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大黄(学名:Rheum wittrockii)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天山大黄产于新疆,多分布于天山北麓,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高50-100厘米,具黑褐色细长根状茎,径2-4厘米;茎中空,直径约1厘米,具细棱线,光滑或近节部被乳突状短毛。基生叶2-4片,叶片卵形到三角状卵形或卵心形,长15-26厘米,宽10-20厘米,顶端钝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弱皱波,基出脉5-7条,两侧最外一条在脉基部的外缘裸露,不被叶肉所包围,叶上面光滑无毛,下面被白短毛,多生于叶脉及边缘上;叶柄细,半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被稀疏乳突状毛或不明显;茎生叶2-4片,上部的1-2片叶腋具花序分枝,叶片较小长明显大于宽,叶柄亦较短;托叶鞘长4-8厘米,抱茎,外面被短毛。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疏;花小,径约2毫米;花梗长约3毫米,关节在中部以下;花被白绿色,外轮3片稍小而窄长,内轮3片稍大,倒卵圆形或宽椭圆形,长约1.5毫米;雄蕊9, 与花被近等长;花柱3, 横展,柱头大,表面粗糙。果实宽大于长,圆形或矩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14.5毫米,两端心形至深心形,翅宽,达4-5毫米,幼时红色,纵脉位于翅的中间。种子卵形,宽约6毫米。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2600米山坡草地、林下或沟谷。

栽培

大黄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烂根。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宜。大黄的生命力较强,种子发芽力可维持3-4年。播后当年或第二年只形成叶簇。每年4月上旬返青,第三年5-6月开花,6-10月果实成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