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
《秦香莲》,又名《铡美案》《铡美案》,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据史料记载,此剧目的原型是清代中叶时期的流行剧目《赛琵琶》,原始版本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流传的梆子戏《明公断》。而秦香莲的故事早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就有相关的盲人鼓词,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小说《百家公案》也有该故事的记载。
该剧讲述的是北宋年间,考中状元的陈世美被招为驸马,其原配妻子秦香莲带着二人之子入京寻夫。陈世美贪图荣华拒不相认,还派家将韩琪追杀香莲母子,欲杀人灭口。韩琪得知原委后,放走秦香莲母子,且仗义自刎。恰逢包拯陈州放粮归京,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断案,怒陈世美。
该戏曲剧目曾以潮剧、豫剧、汉剧、楚剧、评剧、同州梆子、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武安平调等多个剧种形式演出呈现,久唱不衰。195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参考传统京剧《铡美案》和地方戏曲剧目改编成整合成京剧版《秦香莲》,成为汇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各流派特色的经典大戏。另外,该剧目也成为以张君秋为首的张派代表剧目,被誉为“张派演唱艺术的巅峰之作”。2011年,“京剧电影工程”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启动,《秦香莲》入选为首批剧目。
创作背景
在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中国地方戏曲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婚姻、家庭生活及其伦理道德关系为主的 “人情戏”。在中国古代阶级分化以及科举制度的背景下,贫寒书生在金榜题名后因贪图富贵而抛弃亲情的现实之事自古存在,背弃信义的行为也始终受到世人的唾弃与批判。戏曲取材于现实,从宋代南戏《赵贞女》《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等到明清有关秦香莲的作品可见:“状元负心戏”构成了戏曲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赵五娘秦香莲们能够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这也是剧目原型《赛琵琶》诞生的前提。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流传的梆子戏《明公断》中戏里包拯角色的出现,也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和观众的心理:在“山高皇帝远”的生活环境里,民间百姓有着浓浓的“清官情怀”,人们无力改变自身困顿的现状,只能将美好梦想和希望寄托于那些持有“龙虎”铡刀或尚方宝剑之类的“包公”们身上。
20世纪40年代,陕西省的秦腔艺人将《赛琵琶》中的夫妻相认的结局改变为包公秉公执法斩除了忘恩负义的陈驸马,并取名为《铡美案》。演出之后观众纷纷叫好,以至于各地纷纷效仿,在当时成为盛况。而这就是后来通行的 《秦香莲》演出剧本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艺作品大都进行了新的整理和编排。195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参考传统京剧《铡美案》和地方戏曲剧目改编成整合京剧版《秦香莲》,京剧《秦香莲》反响热烈,成为一时之盛。
剧情简介
北宋年间,考中状元的陈世美被招为驸马,其原配妻子秦香莲带着二人之子入京寻夫。陈世美贪图荣华拒不相认,还派家将韩琪追杀香莲母子,欲杀人灭口。韩琪得知原委后,放走秦香莲母子,且仗义自刎。恰逢包拯陈州放粮归京,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断案,怒铡陈世美。此版戏曲主要角色是秦香莲、陈世美和包公,注重丰富和突出秦香莲的人物形象。
版本区别
《赛琵琶》
流行于清代中叶时期,讲了秦香莲到达京城后,每日在街头弹琵琶来卖艺求生,后因机缘结识王丞相,告知实情后,在王丞相的相助下,与陈世美相见。但陈世美拒绝与其相认,还派人杀妻灭子,秦香莲逃到三官堂上吊,被三官神救下并传授其兵法。后来秦香莲获因获战功,得到亲自审问遭弹劾下狱的陈世美的机会。陈世美愧悔认罪,夫妻团圆。在这一版本中,主要戏曲角色仅有秦香莲和陈世美。其中加入三官神的情节,带有神话色彩。另外,此版结局是秦香莲顾念旧情,陈世美愧悔认罪,夫妻团圆的结局。
