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搜救犬

搜救犬

搜救犬(英文名:Searching dog),指受过专门训练、执行搜救任务的工作犬。搜救犬对气味的分辨能力是人类的百万倍,听力约为近二十倍,有在光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国际上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设备”,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搜救犬常见品种有、挪威纳犬、等。

搜救犬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50年,在瑞士意大利边境的神学院,一条作为有记录以来的首只搜救犬帮助救护了遭遇雪灾的人类。1954年,美国、德国、瑞士先后设置搜救犬训练基地,其后搜救犬多次在地震中执行搜救任务。1993年,奥地利成立国际搜救犬联盟(IRO),明确了搜救犬的资格认证。1996年,美国灾难搜救犬基金会(SDF)成立,该基金会主要通过招募收容犬并加以专业训练。截至2022年,世界各国还未成立政府官方搜救犬国际组织。

搜救犬需要具备性情温和、嗅觉灵敏、聪颖且性格坚强等特点,而且在选拔时对于犬的服从性、注意力、耐久性、环境适应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其训练方法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异,训练通常要持续一年半至三年,其中以各种类型的模拟搜救训练为主。

定义

搜救犬是指受过专门训练、执行搜救任务的工作犬。主要用于灾难后搜救的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且只能搜救幸存者。而经过严格训练的搜救犬,在各种灾难救援现场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其能捕捉空气中弥漫的人体散发的细微气味,并带领训导员接近人体所处位置,同时能判定为幸存者或遇难者遗体。

搜救犬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鼻子里有2.2亿个嗅觉细胞,对气味的分辨能力是人类的百万倍,听力约为近二十倍。其视线开阔,即使在光线微弱环境中,也有一定的视觉能力,被国际广泛视作搜救效果最佳的搜救“设备”。人工搜救条件下,30至60分钟完成的搜救任务,犬完成同等工作量仅需要5至10分钟。国际上常认为,在某一相同地点,若两条搜救犬均判定此处不存在幸存者,则可完全认定该区域不存在幸存者。因此,在广大范围、灾难环境或有庞大数目受害者的情况下,搜救犬进行搜索及营救任务对救援工作有重大帮助,能够有效地收窄需要进行搜索的范围,以减低救援延误的可能性,提高搜救效率。

历史发展

应用搜救犬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50年,在瑞士意大利边境的一处神学院,一条犬作为有记录以来的首只搜救犬,帮助救护遭遇雪灾的人类。在后来的300年间,该地区有搜救犬挽救2500多人生命的记录。17世纪时,圣伯纳犬阿尔卑斯山脉的僧侣用来营救迷路和受伤的旅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搜救犬主要被用来寻找丧失行动能力的士兵;后来战争爆发则被用来定位伤员、运送急救物资等。1954年,美国、德国和瑞士先后成立搜救犬训练基地。此后搜救犬便在多次地震灾害中,找到大量幸存者和尸体。

随着社会文明发展和养犬业的不断进步,各国的搜救犬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在欧洲,政府会根据地区面积范围,设立合理数量的灾难搜救犬队,执行救援任务由紧急情况救援局召集、派遣、协调,灾难发生后迅速调集距离最近的搜救犬快速到达灾难现场,展开救援行动。2001年,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犬分队设立。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灾后,中国各省市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陆续建立起消防搜救犬队伍,其中一些经济条件发达、自然灾害较频繁的省市更是在区县一级的消防支大队中建立了消防搜救犬队伍。

用途与要求

用途

使用搜救犬是现场搜索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工作用途非常广泛,可在山地、陆地、水上进行搜救,如地震废墟、建筑物倒塌、雪崩、山上及水面等各种灾难现场。根据用途,可大致分为跟踪救援犬、废墟救援犬、原野救援犬、雪崩救援犬、消防搜救犬。

搜救犬能够用于火灾预防,可以嗅认出易燃物气味,及早发现危险情况,通过吠叫发出警报,防患于未然。在火灾现场,其为消防员提供受难者位置,运送防火设备,可以用嘴和前爪关闭阀门、开消火栓、叼水管、衔灭火器等,可以代替人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其次,可以协助收集物证或进行火灾性质的鉴定,如搜寻纵火人所用煤油、汽油、纤维及火灾导火索等,节省人力物力,迅速给火灾定性。

搜救犬还可负责其他一些案发现场的搜救工作,能将食物或求生设备带给被困者;帮助清醒或半昏迷的受难者脱离险境;找寻在山林中走失的野营者、猎人、旅行者;寻找失踪的精神病患者、儿童;辨别物品;辨认犯罪嫌疑人用过的车辆或物品等。

