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英文名:Luxi Cattle),中国五大良种牛之一。别名为鲁西牛、山东牛等,是偶蹄目反亚目牛科家牛属动物家牛的一种类型。不同时期的鲁西牛成年牛的体重体尺不同。成年公牛体重可达680kg,体高155cm;成年母牛体重可达420kg,体高135cm。

鲁西黄牛形态特征为侧望观察整体呈长方形,骨骼结构较细,但附着于上的肌肉发达,挽役力强,时间持久。胸部深而广,背部结构平直,腹部适中。四肢发育端正,细看可见四肢筋腱,蹄形状大而圆。鲁西黄牛被毛以黄色居多,其余两色为淡黄色与棕红色,多数牛的眼外围、口唇周围、体躯腹部下侧及四肢内侧被毛颜色较浅,亦称为“三粉特征”。体躯特征而言,公母牛差异较大,公牛体躯前部发育较好,颈部较短,肩部骨骼稍隆起。母牛体躯后部较宽广,外貌清秀,颈部细长,肩部无肩峰,乳房发育较好。

选育历史可追溯到周成王时期,鲁西黄牛的祖先为亚洲原牛,是原牛与瘤牛的杂交后代。经过世代的选育后,鲁西黄牛的肉用价值与役用价值大大提升。鲁西黄牛多分布于山东省菏泽市和济宁市。随着鲁西黄牛的培育发展,其逐渐由肉役兼用型转化为肉用型专门化。并且屠宰后的鲁西黄牛因其肉质鲜美,且纹理呈大理石状,多用于出口,深受多个国家消费者的喜爱。

培育历史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鲁西黄牛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作用下经过百姓的世代选育而来的,百姓根据牛的用途来决定选育的方向,经过选育后鲁西黄牛肉用、役用的价值都大大提升。考古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和大汶口遗址中,牛已经成为当时主要家畜,并在那时就具有了鲁西牛的雏形。而后逐渐发育演变。鲁西黄牛的祖先是亚洲原牛,发源地是中亚,并且由于在黄河下游一带曾发掘过瘤牛和原牛的遗骨。早至周成王时代,就有瘤牛从西亚输入。唐代牛型明器(即陪葬品)中,有瘤牛也有原牛与瘤牛的杂种牛,鲁西黄牛就是它的后代。另一方面影响是通过与南阳黄牛的混血而渗入,多年来通过河南省山东省市场互贩混入南阳牛。而后在人们漫长的筛选培育下选育了鲁西黄牛。

形态特征

鲁西黄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躯体结构匀称,正常饲养条件下,少见过胖过瘦。不同时期的鲁西牛成年牛的体重体尺不同。成年公牛体重可达680kg,体高155cm;成年母牛体重可达420kg,体高135cm。其被毛颜色有三种,由浅至深分别是淡黄色,黄色,棕红色,以黄色居多,在牛的眼周,口唇周围,体躯腹部和四肢内侧被毛的颜色较浅,亦称“三粉特征”。鲁西黄牛的鼻镜多为“淡粉色”,部分有黑线或者黑色小点。角的颜色为蜡黄或者部分呈琥珀色。

鲁西黄牛的体躯侧望观察整体呈长方形,骨骼结构较细,但附着于上的肌肉发达,挽役力强,时间持久。胸部深而广,背部结构平直,腹部适中。四肢发育端正,细看可见四肢筋腱,蹄形状大而圆。历史上,由于地域分布和人为选种,鲁西黄牛在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主要区别集中在体型上。三种类型分别为高辕牛、抓地虎与中间型,其中高辕牛型个体较大,抓地虎牛型个体稍矮,中间型体型适中。

鲁西黄牛公牛与母牛在体型外貌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公牛的体躯前部更为发达,头部较方正,颈部短皮厚稍稍隆起,左右两侧肩部肩峰耸起,公牛角粗壮,大多数为龙门角或者八字角。母牛体躯后部较宽,头部清秀,颈部细长,与公牛差异较大。且无肩峰,四肢端正,乳房发育好。有少数母牛的尾梢黄色或颜色较浅,称为“银尾”,因为公牛与母牛的饲养目标不同,对于体型外貌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习性特点

摄食行为

摄食是动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鲁西黄牛在一天中有四个采食高峰期:日出前、上午的中段时间、下午的早期、黄昏。其中黄昏与日出前西鲁黄牛采食的时间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长。采食量主要与牛自身的体重正相关,约为体重的10%,其中干物质量约为其体重的2%。并且鲁西黄牛在采食的时候具有选择性,常常喜欢干净青绿的饲料和根块,并且会避免摄食被污染物污染了的草料。

反刍行为

由于鲁西黄牛的消化器官构造,其在采食的时候,饲料没有经过细细的咀嚼就被吞咽,所以每当牛体在休息的时候,这时在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就会刺激瘤胃前庭与食管沟的感受器。再由感受器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从而导致瘤胃的特殊蠕动“逆蠕动”,食物经过这一过程重新返回到口腔,咀嚼,吞咽。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反刍。

