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皑,男,北京市人,回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62年4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会长、候任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截至2023年10月19日) 

1976年8月至1980年8月,马皑作为知识青年前往湖北省当阳市胡场公社陈闸大队下乡。1980年代,马皑专注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侧重刑法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1990年代,马皑对金融犯罪、毒品犯罪、赌博越轨行为、行业越轨、黑社会犯罪、邪教犯罪、弱势群体犯罪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2000年代,马皑重点研究犯罪人特征和犯罪决策,2007年至2020年通过参与实案对审讯的心理学方法进行总结,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2010年,马皑开始对腐败行为开展全国性调查,在多所监狱进行个案访谈,积累个案160人以上。2021年,马皑开始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科普。截止2023年10月19日,马皑抖音粉丝168万,累计总点赞量1329.6万。

2006年9月7日,马皑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7月,马皑获得中国政法大学育人标兵,后获得北京高校育人标兵称号。2011年12月,马皑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2012年8月,马皑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9月,马皑获得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10月,获得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202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2019-2020学年“华兴教学杰出贡献奖”。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62年4月,马皑出生。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马皑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1984年9月至1985年元月,马皑结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犯罪心理学师资培训班。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马皑结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马皑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6年8月至1980年8月,马皑作为知识青年前往湖北省当阳市胡场公社陈闸大队下乡。1980年代,马皑专注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侧重刑法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1984年7月至1995年9月,马皑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犯罪心理学教研室担任教师。1990年代,马皑对金融犯罪、毒品犯罪、赌博越轨行为、行业越轨、黑社会犯罪、邪教犯罪、弱势群体犯罪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1997年9月至2001年8月,马皑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教师。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马皑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青少年犯罪教研室教师。2004年9月至2023年10月,马皑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代,马皑重点研究犯罪人特征和犯罪决策,2007年至2020年通过参与实案对审讯的心理学方法进行总结,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2010年1月至2023年10月,马皑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2010年开始对腐败行为开展全国性调查,在多所监狱进行个案访谈,积累个案160人以上。2018年开始专注于人工智能与犯罪心理学的融合,组织研发了运用人工智能开展罪犯和特殊人群心理评估的理论、方法、产品。2021年,马皑开始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科普。截止2023年10月19日,马皑抖音粉丝168万,累计总点赞量1329.6万。

主要作品

论文

以上信息参考:

 书籍作品

以上信息参考:

抖音作品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10月19日

社会职务

以上信息参考:

个人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以上信息参考:

获得专利

以上信息参考:

研究方向

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社会问题,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交叉领域,非接触式心理评估。

研究重点

1980年代专注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侧重刑法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1990年代对金融犯罪、毒品犯罪、赌博越轨行为、行业越轨、黑社会犯罪、邪教犯罪、弱势群体犯罪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2000年代重点研究犯罪人特征和犯罪决策,2007年至2020年通过参与实案对审讯的心理学方法进行总结,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2010年开始对腐败行为开展全国性调查,在多所监狱进行个案访谈,积累个案160人以上。2018年开始专注于人工智能与犯罪心理学的融合,组织研发了运用人工智能开展罪犯和特殊人群心理评估的理论、方法、产品。2021年开始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科普。

教授课程

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应用社会心理学,审讯心理学。

 

荣誉奖项

以上信息参考:

相关事件

2022年12月21日,劳荣枝家属处获悉委托律师起诉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马皑名誉侵权,并在当天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交了诉讼材料。劳荣枝的二哥劳声桥表示马皑在公开发布的视频中声称“劳荣枝在精神上是可以控制法子英的”“在劳荣枝和法子英关系中,劳荣枝相对主动,法子英相对被动”。家属认为,即使马皑教授是在犯罪心理学方面很权威的教授,但马皑通过社会平台发布的上述言论,是对劳荣枝无端指责,这完全系道听途说,没有任何根据,严重扭曲事实。且该言论引起多名网友点评,造成了很大的不好的影响。劳荣枝家属委托的律师北京市德渊律师事务所熊达劳荣枝案判决书根本无法得出劳荣枝直接影响法子英的结论。相反,劳荣枝与法子英在一起后,法子英拿杀她家人相威胁,她多次堕胎被殴打受伤,至今尚有一处颅骨凹陷旧伤,嘴角也留有伤痕。熊达律师认为,任何人包括死刑犯都有名誉权。马皑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学教授,公开发布对案件的评价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而发布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案件材料,甚至主观臆测任意发挥编故事。

参考资料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2023-06-26

法治政府研究院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网.2023-06-26

马皑.甘肃政法大学.2023-06-26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马皑.抖音短视频.2023-10-19

最新!劳荣枝家属欲起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啥情况? .百家号.2023-10-19

早报|中澳发布联合声明、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中华网.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