《明公断》
流行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讲了到达京城后,陈世美非但不与秦香莲母子相认,还派韩琦追杀母子二人。秦香莲一纸诉状,向包拯状告陈世美。因为陈世美有驸马的特殊身份,包公原本打算用劝解的温和方式解决,但陈世美依然拒不相认。然后面对皇亲国戚的阻拦,包公也尝试送香莲银子和解,但遭到香莲怒斥,最后包公下令铡杀陈世美。该版戏曲中加入包公一角,符合当时社会底层无力改变自身命运的现实和观众的“清官情怀”。此版戏曲虽然也以铡杀陈世美为结局,但戏剧中的包公并未展现铁面无私的形象。
《铡美案》
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讲了秦香莲带着二人之子入京寻夫。此时,陈世美已金榜题名,但他隐瞒家室,被招为驸马。但他贪图荣华拒不相认,还派家将韩琪追杀香莲母子。韩琪得知原委后,放走秦香莲母子,且仗义自刎。恰逢包拯陈州放粮归京,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包拯使用计策把陈世美召到府衙,让秦香莲与其对质,陈世美强词狡辩。包拯一怒之下欲铡陈世美。太后、皇姑前来阻劝,包拯不徇私情,下令铡死陈世美。该版戏曲以包拯不畏权势,秉公断案,怒铡陈世美为结局,没有《明公断》中断案时拖泥带水的情节,表现包拯的铁面无私为主,属于花脸的重头戏。
角色介绍
作品鉴赏
《秦香莲》是一出表现传统纲常伦理,且有紧凑、环环相扣情节的传统戏剧,情节内容入情入理、深入人心,久唱不衰,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也是京剧以及地方各种剧种常演剧目之一。该剧目的每场都足以戏独立成篇,高潮不断。其中《杀庙》《见皇姑》《十告状》都是观众心目中的经典折子戏。
《秦香莲》剧目的经典性,一是在于故事内容在社会背景下具有的典型性和现实性。中国传统社会中阶级分化与皇权与民权的冲突的背景下,此类戏曲内容更能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当特权阶级受到挑战,民权获得一定程度的胜利,道德沦丧的角色得到惩罚,人们得到了无法从社会现实中得到的满足感。另外,对于善与恶、是与非的价值评判上,恶者总是受到民众的唾弃和批判,而善者总易被民众赋予期望和爱意,道德正义的主题在民众心中至高无上,深受欢迎。二是在于戏剧情节设计的环环相扣、十分紧凑。从戏曲的开头到结尾的情节推进中,人物之间的对立感、关系与情绪都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之下的情节也表现出层层迭起、令人激动的高潮,有很强的的戏剧性。三是在于人物性格塑造色彩分明,不同角色个性突出、性格饱满。“秦香莲 作为底层弱者温良、贤惠 、忍辱负重而又不屈不挠,整出戏对于香莲在寻夫到告状过程中由爱生恨的情绪表现得很到位,使戏剧更具故事性,也使香莲这一角色更加深入人心。而陈世美作为剧目中的恶人,他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行为与秦香莲温良、贤惠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之间对立更加鲜明。包拯作为人间正义的化身,对于此类家庭伦理冲突的处理结果伸张了民间正义,这种民间正义的胜利更能使观众们拍手叫好。
重要演出
*以上内容来自
演出图册
剧目影响
剧目地位
《秦香莲》的原型《赛琵琶》在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作为一出悲剧展现在观众眼前,代表着负心型戏曲题材的衍生。剧目《秦香莲》有着悠久源远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也是中国不同剧种不同派别的代表戏曲剧目,多次以不同剧种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
所获荣誉
195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参考传统京剧《铡美案》和地方戏曲剧目改编成整合成京剧版《秦香莲》,成为汇集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等各流派特色的经典大戏,之后该剧目也成为以张君秋为首的张派代表剧目,被誉为“张派演唱艺术的巅峰之作”。2011年,“京剧电影工程”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启动,《秦香莲》入选为首批剧目;2015年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改编传统经典剧目《秦香莲》,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并获国家专项资助。
衍生作品
剧目评价
