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眼干燥症

眼干燥症

眼干燥症(Ophthalmoxerosis),又称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

眼干燥症是1996年公布的医学名词。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眼部手术、长期应用眼药水、眼部外伤及炎症、泪腺功能异常、空气污染、使用视频终端、老龄等。该病轻症患者可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痒感、视疲劳等症状,病情加重者可出现眼部烧灼感、刺痛、畏光、视物模糊。该病主要分为五种,分别是蒸发过强型眼干燥症、水液缺乏型眼干燥症、黏蛋白缺乏型眼干燥症、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眼干燥症、混合型眼干燥症。

眼干燥症可根据有干燥感、异物感、灼烧感等主观症状,同时有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减少以及眼表上皮细胞损害等方面的指标做出诊断。辅助检查有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稳定性检查、眼表上皮活性染色等。治疗方法分为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有人工泪液、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有改善眼表环境以保存泪液、湿房镜及眼罩、软性角膜接触镜等,手术治疗有泪点栓塞术、睑缘融合术、自体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等。

眼干燥症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大多数轻度至中度患者使用润滑剂可以缓解症状,视力预后良好;重度或长期未处理的患者预后较差,常常需要较长的疗程。预防的关键在于多眨眼和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多吃富含维生素a、B1、C、E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绿叶蔬菜等,并适当饮绿茶。

主要分类

依据维持泪膜稳定的要素可将眼干燥症分为以下五类。

蒸发过强型眼干燥症

蒸发过强型眼干燥症由于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视频终端综合征、眼睑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强等,患者瞬目次数减少,蒸发快。睑裂大、暴露多,也可归为此类。

水液缺乏型眼干燥症

水液缺乏型眼干燥症是水液性泪液生产不足和(或)质的异常引起,如干燥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的眼干燥症。

黏蛋白缺乏型眼干燥症

黏蛋白缺乏型眼干燥症主要是眼表上皮细胞受损引起,如药物毒性、化学伤、热烧伤、眼表手术对眼表的损害及角膜缘功能障碍等。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眼干燥症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眼干燥症有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如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

混合型眼干燥症

混合型眼干燥症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引起的眼干燥症,为临床最常见类型。

病因

引起眼干燥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包括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眼部手术、长期应用眼药水、眼部外伤及炎症、泪腺功能异常、空气污染、使用视频终端、老龄等。其中由于环境或个人习惯(如长期使用视频终端、处于空调环境)引起的轻度眼干燥症,无明显眼表损害者,及时改善或去除影响因素可使眼部不适感消失。

发病机制

对于局部或全身有明确病因(如眼表烧伤、过敏、睑缘炎干燥综合征等)引起眼干燥症者,则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眼表和泪腺构成一个整体功能单位,共同发挥对泪液分泌和泪膜形成的调控作用,维护眼表健康,任一环节的损害均可导致泪膜完整性和功能的破坏,从而引起干眼不适症状,泪膜的持续异常可损伤眼表正常修复或防御机制,导致眼表和泪腺处于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尽管引起眼干燥症的起始病因不同,一旦进入进展阶段,炎症则成为眼干燥症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另外还有细胞凋亡、神经调节及性激素等机制共同参与眼干燥症的发病过程,因此不同类型的眼干燥症表现出相似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眼干燥症轻症患者可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痒感、视疲劳等症状,病情加重者可出现眼部烧灼感、刺痛、畏光、视物模糊。裂隙灯检查可有眼睑或睑缘位置异常、睑板腺开口阻塞、结膜充血、泪河变窄、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结膜干燥等体征。

诊断

眼干燥症没有国际公认的统一诊断标准,可根据有干燥感、异物感、灼烧感、视疲劳、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同时有泪膜不稳定、泪液分泌减少以及眼表上皮细胞损害等方面的指标做出诊断。

辅助检查

泪河高度

正常值为0.5~1.0mm,≤0.35mm提示眼干燥症。

泪液分泌试验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分为SchirmerⅠ和SchirmerⅡ试验。泪液分泌试验又可分为是否使用表面麻醉剂。表面麻醉下SchirmerⅠ试验正常\u003e5mm/5min,非表面麻醉下SchirmerⅠ试验正常\u003e10mm/5min;表面麻醉下SchirmerⅡ试验可帮助鉴别干燥综合征患者,其因鼻黏膜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泪液分泌显著减少。

