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1920.08.13—1969.06.02),原名冯贻喆,1920年8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南海区,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

1938年,18岁的冯喆进入上海剧艺社,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后加入同茂剧社,先后主演了《家》《风雪夜归人》等40余部话剧。1947年,冯喆主演了个人首部电影《裙带风》,正式开启电影演员生涯。1950年,冯喆凭借影片《胜利重逢》中耿海林一角完成英俊小生到硬汉的形象转变。1952年,因出演《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被许多观众熟知,同时,该角色也是新中国银幕上首次出现的解放军基层指挥员形象。

1957年,冯喆拓展戏路,在反特影片《羊城暗哨》突破以往工农兵的银幕形象,饰演一名俊逸精干的特工王练。1959年,冯喆担任《沙漠追匪记》的副导演及编剧,并在其中饰演骑兵连班长钟永胜一角。1961年,冯喆调入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1两年后,凭借影片《金沙江畔》再次回归大银幕。同年,搭档王丹凤主演电影《桃花扇》。1969年6月2日,冯喆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中去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冯喆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人物经历

话剧经历

冯喆,1920年8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战争原因,家中条件不济,18岁的冯喆选择辍学照顾患病的大哥。随后,在朋友的建议下,冯喆考入上海剧艺社,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不久后,因上海剧艺社解散,冯喆加入同茂剧社。先后出演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1945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24岁的冯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上海国泰影片公司

1946年,冯喆进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将事业重心转向电影。次年,冯喆与舒绣文、杨薇薇联合主演了电影《裙带风》,正式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随后,他在电影《忆江南》中饰演上海文化界救亡宣传队的青年诗人黎稚云。1948年,冯喆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作。期间陆续上映了他主演的《好夫妻》《一帆风顺》《恋爱之道》等影片。多部影片的拍摄,让冯喆获得了关注,并且锤炼了其演技。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

1950年,冯喆回到上海,并受邀进入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随后,冯喆搭档李丽华主演电影《冬去春来》。同年,冯喆主演了汤晓丹执导的影片《胜利重逢》,在片中饰演男主角耿海林,为贴近角色,他进入部队和农村体验生活,同队员们一起训练、同当地老百姓一起下地劳作,塑造出一个朴素的农民形象以及勇毅果敢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也凭借此角色完成了从英俊小生到硬汉的形象转变。

1952年,冯喆主演的电影《南征北战》上映,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省、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冯喆在片中饰演有勇有谋的高营长,是新中国银幕上首次出现的解放军基层指挥员形象,他以朴素的表演方式,塑造出勇敢、坚定、灵活、不怕牺牲的军人形象。冯喆也凭借该角色被广大人民熟知。该片在2022年“新时代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扬花奖。

1954年,冯喆与王蓓魏鹤龄联合主演剧情电影《淮上人家》上映,冯喆在片中饰演淮河岸边的朴实农民高黑子。在拍摄过程中,为了剧情需要,他没有顾及当时农村正传染着血吸虫病,跳下了河,不幸染上了血吸虫病,最终把脾脏切除。1956年,冯喆与曹会渠秦怡联袂主演了战争电影《铁道游击队》,在片中饰演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李正。并且该片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联合举办国产新片评选中,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10部影片之一。

1957年,冯喆主演的反特片《羊城暗哨》上映,该片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第一大案”改编,冯喆因形象气质和演技被卢珏选中出演主人公王练,他在片中突破以往工农兵的银幕形象,将自身气质融入到角色中,在服装与饰品的加持下展现出他新中国成立前风流小生形象。该片上映后成为了当时媒体关注的热点,冯喆的银幕表演也获得肯定。此后,冯喆在《重要的一课》《大风浪里的小故事》《英雄赶派克》等艺术性纪录片中所扮演的角色都融入了他个人文气、帅气的形象气质,呈现出属于那个年代的城市男性风貌。1959年,电影《沙漠追匪记》上映,冯喆担任影片副导演及编剧,并且饰演了骑兵连班长钟永胜一角。

