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房乡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东南面,东与马树镇结界,南与会泽县老厂乡相连,西隔以礼河与蒙姑镇相望,北与金塘镇毗邻。全乡有133.2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布依等民族;最高海拔3041米,最低海拔920米,相对高差2121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较为明显;截止2019年,户籍人口23556人。其中劳动力10772人。
农作物种植面积37025亩,宜牧草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6.8%。炉房乡因辖区建炉房采炼铜矿得名。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属马书伙目辖地。
清中期,为归治里头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四区(马树)管辖。
1950年,属三区(包谷)管辖。
1953年,属杨梅山区管辖。
1958年,属创造公社,炉房为管理区。
1962年,又属杨梅山区。
1969年,属马树公社。
1984年,属马树区管辖。
1988年4月,从马树区划出炉房、噜布、荒田、鸡噜、鲁德和新置的底里共6村,成立炉房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炉房乡辖噜布、底里、荒田、鸡噜、鲁德、炉房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36个村民小组。有8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炉房乡下辖1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炉房乡地处鲁德村轿子山,地势东高西低,多缓坡台地。最高点位于鲁德村轿子山,海拔3041米;最低点位于荒田村牛鼻洞,海拔920米,相对高差2121米。
气候
炉房乡立体气候明显,有“山下桃花山上雪,一日之行四季衣”之说,相对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0.8℃,年平均日照时数2674.3小时,无霜期年平均195天。年平均降水量52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
自然灾害
炉房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泥石流等。旱灾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于5~10月。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炉房乡辖区总人口2106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7人,城镇化率2.5%。另有流动人口191人。总人口中,男性11921人,占56.59%;女性9146人,占43.41%。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14岁以下5858人,占30.27%;15~64岁12141人,占62.73%;65岁以上1354人,占7.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0599人,占97.78%;有彝、哈尼族、苗、白、壮等7个少数民族,共468人,占2.22%。2011年,人口出生率6.69‰,人口死亡率1.94‰,人口自然增长率4.75‰。
2017年末,炉房乡常住人口21409人。
截至2019年末,炉房乡户籍人口23556人。
经济
综述
2008年末,全乡主要粮食总产量562.55万公斤,人均有粮达284.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893万元,肉蛋总产值1185万元,农民外出务工收入16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121元。2011年,炉房乡财政总收入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2019年,炉房乡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5个。
农业
炉房乡有农业耕地面积24015亩,林地面积8.82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6756.9万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作物以玉蜀黍属、薯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884吨,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0980亩,产量3624吨;薯类种植面积11020亩,产量313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生姜、大蒜等。2011年,生姜种植面积650亩,产量872.8吨;大蒜种植面积210亩,产量186吨;蔬菜种植面积3680亩,产量4140.1吨。
炉房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2.60头,年末存栏1.77万头;牛出栏714头,年末存栏2810头;羊出栏2240只,年末存栏3510只;家禽出栏5020羽,年末存栏2.87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481吨,其中猪肉2331.9吨,牛肉90吨,羊肉51.3吨,禽肉7.43吨;禽蛋57.4吨;畜牧业总产值479.4万元。
截至2011年末,炉房乡累计造林2.45万亩,其中防护林1.51万亩,经济林954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6.51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4.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6.78%,林木绿化率35.58%。
金融
2011年末,炉房乡境内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625万元,比上年增长40.12%;人均储蓄609元;各项贷款余额204万元,比上年增长423.0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09年,全乡有中心学校1所,村完小6所,有中学教师36名,小学教师55名,按编制应有中学教师45名,小学教师147名,初中教师配备率达80%,小学教师配备率达37.4%,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适龄儿童3233人,已入学3180人,入学率达98.36%。适龄少年1023人,初中在校生974人,初中入学率达95.21%。2011年末,炉房乡有小学20所,在校生3132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0%%;初中1所,在校生1104人,专任教师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01%,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炉房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炉房乡有文化站1个,农村文化大院1个,村文化活动室6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人。2011年末,炉房乡有体育场地1处,体育教师4人。2011年末,炉房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9户,直播卫星电视用户28户,"户户通”用户800户,“村村通”电视用户1200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炉房乡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6个;病床2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887人次。2011年,炉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3万人,参合率95.06%。
社会保障
2011年,炉房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户,人数19人,支出3.94万元,比上年增长22.38%,月人均173元,比上年增长9.49%;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7人次,共支出0.1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20户,人数2240人,支出220.42万元,比上年增长24.95%,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长17.14%;农村五保供养54人,支出0.5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34人次,共支出22.17万元,比上年增长272.48%;农村临时救济4870人次,支出3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炉房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8千米,征订报纸34份、期刊18册,业务收入1.5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9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移动电话用户0.4万户,比上年增加800户;光缆线路总长达10千米,主干电缆达93对千米,宽带接入用户50户,比上年增加20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炉房乡境内道路有马树至炉房长26千米,金炉公路长48千米。日均发送客车2辆,日客运量14人。
基层组织
截止2009年7月,全乡共有党支部9个,党员总数281人(机关、站所、学校党员83人,农村党员198人)。其中女党员23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预备党员21人。党员年龄结构:35岁以下党员114人,36岁至59岁党员80人,60岁以上党员87人。党员职业分布:乡、村干部45人,专业技术人员50人,工人5人,离退休人员11人,农民48人171人。党员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学历2人,专科学历38人,中专学历40人,高中学历26人,初中学历57人,小学文化75人,文盲43人。党员流动、贫困情况:流动党员37人,贫困党员75人。
全乡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8个,共有团员190人。
炉房乡所属机构11个,其中:行政6个,事业5个。所属机构基本情况,即:六个行政村,共有村干部24人。水管站有职工2人,主要工作职责:水利规划与管理等。林业站有职工2人,主要工作职责:保护森林资源等。农业综合服务站,有职工6人,主要工作职责: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农技培训与推广等。文化站(所)有职工1人,主要工作职责:文化广播宣传等。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有职工6人,主要工作职责:宣传并执行人口与计生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