泪膜稳定性检查

最常用方法是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正常值10~45s,\u003c10s为泪膜不稳定。

眼表上皮活性染色

染色剂滴入结膜囊内,裂隙灯下观察:①示踪剂染色:正常角膜不着色,染色阳性提示角膜上皮完整性被破坏;②虎红或丽丝胺绿染色:阳性结果反应死亡或退化的角结膜上皮细胞,或没有被正常黏蛋白层覆盖的健康上皮细胞。

其他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泪液渗透压测定、眼表印记细胞学检查、泪膜镜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测定、前节OCT、睑板腺成像检查、泪液蕨类结晶试验等。

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

引起眼干燥症的病因复杂,包括全身性疾病、药物、环境污染、眼局部炎症、眼睑位置异常、年龄等因素,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提高眼干燥症治疗效果的关键。

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

人工泪液作为泪液替代药物,是治疗眼干燥症的首选药物,能润滑眼表面,同时可补充缺少的泪液,稀释眼表面可溶性炎症介质,降低泪液渗透压,但人工泪液中的防腐剂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需长期使用者应选择不含防腐剂的剂型。而一些凝胶或糊剂在眼表保持时间较长,可用于重度眼干燥症患者或夜间应用。

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

炎症在眼干燥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眼干燥症又可引起眼表面上皮细胞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故对于有眼表炎症反应患者可给予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

1.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用于中、重度眼干燥症伴眼部炎症患者,原则为低浓度、短时间,炎症控制后即减量并停用,需注意其不良反应;

2.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滴眼液均可改善干眼症状,用于中重度眼干燥症伴眼部炎症患者;

3.非甾体消炎药:可用于轻中度眼干燥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及有激素并发症的高危眼干燥症患者;

4.自体血清:血清中含有大量抗感染因子,能抑制眼表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干眼症状,可用于重度眼干燥症合并角膜并发症及人工泪液无效的患者。

其他药物

雄激素可改善泪腺和睑板腺功能;促泪液分泌药物,如二尿嘧啶核苷、胆碱能拟似剂、CF101等可促进泪液分泌,改善干眼症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a软脂酸可提高眼干燥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

非药物治疗

改善眼表环境以保存泪液

轻症患者可通过改善自身生活习惯和环境以减少泪液蒸发,如多休息、降低电脑屏幕使用率、应用保护眼镜、增加环境湿度等。

湿房镜及眼罩

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蒸发,以保证眼表湿润。湿房镜适用于各种眼干燥症,硅胶眼罩适用于有角膜暴露的眼干燥症患者。

软性角膜接触镜

软性角膜接触镜适用于眼干燥症伴角膜损伤者,尤其角膜表面有丝状物者,但需注意选择高透氧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物理治疗

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者,应行睑部清洁、按摩、热敷等。

手术治疗

对于泪液分泌明显减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有可能导致视力受损者可给予手术治疗。

泪点栓塞术

泪点栓塞术可减少泪液生理性流失,有效地保存泪液,尤其对于水性泪液缺乏者效果明显。

睑缘融合术

睑缘融合术可以减少泪液蒸发。

自体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

自体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适合治疗重症眼干燥症,但需保证颌下腺及唇腺功能正常。

预后

眼干燥症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大多数轻度至中度患者使用润滑剂可以缓解症状,视力预后良好。重度或长期未处理的干眼患者预后较差,常常需要较长的疗程。可能并发角膜糜烂,溃疡,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混浊,极少情况角膜穿孔。

预防方法

眼干燥症预防的关键在于多眨眼和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建议眼镜族配戴合适的眼镜,特别是40岁以上者。保持60cm以上的工作距离,视线向下约30°,减少眼球表面暴露。多吃富含维生素a、B1、C、E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绿叶蔬菜等,并适当饮绿茶。避免电脑屏幕反光,环境照明要柔和。每隔一小时让眼睛休息,减少使用眼部护理产品,可辅以眼保健操。如怀疑眼干燥症,需要尽快就医。

历史发展

眼干燥症是1996年公布的医学名词。

参考资料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干眼症的认识、预防与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25-01-21

6.6世界爱眼日】警惕!干眼症也能影响视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25-01-21

眼干燥症.术语在线.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