要求

搜救犬需要具备性情温和、嗅觉灵敏、聪颖且性格坚强等特点,与此同时,选拔时对于犬的服从性、注意力、耐久性、环境适应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根据救援环境的不同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水上搜救犬需要擅长游泳且有良好的体能,纽如纽芬兰犬;雪崩搜救犬和原野搜救犬则需具备相对更大体格,较厚的皮毛,以及适应在极端天气下作业的能力。因此,通常出身猎犬家族的犬只更具备搜救犬的潜质。

主要品种

全世界搜救犬中常用品种为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挪威纳犬、昆明犬等。2001年,中国首次成立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搜救犬分队中共13条搜救犬,由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和比利时牧羊犬组成。

德国牧羊犬

德国牧羊犬该犬体型较大、动作优美、骨骼框架流畅;其四肢肌肉发达,体能突出,胆量大,且具有良好服从性,作业时投入。其嗅觉尤其灵敏,具备优良的探路本能和追踪能力。该犬是全球常见工作用犬,是众多工作犬种中数量最多、使用领域最为广泛的犬种,也是中国公安消防部门的主要使用犬种,大多均引进自德国

中国昆明犬

昆明犬是中国原产品种,2005年成功培育的第七代昆明犬是中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警工作用犬,广泛投入到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等诸多地区的使用中,直接改善了中国难以自行培育良种犬的状况,取得重大的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

昆明犬多以活泼开朗型和兴奋型为主,胆大凶猛,主动防御强,警觉性高,探求反射强,对物品兴奋、衔取欲强,对主人忠诚,依恋性、服从性好,注意力集中。昆明犬作为搜救犬具有引种便捷,饲养医护成本较低,性价比高的特点。

罗威纳犬

罗威纳犬机灵、稳重、忠诚、服从性良好。其具有嗅觉灵敏、衔取兴奋、占有欲强、攻击性强、兴奋性高且持久、作业注意力集中、忍受刺激量大等突出的优势。中国已多次引进繁育,易进行护卫、追踪、搜索等训练,非常适合作为搜救犬进入塌现场作业。

拉布拉多犬

拉布拉多犬较活跃、性格温和,攻击性低,智力高,作业持久性较强,在所有品种的搜救犬中,嗅觉能力额外突出。经过特殊训练,其够从事搜救遇难者的工作,用于高山雪崩救生地震救生、火灾救生、水上救生等。在中国,主要被警方用做搜救犬、缉毒犬、搜爆犬。在其他国家,它还是猎人的助手,被用于野外打猎。

训练

搜救犬训练方法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异,训练通常要持续一年半至三年,其中以各种类型的模拟搜救训练为主。搜救犬的训练遵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因犬制宜、分别对待、训用结合、服务实战的规律。

幼犬选择

搜救犬的训练过程中,需要训练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前期的幼犬挑选也非常重要。测试内容包含食物、学习能力、声音反应、环境反应、胆量、社交能力、强光反应、嗅觉能力八个项目。测试人员务必挑选出各方面能力最为优质的幼犬作为培养对象,为搜救工作奠定基础。

基础能力训练

搜救犬基础能力的培训包括依恋性、体能、服从性、敏捷性、自信心与胆量、活人气味联系与搜索欲望、消除攻击性训练、衔取占有欲望培养、搜索形式与示警能力等;通过开展搜救犬共同科目训练使其基础工作能力达到相应标准。

作业能力训练

在此阶段主要进行搜救犬消防应用训练,包含多种搜索形式、搜索速度与耐力、抗诱惑性气味、模拟现场的综合演练等多方面训练内容。基本训练科目包括:

作业能力训练能够确保搜救犬的工作能力更加稳定坚实,提升复杂环境下的作业能力,保证犬只具备现场搜索兴奋、反应敏捷、定位准确等特点,以适应实战需要。

人犬配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能够帮助训导员指挥操作的技能、技巧和专业的带犬能力的提升,进入现场后,训导员应快速并仔细观察被搜现场的地形特点,划分搜索区域,确定起点位置,检查搜救犬的装备是否佩带齐全,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后方可指挥犬进行搜索。作业能力训练过程中,需强化人犬结合的训练使用模式,在犬搜索时,训导员要辨别重点搜索位置,注意观察犬的反应状态,对于犬漏搜、重嗅、假嗅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模拟现场的综合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务必确保人犬的安全。

发展现状

产业现状

截至2022年,全球还未成立各国政府官方搜救犬国际组织,大部分国家配备的搜救犬集中在各国地震救援队、消防部门和部分民间救援组织中,各国使用搜救犬单位和组织无上下统属关系,较为分散和独立,由各级或个人自行申请配备和考核。

