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岛
横琴岛(英文名Hengqin Island)位于珠海市香洲西南,伶仃洋西南侧,东北与澳门相望,北距大陆430米,总面积106.46平方千米,是广东省珠海市最大岛屿。
横琴岛全年气候温和、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滩涂。岛上最高峰脑背山海拔457.7米。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完备。截止2022年11月,横琴岛共记录黑脸琵鹭、白腹海雕等在内的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8种。
横琴岛由并不相连的大横琴、小横琴两座小岛组成,20世纪60-70年代,经过填海造陆形成了单一横琴岛。1969—1972年珠海县与顺德区合作于二岛间的中心沟进行围垦造田,筑成东西大堤,大小横琴岛连为一体,至1986年统称横琴岛。2009年11月,中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横琴新区,由珠海市政府管理。201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横琴成为继海南藏族自治州、平潭县后国内第三个国际性旅游岛,岛内景点包括芒洲湿地公园、珠海横琴岛石博园等。
名称由来
横琴岛旧称仙女澳,该岛就像横在南海碧波上的古琴,故名。宋景炎二年(1277年),宋瑞宗赵昰乘舟入海至仙女澳即此。明景泰七年(1456)的《寰宇通志》载:“横琴山,在香山县南二百里海上,形如横琴。”《明一统志》称其横琴山,原为南北二岛,北岛小,南岛大,且南岛南部有山似横琴,二岛统称为横琴岛。在香山县南二百里海中,形如横琴而得名。
位置境域
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珠海市南端,位于东经113.5°、北纬22.1°,总面积106.46平方千米。其南濒南海,距国际航线大西水道4海里,北距珠海保税区不到1千米,西接磨刀门水道干流,与珠海西区一衣带水,东与澳门一桥相通,并通过港珠澳大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连接,距离香港34海里。
成因
横琴岛表层软土厚度变化较大,从5.00m至50.00m变化不等。其软土的形成与沉积环境的演变,主要由于远古海面的升降变化,历史上该地区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海侵(分别距今30000-22000年、12000-6000年)和一次大规模的海退,形成了新、老两套三角洲沉积地层。1969—1972年珠海县与顺德区合作于二岛间的中心沟进行围垦造田,筑成东西大堤,大小横琴岛连为一体,1986年统称横琴岛。
地理特征
气候
横琴岛全年气候温和、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23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摄氏度,最冷1月,平均气温15.1摄氏度,海水温度为平均22.4摄氏度,年均日照时数为1991.8小时。
横琴岛整年的降水量都比较充裕。全年会有两个明显的雨季,前一个雨季出现在4-6月,年均降水量平均在83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1%;后一雨季出现在7-10月,年均降水平均在 9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5%。在7-10月期间常会受到台风影响,降水量较多。全年中最少雨日是在12月份,平均降水天数在3.9天,最多雨日是在6月,平均降水天数是在19.4天。
地质
横琴岛海岸在第四纪下沉,下沉幅度由北向南增加,所以第四系沉积物呈现出由北向南厚度增加的规律。岛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桂洲群,由万顷沙组、灯笼沙组等组成,岩性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中粗砂和砾砂及浅风化粘土。
横琴岛侵入岩发育,主要为晚侏罗世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粗沙环-四塘村一带分布有早白垩世细粒、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断裂构造相对发育,主要区域性大断裂有北西向的西江断裂,北东向的马洲断裂和三灶断裂,还发育有多组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的小型断裂。岛内的地质类型主要有冲击相淤泥、砂、粘性土、花岗石、断裂带等,其中软土厚度大, 分布不均匀, 软土层具有高含水率、高液限、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高灵敏度等特点。
地形地貌
横琴岛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滩涂,地势南部高,北部较低,中部低平。南部为山丘地貌,北部为东西向狭长型丘陵地,中部围垦成田,岛上最高峰是脑背山,海拔457.7米。岛内陆地以低山与平地为主,风化雨淋作用旺盛,具有典型的热带花岗岩丘陵地貌及红土丘陵地貌特征;滨海陆地地势低平,河网发育,鱼塘密布,海岸线曲折绵长,属于华南型的山地港湾海岸类型。