峨眉电影制片厂

1961年,冯喆成为首批入川援助峨眉山电影制片厂的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新厂的各项建设之中,因无片可拍,只能在厂内参加《人民公社万岁》等纪录片的解说的幕后工作。196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四川省外景地拍《金沙江畔》时,临时让冯喆出演中国工农红军指导员金明,他借此机会重新以英雄的形象回归大银幕。影片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冯喆的表演也获得大家的认可。并且该片还被《大众电影》表扬故事性强,塑造出了红军指战员们的英雄形象。同年,冯喆受到西影厂邀请,与王丹凤联袂主演电影《桃花扇》,他在片中饰演文人组织“复社”的领袖侯方域

随后,“文化大革命”到来,冯喆因解放前在同茂剧社的演出经历以及解放前夕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拍片的经历被定罪。于1969年6月2日逝世。1995年,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冯喆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冯喆的父亲冯建统从事国铁集团管理工作,母亲韦瑶珊是武汉茶商韦捷成的女儿,冯喆是家中第二子,在他之上有个哥哥,之下有个妹妹。

感情生活

冯喆与张光茹因拍摄部电影《龙凤花烛》结识,因戏生情。尽管遭到父母的反对,但冯喆最终说服了母亲,与张光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婚礼,结为夫妇。

逝世

1969年6月2日,冯喆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关押而逝世,终年48岁。1978年7月13日,峨眉电影制片厂举行全厂追悼会,公开为冯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考资料来源:

编剧作品

导演作品

解说作品

人物事件

1960年,冯喆被以照顾夫妻两地分居为由,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调动到位于成都市的峨眉电影制片厂工作。为响应毛主席的指示,春节刚过,冯喆就随着四川省文化系统的学习班来到安仁中学。学习班日常除了学习毛泽东著作之外,也有文艺业务,但冯喆还有另一项工作,被编入“劳动队”。冯喆的劳动任务就是从井里打水。

1969年6月1日晚,安仁中学放电影,分别是《南征北战》和《桃花扇》,在这两部片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冯喆,面对观众,低头跪在银幕前面。次日,冯喆去世。1978年7月13日,峨眉电影制片厂举行全厂追悼会,公开为冯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后世纪念

2007年10月1日,位于安仁的建川博物馆之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建成开放,冯喆的展厅正式与公众见面。

人物评价

冯喆的戏路是非常宽广的,且人物反差极大,既能演文人,又能演武将;既能演现代革命青年,又能演古代多情公子,可以说是古今纵横,工农商学兵皆有涉猎的多面“性格演员”。其儒雅俊朗的银幕形象令几代影迷为之倾倒,今天的影迷称他为上个世纪的“男神”。(网易、人民艺术家杂志综合评)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张光茹简介.猫眼电影.2023-05-17

FM|上个世纪的男神冯喆(上).网易新闻.2023-05-17

冯喆.1905电影网.2023-05-17

冯喆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在沪举行.中国文艺网.2023-05-17

裙带风.豆瓣电影.2023-05-17

胜利重逢_剧情_1905电影网.猫眼电影.2023-05-17

冯喆:“颜值”与“演技”并存的“性格演员”..2019-01-28.2023-05-17

《南征北战》中“高营长”形象.搜狐娱乐.2023-05-17

电影人物 | 英俊儒雅的“巨星”冯喆.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7

经典反特电影《羊城暗哨》,上映风靡全国,译成5种语言国外放映.百家号.2023-05-17

以悲剧结尾的人生(组图).搜狐网.2023-05-17

冯喆的明星身份与男性气质研究.中国知网.2023-05-17

明星个人首页.新浪娱乐.2023-05-17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新浪娱乐.2023-05-17

《老片回放》今播《南征北战》.新浪娱乐.2023-05-17

从《风云儿女》到《长津湖》“百年百部优质电影”获金扬花奖.中国青年网娱乐频道.2023-05-17

我所知道的表哥冯喆.中国知网.2023-05-17

淮上人家_剧情_1905电影网.1905电影网.2023-05-17

《铁道游击队》:激情燃烧的不老传奇(图).搜狐网.2023-05-17

铁道游击队:尖刀插入敌心脏--党史频道-人民网.人民网.2023-05-17

桃花扇.豆瓣电影.2023-05-17

FM|上个世纪的男神冯喆(下).网易新闻.2023-05-17

冯喆之死:斯文凝固在1969.民主与法制网.2023-05-17

冯喆简介.猫眼电影.2023-05-17

沙漠追匪记.豆瓣电影.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