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羊奶子(Elaeagnus jiangxiensis C. Y. Chang)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落叶或半常绿直立灌木,高2米,老枝具刺。其种加词“jiangxiensis”意为“江西省的”。

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直立灌木,高2米,老枝具刺;幼枝密被糠状褐色鳞片和散生淡白色星状柔毛,老枝无毛,紫黑色,具光泽,有纵沟。叶厚纸质,卵形,长3.5-6厘米,宽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幼时具灰白色星状短柔毛,成熟后脱落,暗绿色或绿色,具光泽,下面灰白色,密被灰色星状厚绒毛,侧脉4-5对,与中脉在上面凹下,近边缘分叉而互相连接,下面凸起;叶柄长5-7毫米,污染,被星状柔毛。

花白色,被白色和褐色鳞毛和鳞片,常1-7花簇生叶腋短小枝上;粃筒圆筒形,长9.5毫米,上下几等宽,裂片卵状矩圆形,长5.5毫米,宽3毫米,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黄色,顶端钝形或钝尖;雄蕊4,花丝极短,花药长矩圆形,长1.3毫米;花柱直立,无毛或微被柔毛。幼果长椭圆形,长10-12毫米,两端较狭窄,灰绿色,密被褐色鳞片和少数鳞毛;果梗较长,长15-18毫米,淡褐色,具白色和褐色鳞片,散生星状柔毛。花期4月,果期6月。

近种区别

江西羊奶子与贵州羊奶子(Elaeagnus guizhouensis C. Y. Chang)相近,区别在于江西羊奶子的萼筒长圆筒形,长9.5毫米,上下几等宽,裂片卵伏矩圆形,长5.5毫米,宽3毫米;果梗长15-18毫米而不同。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江西省,生于山坡水沟附近灌丛中。

繁殖方法

选地整地

播种育苗

采种处理

1.果实采集:在5月中旬~6月上旬,果皮呈红色时采集。

2.果实处理:将采集后的果实进行堆积,待果皮沤烂后,清水冲洗,筛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

3.品质检测:种子品质要求见下表。

播种方式

随采随播。条播,行宽为20厘米,沟深4-6厘米,种子点播,株距2-3厘米,覆土厚度为2-3厘米,用手轻轻压实。

播后管理

1.苗床保湿:苗床覆盖稻草,覆盖厚度2-3厘米。

2.灌溉:播种后浇透水,出苗70%以上时,间隔15-20天灌溉一次。进入秋季后,应停止灌水。

3.除草与松土:每年除草2-3次。及时松土,不伤苗。

4.施肥:一般每年施肥2-3次,每次施尿素100-150千克/公顷。

苗木出圃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扦插育苗

穗条制备

1.穗条选取时间:5~6月份上午九点之前进行。

2.穗条选取:选取母树树冠中上部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

3.插穗规格:长5-8厘米,留芽2-3个,留叶2-3片。

4.截条处理:枝剪截条,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下切口距底部芽基部下方0.5-1厘米,斜切。上切口平切,距顶部芽上端1厘米。对穗条立即喷水保湿,插穗基部用200毫克/升ABT浸泡30分钟,待用。

5.穗条处理:对穗条立即喷水保湿,插穗基部用200毫克/升ABT浸泡30分钟,待用。

插方法

随采随插,5~6月。直插,插入土中1/3插穗长度,插后立即浇透水。株行距为2厘米×10厘米。

插后管理

1.搭拱棚:拱棚宽度与苗床宽度一致,棚顶距苗床面高度为50厘米,表面覆盖0.2-0.4丝厚的薄膜。

2.揭膜和撤遮荫棚:苗床薄膜完全封闭50-60天后,先揭开小拱棚两头的薄膜炼苗,持续5-7天后再完全揭开,在10月底撤除遮荫网。

3.灌溉:插穗生根前,灌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0-70%,小拱棚内相对湿度80%-95%。揭膜后步道沟灌水以防旱。

4.除草与松土:每年除草2-3次。及时松土,不伤苗。

5.施肥:一般每年施肥2-3次,每次施尿素75-100千克/公顷。

苗木出圃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长10厘米以上。

主要价值

该种经济价值较大,可以鲜食、可做果品加工原料可榨油、可观赏、还可防风固沙。其果实主要品质指标为糖酸比(7.03)、含矿物质多(Ca含量61.55毫克/100克)、可食率高(72.83%)、含维生素高(维生素c含量4.67毫克/100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