山西戏剧网评:《秦香莲》,是一出情节紧凑、以唱功为主的传统戏,也是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常演剧目之一。不同剧种演绎的版本大体情节相同,只是各有侧重。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因之表现的是传统的纲常伦理,又加之以入情入理的情节,被搬演舞台,自然成为传播度较广、有着恒久生命力的一个优秀传统剧目。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赵秀君评: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也悟到许多东西,演戏就要用心去演,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秦香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所以在声腔上应该更柔软、更含蓄,演出秦香莲这个中国古代女子的贤惠与美丽,演出她那种甘愿付出的精神。
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孟广禄评:这出戏中的包拯,他的刚正不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精神,是当今社会提倡的,演员更要跳进人物当中去,演他的灵魂,唱他的修养。具体在表演上,我们也一定要先继承前辈的艺术精华,他们创造的手眼身法步都是有独到的艺术深度的,后人的再创造与出新,绝不能胡来。
中国评剧网评:剧目《秦香莲》是中国评剧院的前身中国评剧团建团后搞的第一个重点剧目,经过数十年评剧艺人的不断创造,已成为评剧中一个优秀的传统节目。
参考资料
中国戏曲学院携京剧《秦香莲》亮相长安大戏院.腾讯网.2023-08-03
从3小时到105分钟 川剧《秦香莲》再现经典.搜狐网.2023-08-03
解读传统戏《明公断》的艺术魅力.山西戏剧网.2023-08-03
赏“白派”经典品戏韵万千|评剧《秦香莲》即将上演.网易.2023-08-03
解读传统戏《明公断》的艺术魅力.中安在线.2023-08-04
京剧《秦香莲》与“京剧电影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3-08-04
论《秦香莲》的改编——五六十年代戏曲改革的个案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3-08-04
铡不了的陈世美.新浪网.2023-08-05
聚焦“京剧电影工程”:梨园光影 赓续新篇.人民网.2023-08-05
中国戏曲学院携京剧《秦香莲》亮相长安大戏院.中国青年网.2023-08-06
京剧《铡美案》.戏曲文化网.2023-08-06
文化经典的创新与转化:秦香莲故事改编的戏曲和电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中心.2023-08-03
剖析《秦香莲》中王延龄的阶级本质和道德观念——兼谈戏曲的人民性.知网空间.2023-08-07
京剧《秦香莲》| 名家云集演经典,廉明清正颂新风.搜狐网.2023-08-07
京剧 《铡美案》 中的典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3-08-07
忆钳韵宏先生——兼谈秦香莲的演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3-08-07
经典电影:秦香莲(评剧).网易.2023-08-07
京剧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背后:空前绝后的艺术感染力.网易.2023-08-07
铡美案【1964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全剧】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马长礼.喜马拉雅.2023-08-07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20220907 评剧《秦香莲》.CCTV节目官网.2023-08-07
浅论京剧《秦香莲》中悲剧观念的现代生成.中国知网.2023-08-07
长沙有戏:全国20余台花鼓戏优秀剧目14日开始“打擂台”.湖南频道.2023-08-07
湖北潜江上演文化繁荣“大戏”.新华网手机版.2023-08-07
专访《秦香莲》总导演白永成.搜狐娱乐.2023-08-08
总导演白永成:《秦香莲》片场无人耍大牌.新浪娱乐.2023-08-08
《秦香莲》首映大典 导演自曝开机后换掉何琳.新浪娱乐.2023-08-08
名家联袂《秦香莲》(图).北方网.2023-08-03
评剧《秦香莲》艺术成就及社会反响.中国评剧网.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