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章衡

章衡

章衡(1025年1099年),字子平,北宋时期建州浦城(今浦城县)人,章惇族侄、北宋大臣。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章衡高中状元,最初授湖州市通判,不久升任盐铁判官,与此同时还负责修撰起居注。不久后,出任汝州市、颍州知州熙宁初年,再次改任判太常寺,知审官西院出使辽朝。曾经还编撰历朝历代的帝系族谱,受到了赵顼皇帝的赞赏。此后做到了宝文阁待制、澶州知州,后调任承德军。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任秀州知州,之后又辗转各地担任了多个州府的知州。其授上柱国,册封吴兴县开国伯。

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著有《编年通载》。苏轼曾称赞他道:“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人物生平

考试成名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章衡考取进士第一名。任湖州通判,改任盐铁制官,任修起居注。章衡认为,当前存在挂着空籍冒领饷银的现象,于是上奏请求免除。又向朝廷上书,陈述请求三司各部若需要征集赋税需提前告知百姓,以避免情况紧急,仓促逼迫百姓从而导致百姓迫于供应。三司使因此与之交恶,同时又因妒忌他的才能。于是,为了使章衡远离朝堂,三司使派章衡担任汝州知州、颍州知州。

建言皇帝

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章衡回朝延任判太常寺。他建议说:“从天宝开元年间修编礼部尚书,把《国恤》一章不好的事,删除去掉。所以遇到事情,茫然没有根据。现在应该编《厚陵集礼》,以便流传万代。”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再次外出任郑州市知州,把四千二百顷牧地给百姓。又任判太常寺,掌管审官西院。

出使辽国

出使辽国时,辽主欺他是文士,在酒宴提出射箭助兴,章衡连发破的,辽主见他文武兼备,对他特别优待。章衡回国上报,说辽国边境没有防备,趁这时可以收复山后八州。皇帝没有采纳其建议。

上书争辩

章衡担心读书人不知道古今的事,编历代帝王世系,名为《编年通载》,赵顼看了以后认为很好,认为是史书中最好的;并且想到章衡曾经在考试时领先很多读书人,提拔任用单单落在后面,当面賜给章衡三品官服。担任判吏部流内,直到有空缺的官员为止,章衡立即拟定人员,三班院就予以任用,在此之后却反过来指责吏部。宰相支持三班院的说法。章衡接连上奏疏和他们争辩。有人说宰相的势力,恐怕不能深加计较,章衡却不因此停止,以致控告到皇帝面前。神宗命令宦官带章衡到中书省,宰相看到章衡很生气,章衡直言,自己是为了维持朝廷的法令。把状纸递与宰相,宰相醒悟说:“如果是这样,吏部是对的。”就判三班院有罪。

晚年经历

授任宝文阁待制、州知州。赵顼皇帝表示,文阁是收藏皇帝文集之所,从来没有任用官员。但因为章衡是赵祯时期的状元,破格让章衡担任文阁的职务。章衡下拜致谢。到了澶州,恰好官府立法禁止百姓贩盐,章衡说:“百姓依靠盐生存,即使犯法他们也不考虑。徒然让监狱的犯人每天增加,请让他们像原来那样做为便。” 元祐年间,历任秀、襄、河阳、曹、苏州知州,加官集贤院学士,又凭着待制的身份担任扬、庐、宣、州知州,七十五岁离世。

相关作品

文昌耿耿星常现,桂籍巍巍世不空。——北宋·章衡《题资福寺》

相关故事

章衡是一个水利建造专家,首倡并亲自教导苏轼修建“苏堤”。1090年,苏轼任杭州市知州,比他大十二岁的章衡附近的秀州当知州。当时的西湖淤泥满地,西湖面临着干涸的危险。正是章衡提议让苏轼修筑堤坝,这才有了苏堤。苏轼受到帮助后还继续想章衡寻求帮助。苏轼写道,听从你的建议后,目前的堤坝已经初具规模了,希望您再派些船只和士兵供我驱使。

嘉祐二年,章衡考取进士第一名。与他一同考试的还有他的族叔章惇,章惇也考中了进士。但章惇因名次比不上族侄,而放弃了进士名额。两年后再次参考,再次考中进士。

人物评价

苏轼曾称赞他道:“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人物关系

父亲:章频

孙子:章綡、章縡、章綧、章綖

曾孙:章伯寿、章仲寿、章叔寿、章季寿

族叔:章惇

同事:苏轼

参考资料

..2023-06-27

..2023-06-27

当宋朝文人参加武林大会,会有什么表现呢?.上游新闻.2023-06-27

《宋史·章衡传》.识典古籍.2025-03-28

八闽文脉·品福 | 一杯木樨茶:“丹桂之乡”正月里的待客之道.今日头条.2023-06-27

章惇传论——从章惇的宦海沉浮看北宋中后期政治风云.中国知网.2023-06-27

章衡:北宋时期的杰出大臣与文学家.顶端新闻.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