消化特征

鲁西黄牛是反刍家畜,具有特殊的反刍行为。鲁西黄牛的摄食器官主要是口腔中的唇、牙齿、舌头。且牙齿中较为坚硬的齿板代替其上初齿发挥作用。在鲁西黄牛采食时候,会将舌头伸出口腔,将草料卷入口中,其舌尖长有坚硬的角质化乳头,且数量繁多,聚排列紧密。这些角质化乳头的作用是收集细小的食物颗粒。鲁西黄牛的唇相较与其他摄食器官而言不灵活,但唇在采食嫩草和小颗粒草料时发挥重要作用。鲁西黄牛具有五个成对的唾液腺和三个单一的腺体,其中成对的有:腮腺、臼齿腺、颔下腺、颊腺、舌下腺。三个单一的分别为:腭腺、咽腺、唇腺。

鲁西黄牛的四个胃:瘤胃、瓣胃、皱胃、网胃。其中瘤胃的容积最大,是反刍行为的重要器官,占胃总容量的80%左右。瘤胃占据整个牛腹部的左半侧和右半侧的下半部分。网胃位于瘤胃的前侧。就功能而言,在摄入食物后,瘤胃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和微生物消化,物理消化是指瘤胃壁运动可以摄入的食物粉碎。而微生物消化则是利用瘤胃中大量的微生物群,通过微生物发酵来分解食物。网胃与瘤胃功能相同,而瓣胃可以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研磨,吸收有机物和水分使其更好的进入皱胃,皱胃又可以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鲁西黄牛的肠道包括大肠、小肠、盲肠、直肠。其中小肠特别发达。各肠道作用存在差异。

适宜环境

鲁西黄牛主要分布在大运河以西,黄河以南东至运河两岸的三角地带,以及周边地区。鲁西黄牛也因此得名。而山东省菏泽市济宁市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例如菏泽市的牡丹区巨野县和济宁市的郊区,金乡县,鱼台、汶上县等县(区)其次是聊城市高唐县德州市的禹城和乐陵市。在鲁南地区,河南省东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省和安徽以及山西省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鲁西黄牛主要栖息在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周边湖泊存在,气候温暖并且四季分明,季节替换明显的环境。例如北至黄河,南至废黄河,东至运河两岸的三角地带。该地带地处南温带,年平均气温13.4摄氏度

主要价值

鲁西黄牛主产区在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两市。鲁西黄牛肉役兼用,其最大挽力平均299.33千克,相当于牛自身体重的54.87%。在正常条件下, 鲁西黄牛中等个体和中等膘情的公阉牛日耕砂质土地5~6亩,鲁西黄牛母牛也可耕地3~4亩。由于黄河流水的不断冲积,土壤肥沃,土层深粘度大,耕作费力。在地域上,济宁、菏泽两市北部农田耕作的任务较重,故抓地虎型鲁西黄牛较多。而北部以外地区的牛除了耕作还要用于运输,故高辕牛型鲁西黄牛较多。

鲁西黄牛的肉用价值较明显。产肉性能良好,产肉率较高,且肉质细腻,肌纤维和脂肪分布均匀,育肥后大理石花纹明显,肉质刨面红白相间。成年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8.1%,净肉率为50.7%,骨肉比为1:6:9,脂肉比1:37,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3.5%,眼肌面积95.3平方厘米。鲁西黄牛具有高档牛肉的优势,常远销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也被销往其他国家,在市场很受欢迎,特别是日韩和东南亚。上个世纪20年代出口量达到5000头。由于牛肉消费需求与日俱增,鲁⻄⻩牛的肉用性能得以凸现。然而,随着大量国外优秀肉用品种涌入国内,通过杂交改良来提高本地⻩牛肉用性能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养牛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由于受肉牛养殖效益等方面原因驱使,却出现了牛的出栏数量上升,存栏数量下降的矛盾局面。

饲养管理

牛舍环境

牛场主要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隔离区。区与区之间布局合理,并且各区之间有明显的卫生防疫隔离空间。生活、办公区应设在主风向的上风口,隔离区应设在主风向的下风口。消毒工作在牛场中极为重要新建牛场进牛前要对牛舍和舍内设施进行喷雾消毒。使用过的牛舍应搬出舍内物品,用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里向外彻底冲洗,达到无牛毛、粪污和灰尘的净化要求,牛舍干燥后再用消毒剂消毒。每周进行带牛消毒,减少和杀灭环境中的病原菌