水文
人工河
横琴岛人工河在平面上按半圆形布置,起点为洪湾水道右岸,横琴大桥下游1.4km附近开始,按半圆形向内凹开挖至十字门水道进口右岸下游1.2km处,总长为2320m,河道底部高程为-2.69m。
人工河开挖后增强了马骝洲水道和十字水道的联通效应,十字门水道的分流 比略有增加,人工河与十字门水道交汇水域流态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落 潮初期人工河来流冲击十字门河道水流,出现明显横流,引起该水域流 速发生明显变化。
海洋水
横琴岛西接磨刀门水道,处于伶仃洋西南侧,伶仃洋是强潮作用的喇叭型河口,磨刀门是径流作用为主的冲积型河口,因此伶仃洋的大虎断面潮差及流速皆大于磨刀门河口的大横琴断面。
伶仃洋水域涨潮阶段盐度值普遍高于落潮阶段,表层盐度呈南高北低、由口外向口内递减趋势。涨潮阶段,伶仃洋西滩沿岸水流携带的淡水及外海的高盐水体一部分从横琴岛西南角沿磨刀门主干道上溯,一部分从澳门水道经过洪湾水道到达磨刀门水道。口门外的水表盐度多在12‰~20‰之间,盐度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落潮阶段,若涨潮时盐水团进入到磨刀门水道,下泄径流会携带盐水外泄至磨刀门口门外,与涨潮时相似,口门外的水表盐度多在12‰~20‰之间,盐度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
地下水
海岛地下水根据其赋存介质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三类,横琴岛地下水属于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水赋存于第四系海积中细砂、冲洪积中细砂、砾砂中含水层厚度1.6~9.0m不等。
土壤
横琴岛的土壤主要为厚有机质层厚层花岗石赤红壤。土壤pH为6.04-8.15,多为弱酸到中性,含水量低,土壤缺磷,但含有较丰富的钾,土壤质地偏砂性,为砂质壤土,持水能力一般;中心沟香蕉林的土壤酸碱度呈中性,含盐量较高,为砂土,极度缺乏有机质,土壤缺乏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重要养分,土壤瘦瘠,土壤物理性状不良。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横琴岛的植物按照土壤的肥力分为五类,第一类有朱槿和黄蝉,第二类有黄金榕、裂叶春羽、花叶鹅掌柴、花叶良姜和朱蕉,第三类有印度榕,第四类有红背桂,第五类有虎皮兰属。截止2022年11月,共记录野生植物599种,其中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黑沙椤、金毛狗、金豆、土沉香、软荚红豆、凹叶红豆、胀荚红豆8种。
动物资源
横琴岛海域大致可划分为河口生态类群,有刺尾纺锤水蚤、中华异水蚤等;近岸暖水性生态类群,代表种有球型侧腕水母、双生水母、拟细浅室水母;广盐暖水性生态类群,如宽额假磷虾、肥胖箭虫;广温广盐性生态类群,代表种类鸟喙尖头、细颈和平水母;近岸暖温性生态类群,代表种有五角水母和中华哲水蚤。截止2022年11月,横琴岛共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8种,其中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白腹海雕和小灵猫4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3种。
人类活动
科考研究
据考古学家考察,在四五千年前原始部落人群已在珠海市生息、繁衍,从事渔业、农业和狩猎的生产。在淇澳岛东澳湾发掘的后沙湾古遗址,出土了原始社会晚期人群在东澳湾活动后留下的当时炊煮食物用的灶台,捕鱼用的石网坠,砍伐用的石、石斧等遗迹和遗物。同时横琴岛上还发现了沙丘遗址(海边新石器时代遗址)。
历史事件
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赵昰在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护卫下,率领48万大军离开福州市,从水路南撤广东省寻求出路,于次年十月移驻香山县南十字门,香山人拥宋抗元。不久,元军发动十字门海战。宋元双方历经井澳(大横琴岛)初战,镜澳(今澳门)第二仗,井澳反击战第三仗到小横琴岛(小横琴岛)追逐战第四仗,共四场大战。
城市建设
20世纪70年代,当时归属佛山地委管辖的珠海,派出超万名顺德人,投身横琴岛中心沟围垦工程。他们筑大堤、建水闸、挖河道、建公路、搞农业生产,将原本不相连的大、小横琴两个岛围海造田,经过3年多的建设,筑起了长各2千米的西堤和东堤,开挖了14千米长的环山河。此后,五个公社的农民又在岛上开垦种植把垦区改造成具有珠三角特色的桑基鱼塘。
2009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正式将横琴定位为继浦东新区、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同年11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横琴新区。为广东省政府派出机构,并委托珠海市人民政府管理,规格为副厅级。横琴新区内设社会事业局承担文体旅、教育、人口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责任;公共建设局负责住房和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交通运输等责任等8大局。
