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英文名: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ECUT),创办于1956年,是中核集团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江西省,由江西省主管。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新工科和新文科项目入选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东华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始名为太谷地质学校,1958年迁至太原市更名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1959年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1978年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2年、2003年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与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07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南昌、抚州市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800余亩。东华理工大学20余个教学单位,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5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40余人(正副教授728余人),在校学生2.9万余人。

东华理工大学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14名。

学校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对西方大国的核讹诈,中国领导人决定创建中国的核工业核事业起步,为此,在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由原地质部三局于1956年6月在山西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矿地质学校——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校址位于山西省太谷县1958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迁至山西太原,校名更改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1959年9月,学校迁至江西省抚州市,因该地临近某特大型铀矿田,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1978年又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改革开放后

1982年1月再次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部属高校。1999年4月,学校调整为属地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1月,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5月,学校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3年6月,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

东华理工大学

2007年5月,学校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2009年7月6日,江西省政府与中核集团关于铀资源勘查开发及核电建设暨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

2014年12月19日,东华理工大学与抚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2016年10月,东华理工大学获批“十三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10月24日批准立项建设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我国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年7月,经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扩建工程项目正式获批。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东华理工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2年8月12日,东华理工大学举行“钱七虎班”揭牌仪式,钱七虎受聘为“钱七虎班”荣誉班主任。同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设有20余个教学单位,开设66个本科专业(其中5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数据截至到2023年9月

学科建设

截至到2023年9月,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工程学科、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4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940余人,正副教授728人,博士生导师128人,硕士生导师860余人,国家级人才29人次,省级人才168人次。同时,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学校持续打造“先进人物群雕”引领师德师风,涌现了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以及“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先进集体。

注:截至到2023年9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教学建设

截至到2023年9月,东华理工大学2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被遴选为江西省高校星级专业,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另外还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江省本科品牌专业,国防军工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国控专业,国防紧缺专业,国家管理专业。

学校还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新工科和新文科项目、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省级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2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获批硕士、本科层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领域(专业)10个。学校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9月,学校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爱尔兰波兰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校际交流、师生与协同科研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获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多层次的完整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接受外籍博士后进站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创新行动计划,承办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开展对柬埔寨纳米比亚等国科技援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境外转化,与俄罗斯卫生部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并成立“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获批江西省首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先后有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是IAEA“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与“铀资源勘查开发实践中心”的成员单位,承担机构的技术合作项目、国际会议及人才培养任务,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到2023年9月,拥有我国首个“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首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东华加速器中子源”科学装置、“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3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学校还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2个国际合作基地、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到2023年9月,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由南昌校区馆、抚州校区馆组成,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4000个。经过几十年的馆藏建设,图书馆逐渐形成了以核地球科学、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分析化学、测绘工程等学科文献为重点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有馆藏纸质图书二百七十多万册,电子图书一百九十多万册,购买了中国知网、超星系列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Elsevier、Wiley、SLCC等20余个大型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11年图书馆加入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开创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协作范例,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通过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CALIS以及CASHL为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学术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分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自然科学版

1978年创刊,创刊名为《抚州地质学院学报》,先后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报》《东华理工学院学报》《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具有地学与核科学特色。主要刊载与之相关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土木建筑工程、环境科学技术、水利工程、化学工程、自然地理学、海洋科学、资源科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矿山工程技术、石油天然气工业、冶金工程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科学技术等学科的创新性成果及其国内外新动态、新成就的综述与述评。

主要栏目有:地质与核资源、应用地球物理与核科学技术、土木工程与水文地质、测绘工程、应用化学与核化工等。为强化办刊特色,新增设了"江西地质与环境"栏目。

学报系江西省重点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多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收录。

社会科学版

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由东华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临川文化研究”“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该刊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临川文化研究专栏”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

该刊已入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等数据库。

科研成果

截至到2023年9月,东华理工大学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年均科研经费达2.8亿元,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际(地区)科技合作重点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余项。

注:截至到2023年4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学校排行

2023年,东华理工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排第190名。

2024年,东华理工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42名。

2025年,东华理工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14名。

学校荣誉

2021年4月,东华理工大学被授予“2021智慧高校综合实力卓越奖”称号。

2021年4月,东华理工大学学校获评“江西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盾形衬底,白底蓝字,标有学校中文名称,英文译名,创办年份和校训。盾形设计和原子轨迹图凸显学校核军工特色。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学生佩戴的题有以毛体字为基础的中文校名标准字形,本科生徽章白底红字,研究生徽章黄底红字,教职工徽章红底白字,规格统一为55mm×15mm。

学校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上方为蓝色背景,标有华东理工大学徽志,下方为白色背景,标有学校中文名称和英文译名。校旗长宽比为3:2。旗面尺寸为240cm×160cm。

学校校训

敦本务实,崇义奉公

学校校风

明德厚学、爱国荣校

学校校歌

校歌名字为《东华理工之歌》,作词:王光世 彭年发 作曲:刘爱民

 东华理工之歌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

我们在这里耕耘,育英才薪火相传,在科学的海洋里探珠摘贝,用青春放飞理想。

我们从这里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

啊,这就是东华理工,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向着美好的明天,展翅飞翔

学校校区

截至2021年6月,东华理工大学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

南昌校区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软件学院部分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

地址:位于南昌市经开区广兰大道418号。

抚州校区

学院:抚州师范学院、软件学院部分专业、艺术学院部分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位于抚州市学府路56号。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注:截至到2025年3月3日,表格信息来源于

历任领导

注:截至到2023年5月25日,表格信息来源于

杰出校友

学术界

注:截至到2023年5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企业界

注:截至到2023年5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其他

注:截至到2023年5月,表格信息来源于

参考资料

东华理工大学章程.东华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2023-05-3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3-05-31

学校简介.东华理工大学.2024-01-09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甲子辉煌风雨兼程]东华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宣传片!1956~2016东华理工珍藏版校史老照片重磅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江西省政府与中核集团签署协议加强核能领域合作.国家原子能机构.2023-05-31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31

【主题教育】学校与省自然资源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华理工大学.2024-05-26

我市与东华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张勇致辞.抚州市人民政府.2024-05-26

东华理工大学获批“十三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东华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2023-05-31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东华理工大学.2024-05-26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复东华理工大学利用沙特政府贷款北校区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函.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5-31

关于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名单的公示.教育部网站.2023-05-31

信息名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31

东华理工大学“钱七虎班”揭牌.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05-31

【江西日报】东华理工大学:砥砺奋进开新局.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院系设置.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2023年招生专业、学费、学制及办学地点.东华理工大学招生网.2024-01-09

质量报告.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23-05-31

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公示.江西教育网.2023-05-31

学科建设及育人成效.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东华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教学名师.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23-05-31

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管理奖.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23-05-31

文化标识.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喜讯| 2位东华理工教师荣获国家表彰.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2016年东华理工大学报考指南.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喜报!这些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31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31

教育部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31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31

科研机构.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本馆简介.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 .2023-05-31

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2023-05-31

期刊简介.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5-31

期刊简介.东华理工大学社科版.2023-05-31

喜报||学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学校简介.东华理工大学.2024-05-12

科研项目.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05-31

[软科排名]东华理工大学|2021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东华理工大学优势专业.软科.2023-05-31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12

全国仅18!.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学校获评“江西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东华理工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解读.微信公众平台.2023-05-31

新生攻略第一期 || 校园环境一览 .微信公众号.2025-02-04

现任领导.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最新!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今日头条.2024-05-01

历任领导.东华理工大学.2023-05-31

东华理工大学校友网.ecut.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