1993年,成立于奥地利的国际搜救犬联盟(IRO),以世界各洲41个国家的122个国际搜救犬组织代表,为在灾难中搜救犬的调度方面提供指导,并明确搜救犬的资格认证,参加国际救援任务要具备国际救援资质,搜救犬必须通过IRO考核。其中,中国通过考核的救援队有两支——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家救援队。2017年,中国救援山东搜救犬机动专业支队加入国际搜救犬联盟,成为国际第122个会员单位。

1996年,美国灾难搜救犬基金会(SDF)成立,其总部在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非盈利、非政府组织,也是全球最富盛誉的救援犬组织之一。该基金会主要通过招募收容犬并加以专业训练,去寻找埋在废墟中尚有生命的受难者,加强美国的灾难应急反应,在不收取消防机构费用的同时,还会确保每头搜救犬一生得到照顾。该组织在加利福尼亚、纽约、俄克拉何马和犹他州有70个训成搜救小组,参加过911恐怖袭击、2010年海地地震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等重大灾难的救援任务。

2010年起,中国昆明搜救犬培训基地除完成云南省范围内的灾害事故人员搜救任务之外,还承担中国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搜救犬业务培训、常态复训、技术指导、繁殖培育。截至2012年,北京、辽宁省、云南、山东省等十多个省市先后建立专职消防搜救犬队伍。在重庆、北京、沈阳市昆明市、南京等地已经建成消防搜救犬专业基地,规模较大的有昆明消防搜救犬培训基地和沈阳消防搜救犬培训基地。

犬只保护装备

以中国为例,搜救犬主要以地震、火灾等环境的搜救为主,在复杂的废墟条件下工作,环境恶劣,搜救犬随时可能面临烫伤、烧伤、被各种不明液体腐蚀、异物戳伤感染、呼吸系统损伤等多种不同类型伤害。

德国、美国等欧美先进国家陆续研发生产相应的防护产品,“SPRENGER-”是由德国生产的绝缘隔热防刺犬靴,具有防电、防热和防刺伤等多项功能。2008年,中国自主研究设计工作犬防护马夹、防护靴等装备,在最大程度的保护犬只不受伤害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少搜救犬在坍塌火场的搜救环境中出现的不适,快速适应环境,提升搜救效率。2011年,中国研发搜救犬专用急救包,包内有消毒剂、自粘绷带、皮肤缝合器、LED防水犬脖圈、犬折叠碗等近百件犬常用现场急救用品,可用于创口清洁消毒、骨折固定、包扎止血、皮肤缝合等各类情况,能确保犬只接受到及时且专业的医护救助。

相关新闻

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搜救犬名叫“白瑞”,其一生共成功地挽救了40多人的性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柏林及其它城市遭到轰炸后,使用搜救犬从废墟中寻找出了数以千计的人。在美国911袭击发生后,共有300多头专业搜救犬和志愿搜救犬参加了美国世贸废墟搜救工作,搜救犬的努力赢得全球高度赞誉和尊敬。

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犬分队成立后,经过近两年的训练,在2003年的新疆伽师-巴楚地震中,6条搜救犬顺利完成搜救任务,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搜救犬进行地震救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28个省(市、区)一万三千余名消防特勤队员、携带150余头搜救犬,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从坍塌废墟中搜救8100人,其中生还1701人。72h以后的生还者中,有26%是由搜救犬找寻到。

2021年,中国首部以搜救犬为主角的电影《忠犬流浪记》上映,该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片中“叮当”的原型是大队里的一只功勋搜救犬,它曾在雅安地震救援中坚持搜救10个小时,成功找到一位怀有身孕的准妈妈;在2017年茂县叠溪镇山体垮塌救援时,叮当的肚子被棱角尖锐的砖块石头划出了一道道血痕,由于道路垮塌,叮当被悬吊起来渡过江面,拍下的照片火爆网络,其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的特别嘉宾。2022年,美国电影《搜救犬露比》向观众展示了搜救犬如何在各种环境中工作,搜救犬和它们的主人之间特殊的关系,以及训练有素的搜救犬在救援行动中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Canis lupus familiaris Linnaeus, 1758.ITIS.2023-07-14

..2023-07-15

产品中心.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2023-07-15

..2023-07-29

..2023-07-29

..2023-07-15

Quantifying Search Dog Effectiveness in a Terrestrial Search and Rescue Environment.sciencedirect.2023-07-15

..2023-07-15

中国首届国际搜救犬联盟INSARAG搜救犬资格考试在北京举行.国家应急广播.2023-07-15

..2023-07-15

..2023-07-15

..2023-07-15

..2023-07-15

成都消防功勋搜救犬“叮当”被拍成电影了.川观新闻.2023-07-29

每日电影推荐(动物).百家号.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