交通设施
1999年澳门回归前建成的莲花大桥,是第一条连接澳门和珠海横琴的跨境大桥。2018年12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分别由三座通航桥、一条香港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全长55千米。
环境问题和保护
横琴岛地下排水管网病害严重,包括有数量较多的管道出现渗漏、严重的管道起伏,污水系统内污染物浓度严重偏低,系统末端氯化物和硬度浓度与外水浓度相当。
2018年以来,横琴通过“环保督查+河长制+海绵城市建设”等方式,开展水域水质整治。排查整治近海水域乱象、入河入海排污口;建立起常态化“清漂”机制、落实河道清淤疏浚;推动旧村居雨污分流改造、排水设施清淤和病害治理工程建设。
经过近三年整治,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横琴划定20.06平方公里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展试点项目94个,涌现出二井湾湿地公园、横琴海绵城市系列公园、天沐河生态碧道等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致使横琴水域水质大幅提升,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风景名胜
天沐河生态长廊
天沐河生态长廊沿天沐河而建,全长约7.2千米。长廊建有环形自行车绿道,分为大小环线,大环线总长15千米,小环线长1千米,可供市民游客沿河边散步、跑步或骑行。
二井湾湿地公园
二井湾湿地公园位于横琴岛西侧,地处珠江入海处,总面积约316.76公顷,内有红树林植物保育带、修复湿地植被、湿地景观带,水域蕴含红树林,是横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红树林湿地系统。
芒洲湿地公园
芒洲湿地公园位于横琴新区西北角,磨刀门水道与马骝洲水道交汇处,占地面积约为66公顷,是原生态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鱼类及红树植物最为代表,园区内拥有栖霞观鹭、渔歌唱晚、三台揽月、九曲莲桥等多个景观。
赛艇公园
赛艇公园坐落于天沐河河畔,滨河的海绵景观设计和城市雨洪管理的有机结合,公园以赛艇文化为主题,建设有钟文耀纪念园、赛艇码头、艇迷广场等内容。
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
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位于横琴新区富祥湾,区由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长隆海洋科学乐园、长隆横琴国际马戏城、长隆剧院、长隆横琴湾酒店、长隆海洋科学酒店、长隆企鹅酒店、马戏酒店和长隆迎海酒店公寓组成,形成了集主题公园、度假酒店、文化演艺、商务会展、餐饮休闲于一体的超大型海洋主题旅游矩阵。
石博园
石博园位于横琴岛北岸,是以石文化为主题的休闲乐园,设有九大景区:石头音乐广场区、读石馆区、石头崇拜区、石头动物园区、彩绘艺术广场区、斯巴达克营区、琴岛区、山体休闲长廊区、石头特色餐饮区。
参考资料
这里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2023-07-13
【粤故事·方志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中璀璨的明珠——珠海横琴岛.方志广东.2023-07-13
创下新高!这些珍稀动物为何频频现身横琴?.中国政府网.2023-07-13
横琴:拨动大湾区旅游发展之弦.中国网.2023-07-13
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获批 为广东省政府派出机构.中国政府网.2023-07-13
打卡绿美横琴,你不能错过的N个景点!.中国政府网.2023-07-13
横琴10大旅游景点来啦~.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2023-07-13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广东省商务厅.2023-07-13
[珠海] 多种珍稀动物现身!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守望湿地.广东省林业局.2023-07-13
昔日古战场,今朝大磁场——横琴新区十字门走访.中国新闻网.2023-07-13
印象珠海 | 一座座桥,改变了珠海这座城.广东省情网.2023-07-27
从“共建”走向“共享”!打造独具特色的横琴美丽海湾.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3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2023-07-27
详情页.珠海香洲政府.2023-07-27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园林网.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