个故事是明代晚期诗人程可中的《汤表背》,主角汤表背曾受王某人向司空大人推荐之恩,事后汤表背却多次在司空大人面前出卖王某人,这是典型的中山狼行径;第四个故事是明代文学家沈德符的《伪画致祸》,主角也是汤表背,他通过告密出卖别人。《汤表背》和《伪画致祸》属于同一故事的“双水分流”。此后,“汤表背”作为故事的负面典型,遭人诟骂。从“中山狼”发展到“汤表背”,其中的变化就是“告密”;

第五个故事使明代的“中山狼”成为一个典故,可见于明代诗人谢肇淛的《五杂俎》卷十二“物部”的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制墨家方于鲁程君房存在矛盾,程君房因误会方于鲁而对其做出忘恩负义的事。第二个是武将张元凯因擅长作诗被王百谷提拔,事后却对王百谷做出忘恩负义的事;第六个故事是社会上多数存在的“中山狼”,他们属于本身就有罪恶的人,一旦遇到风吹草动,便会做出害人害己的坏事。

历史记载

中山狼传》的创作背景处于明代中后期。明代的灭亡与民族冲突、农民起义、党派之争、宦官专权及特务政治有关。其中,党派之争、宦官专权及特务政治造成了黑暗腐朽的明代社会,明朝的黑暗政治又产生了“中山狼”式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邪恶小人。比如,那些凭借读书和科考爬上官位后廉耻丧尽、相互倾轧的人们,他们的不良行径导致明朝的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冤案。明代黑暗的社会现实被有心的作者记录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山狼”的形象则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黑色的印记。

传奇剧本

根据《汤表背》和《伪画致祸》的“告密”题材,明末戏曲作家李玉创作出传奇剧本《一捧雪》。虽然该剧本在人名、情节和结局上发生了变化,但主角汤勤使用的恩将仇报方式依旧是“告密”。

故事影响

中山狼传》是一篇深刻反映人生哲理的寓言体小说,它艺术性地概括了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主人翁“中山狼”因其丑恶、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的性格特点,被作为通俗小说中忘恩负义的典型。同时,康海因塑造了中山狼的形象而名传后世。该小说出版后,艺林界掀起一股“中山狼热”,很多杂剧和传奇的创作者纷纷以该小说为写作题材。该题材激发了文人们浓厚的写作热情,并历经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四朝,长久不衰。

除了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中山狼”还作为”忘恩“的意象常出现于日常生活之中,如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其中提到“中山狼”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贪名冒牌的无耻之徒。中山狼的性格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忘恩、告密、诬陷、出卖、攻讦、离间、反噬、贪功和冒名等众多层面,令人厌恶而又发人深思。

相关争议/考证

中山狼传》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分别为作者是谁和作品讥讽的对象是谁。

作者

明清时,人们对于《中山狼传》的作者是谁众说纷纭;后来,很多《文学史》及选本都承认并署名马中锡为原文作者。主要依据为清代康熙,马中锡的乡人贾棠所刊刻的《东田文集》的第三卷中收录了此文;随后,学者蒋星煜先生主编的新版《辞海》指出《中山狼传》的作者有“三说”,分别为唐朝的姚合、宋朝的谢良和明朝的马中锡。根据记载,清朝初期的《明文英华》、何良俊的《四友斋从说》和徐咸的《西园杂记》共同证实《中山狼传》为马中锡所作,其中《西园杂记》是此事的最早记载。另外,除了《中山狼传》,马中锡还以东郭先生为主角,写了《里妇寓言》,这也是证据之一;谢良所作最早见于嘉靖二十三年陆揖编辑的《古今说海》,但谢作的说法比徐咸的记载较晚。姚合所作则最早见于明末刊刻的《合刻三志》,离马中锡的创作年代更远,并且《合刻三志》被学者王重民先生认为是书商作伪。基于此,学者范志新认为谢良作和姚合作的说法都不能成立。

讥讽对象

据明清诸家记载,《中山狼传》所讥讽的对象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何良俊李诩因误解前人记载而讽刺李梦阳康海做了违反道德的事;第二种说法沿袭了何良俊和李诩的旧说,称李梦阳辜负了林贝素(俊)对他的恩情。此种说法来自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静志居诗话》则依据明朝黄佐(才伯)的《读见素救空同奏疏诗》;第三种说法是马中锡讥讽刘瑾得志后辜负了李梦阳。对此说法,有三家记载,分别为嘉靖初陈洪漠的 《继世纪闻》卷一、崔洗的《 明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空同李公墓志铭》和李开先的《李桐传》。

衍生作品

木偶动画片《东郭先生》(1955)

木偶动画片《东郭先生》改编自明朝作者马中锡的小说《中山狼传》,由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制作,于1955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由虞哲光和许秉铎执导,靳夕担任编剧。该片主要讲述善良的东郭先生热心救助被追逐的狼后,却差点被狼谋害的故事,警示观众做人要学会明辨是非。

皮影动画片《东郭先生和狼》(1957)

皮影动画片《东郭先生和狼》根据明朝马中锡的《中山狼传》改编,于1957年在中国大陆上映。主要讲述读书人东郭先生牵着小毛驴在路上遇到呼救的狼,东郭先生帮助狼逃脱了猎人的追捕,却差点被狼吃掉的故事。

故事连环画《中山狼传》

故事连环画《中山狼传》原名“中山狼图”,为万历年间制墨家程大约作品“墨苑”的附刻本,该附刻本传说是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谢枋得撰写的“中山狼传”所绘刻。

参考资料

..2023-08-14

..2023-08-22

..2023-08-16

..2023-08-19

..2023-08-18

..2023-08-16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18

..2023-08-23

..2023-08-29

东郭先生 (1955).豆瓣电影.2023-08-23

东郭先生和狼(1957).豆瓣电影.2023-08-24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