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丁

武丁

武丁(?—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朝君主。盘庚之侄,小乙之子。

武丁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由甘盘主持朝政,三年不言,以观国风。寻访傅说,任以为相,商朝得到很好的治理。边境各国冲突不断,武丁下令征讨各方国,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前1192年,武丁逝世,庙号高宗,其子祖庚继位。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前1250年—前1192年)《史记·鲁世家》称其在位五十五年,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国力大增。成为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史学家史树清评说,武丁是商朝享誉盛名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武丁,名昭。他的父亲小乙作了商王后,很重视对武丁的培养,将他送到民间,学习务农的本领。武丁聪明好学,具有远大的志向。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继任商朝君主之位。按照商代祖制,继承者要守丧三年。武丁便守丧三年,连续三年一言不发。武丁少时跟随甘盘学习,父亲小乙在位时,甘盘即为大臣。

寻访贤才

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商朝,但一直没有找到称职的辅佐大臣。一天夜里,武丁梦到,天帝赐予他一良臣名说,是帮他收复失仲的人。武丁命令百官画其像,拿着财货在邦邑百姓间寻找说。武丁让专门制作弓的射人去筹备弓矢诸物,射人才在傅岩找到了说。说当时正在筑城,衣褐带索,出卖劳力,其样子,腕臂与肩膀就像槌子一样结实。武丁通过和说的交谈,确认是天帝赐予的人。射人在傅岩找到名为说的筑城之人,武丁便举用他担任国相,武丁早晚听取他的建议,以便向他学习治理国家。傅说写有《说命》三篇,陈述自己的见解,用来指导武丁治国。

失仲是商朝东边的小国,因傅说了解失仲的实际情况,武丁便任命傅说前去讨伐。傅说从围地出征讨伐失仲,一举伐灭对方军队,当地的百姓都臣服傅说,失仲同其子一起逃走,后来就繁衍为赤之戎。傅说本为北海圜土之人,伐失仲取得胜利后,将失仲的土地献给武丁。

征战各地

武丁在傅说、甘盘祖己等大臣的协助下,修政行德,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国力强盛,前1319年,有六个国家辗转通过翻译前来朝见商朝。商朝的四周分布着许多方国和部族,边境时常发生冲突。武丁经常向北部、西部、西北部的舌方、土方、鬼方、羌方、亘方、夷方等族出征。武丁的妻子妣辛(妇好)曾带兵征代羌、夷、土方等族,多次受命代武丁征集兵员,征战沙场。被封于外地,经常向商王朝朝觐纳贡,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武丁的另一妻妾兼女将妣癸(妇),多次率军远征,同时为武丁管理农业和内政。被封于井方(邢台市)。前1293年,武丁率军征伐鬼方(古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驻扎在荆地。在周的先人帮助下,历时三年才阻止其侵袭,商朝的军队攻克鬼方。氐、羌前来归顺。前1282年,殷朝的军队攻灭大彭(今江苏徐州市)。前1275年,武丁又率军征伐豕韦氏(今河南滑县东南),取得胜利。

人物逝世

前1192年,武丁驾崩,庙号高宗,在位五十九年(《史记·鲁世家》称其在位五十五年),其儿子祖庚继位。武丁是殷朝最仁德的君主。竭力推行王道,不敢有所懈怠,教化殷朝安定和睦,全国上下,没有人对他怨恨不满。当时,殷朝的国土东不过长江黄河,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郡,而处处都有颂扬之声。被废弃的礼仪又重新树立,故庙号为李治

人物成就

政治

武丁在位时,勤于政事,任用贤才,拜劳苦出身的傅说为相。听从傅说的建议,治国需顺应天道,分封诸侯,任人唯贤,不是只贪图安逸享乐,而是想着怎么管理百姓。发布政令要经过深思熟虑,把握好职权,朝臣尽忠职守;使用武力先要调查清楚讨伐有罪之人。重要的官职不能授予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要任人唯贤;爵位不能赏赐给那些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授予爵位要考虑这个人是否贤明。考虑全面再采取行动,采取行动的时机一定要恰到好处。对新征伐的领土,安抚他们的臣民,顺从他们的意志办事,有助于治理政事,可保国运长远。

经济

商王族与氏族、方国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友好关系。武丁先通过征伐使之臣服,然后再联姻,或娶诸侯之女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加强国家一统的力度,颇有成效。《卜辞》中记载,武丁非常重视农业经济,并全力推动农业发展。其一,武丁时常虔诚祷告,盼获丰收;其二,开荒拓田,扩大种植面积;关注众人及奴隶对农业生产的态度;其三是组织大规模的集体耕种;其四,重视田间每一阶段的管理。武丁发布政令,亲往田家视察耕作情况,最后大货丰收,储存粮食。因武丁注重管理农业生产,才使商朝百姓生活富庶。

军事

武丁下令傅说讨伐失仲,失仲也成为殷商的属国。对于新征的领地,直接封赏,被封的候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加以巩固与诸侯的关系。如象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象仓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武丁用几十年的时间,灭掉和征服了大量的氏族和方国,开拓了疆土,扩大了商朝的势力。此间成为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人物评价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中记载:“夫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孟子·公孙丑》中记载:“由汤至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当代学者、史学家史树清在《中华文明之光:杰出人物卷》中评说,武丁武功卓著,善用人才,是商朝享誉盛名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

轶事传闻

武丁祭祀商汤时,有一只红原鸡飞落在祭祀的鼎耳上鸣叫,这是不详的征兆,武丁害怕。祖己便就此教导武丁,君主的职责在于治理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一味地祭祀鬼神以求降福。武丁采纳了祖己的劝谏,据此反省自己,思考治理天下的王道,不出三年国家便繁荣起来了,远方的少数民族通过翻译才能沟通,便有六国几经辗转前来朝见。从此,商朝礼服多半采用山鸡的羽毛作为装饰。

人物墓址

武丁陵

武丁陵位于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田口乡陵西村东约100米处。四周为耕地。墓陵形状不甚规则,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高约5米。陵近立墓碑,书“商王高宗陵”。武丁陵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属仰韶、龙山文化和汉代遗址,具有较高的考古和旅游开发价值。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田口乡.河南政务服务网.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