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业四年,学科门类属于工学,专业类别矿业类,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服务国家“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是一个以理工融合、多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围绕“双碳”国家战略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解决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能够从事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碳储科学与工程相关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并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其中就有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与2021年开设,专业代码081508TK。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旨在服务国家“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聚焦能源绿色开发与低碳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碳核算与资产管理等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满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命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碳中和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社会管理,能够解决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环节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引领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未来发展,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

知识要求

学生需要具有从事矿业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掌握矿业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前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设计和实施学科相关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矿业工艺系统与过程设计的能力,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课程体系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分为通识类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类。其中通识类知识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和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必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课程)包含的核心内容。专业类知识课程须覆盖相应知识领域核心内容,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复杂系统的能力,能够设计、实现、部署、运行或者维护矿业类各种系统或工程的能力。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院校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实习(或工程训练、金工实习)、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本行业状况。实验课程包括一定数量物理、化学、力学、测试及工程实验。至少完成有一定规模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毕业写作

院校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予学生有效指导。选题应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目前,我国从事碳储技术研发与创新的科研单位众多,毕业生继续深造机会多。

就业方向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可以到大型能源企业从事碳储科学与工程相关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去能源、矿业、电力、钢铁和环保类企业从事碳减排相关科研与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碳减排、碳交易等碳资产管理工作,还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进行相关政策制定、法规研究与项目管理等。

师资队伍

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应不高于25:1。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6名专任教师,在30名学生的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教师要求80%以上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矿业类专业学历;从事本专业类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至少有6个月矿山(油田)企业工作或工程实践(包括指导实习、与企业合作项目、企业工作等)经历。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效果。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院校教室、专业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现有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求。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实验室应提供开放服务,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要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资料齐全。实验室建设有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要结合本专业特长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专业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管理、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有效利用、学生实验顺利进行。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信息资源

院校需配备各种高水平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以及各种专业图书资料、期刊,师生能够方便地利用,阅读环境良好,且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应用正式出版的教材,且大部分为近5年出版。如果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鼓励使用专业最新文献资料。

教学经费

院校的教学经费有保证,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投入专业教育实习的经费保证认识实习不少于2周、生产实习不少于4周、毕业实习不少于3周,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应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工资费用、实验室维护更新费用、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新建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B+的学校共有1所,其中评级B+及以上3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与解读.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5

新闻列表.中国矿业大学.2023-05-15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