牛场建设时应建围墙或防疫沟,场周围及场内污染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或其他消毒药品消毒 1 次。牛舍周围环境每 2 周~3 周用 2%氢氧化钠或撒生石灰水消毒 1 次。生产区入口要设计与门同宽,长不低于 3m,深不低于 20cm 的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更衣间, 更衣间内增设紫外线消毒灯或喷雾消毒,并备消毒药液或消毒器。

配种繁育

鲁西牛母牛初次配种年龄一般为1.5至2岁,其妊娠期平均287天,一般为284~300天之间,一生可产7-8胎。鲁西公牛一般发育到2.5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5~7年。 但是,在配种繁育工作中,鲁西牛尚存在体成熟晚、日增重不高,后驱欠丰满等缺陷。对于种公牛的要求有一定要求,鲁西种公牛体型要保持中上等的膘情,不能过胖过瘦。且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子活力强,有利于留种率提高。

牛犊饲养

鲁西黄牛初生犊牛从母体体内分娩出,被毛湿润,身上有许多粘液,包括鼻孔面部。为避免犊牛呼吸受阻,母牛会将犊牛身上的粘液舔干净。如脐带未自然断落,则由人工将其剪短,要注意消毒,并且在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尽快补喂初乳。在犊牛断奶后,应立即转入育肥阶段育肥,直到达到出栏体重为止。饲料中要增加精饲料,还要添加矿物元素和少量的食盐。同时在犊牛断奶阶段过渡到饲料阶段,开口料的存在也很重要,否则犊牛不宜适应。育肥期间要增加犊牛育肥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每天饮水要适量。运动适度,要注意犊牛的精神状态,防止疾病发生。6月龄后,犊牛发育成熟,可转到青年牛舍,其寿命与饲养环境相关,一般不超过15年。

常见病害

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牛一类疫病有:口蹄疫、蓝舌病、牛瘟、牛肺疫、炭疽病。其中鲁西牛口蹄疫是由口路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目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黄牛、水牛、猪、骆驼、羊等极容易感染,当奶牛感染口蹄疫时,不但奶少、而且奶牛还会带有疫毒。鲁西黄牛其他常见病害还有前胃迟缓,瘤胃胀气、食道梗阻等。

种群保护

种群现状

根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统计,2015年肉牛产业形势严峻,存栏数大幅下降,纯种鲁西黄牛数量越来越少。在鲁西黄牛的种质资源保护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致危原因

鲁西黄牛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0~60年代,对鲁西黄牛进行了选育,其生产性能随之提高,70年代中期,中国大量引入国外的牛种,利用冷冻人工授精技术,使国外品种更便捷的引入,且在黄牛的改良方面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在外国牛种引入过程中忽略了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错误的将一代杂交牛当作种牛来选育,导致了近亲繁殖率在自然繁殖率中的占比由原来的1%上升到30%至40%,危害后代牛品质。以至于纯种的繁育区范围越来越小,纯种的数量越来越少。

保护等级

1983年,鲁西黄牛被纳入《中国牛品种志》。

2006年,鲁西黄牛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保护措施

鲁西黄牛的品种资源保护主要采取保种场保护,建立良种繁殖育种场。对于纯种的鲁西牛,应进一步加强保种区的管理避免盲目杂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保护力度。防止纯种数量衰减甚至灭绝。加快建立鲁西黄牛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具体措施如下:在保种区进行选育提高,对所有的牛只进行建档立卡,开展后裔测定以及选种和选配,确保优良种被留下。并且应成立相应的鲁西黄牛资源保护技术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保护工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以菏泽市为例,在菏泽市内加强区域联动,组建母牛的基础群和核心群。以保证鲁西黄牛血统的多样性。人工受精站设立需要增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积极开展鲁西黄牛保种工作,纯种鲁西黄牛数逐渐增加,存栏数也有所上升。具体数值难以统计。

品种对比

利木赞牛(Limousin)和鲁西黄牛在外形上是有一定相似的家牛品种,历史上中国山东省曹县还曾利用利木赞牛来改良本地鲁西牛。利木费牛的祖先是德国奥地利黄牛,原产地为法国中部贫瘠的地方,分布在上维埃纳、克勒兹和科留兹等地。原为役肉赖用牛,从1850年开始培育,1900年后向瘦肉较我的肉用方向转化。現有近100万头,是法国第二个重要肉牛品种。中国于1974年和1976年分批输人,近年又继线引入。

利木赞牛毛色为黄红色或红黄色、口鼻周围、眼圈周出、四股内侧以及尾帚毛色较浅(即称“三粉特征”)。头较短小,额宽,牤牛角稍短且向两侧伸展,母牛角细且向前弯曲。肉垂发达。全身肌肉丰满,肌肉发达。

参考资料

鲁西黄牛.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3-08-03

..2023-08-03

.ITIS.2024-08-31

..2023-08-03

..2023-09-04

..2023-08-03

..2023-08-03

..2023-09-04

..2023-09-04

..2023-08-03

..2023-08-23

..2023-08-2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