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褚遂良

褚遂良

褚[chǔ]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8年),字登善,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天宝官员、书法家。褚遂良出身于名门望族,精通文史,博学多才。隋末时,跟随父亲褚亮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后归附唐朝,得到李世民重用,历任秘书郎、起居郎、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等职。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褚遂良被封为河南郡公,历任吏部尚书、右仆射等职,后因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接连被贬为潭州都督桂州都督、爱州刺史,老死他乡。神龙政变后,褚遂良被追谥为“文忠”,配享唐高宗祠庙。

褚遂良在参与政事之外,也是著名书法家,先后师从欧阳询虞世南、石陵等书法家,并从王羲之王献之晋朝书法大家的作品中吸取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代表作品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等。褚遂良的书法在初唐年间最为盛行,代表了初唐楷书的一般风貌,在唐代楷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了唐宋时期楷书和行书的发展,对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后世学者多对褚遂良敢于直言进谏、德行崇高的为官经历进行了赞扬,而褚遂良承上启下的书法成就也多为人称道。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褚遂良出生,其父褚亮隋朝散骑常侍。在父亲褚亮的影响下,褚遂良早青年时期便出入官场,同时又大量涉猎书籍,专心于书法艺术创作。此外,褚亮与欧阳询虞世南等为官场同僚,褚遂良得以学习二人的书法思想。隋大业末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叛乱,登基称帝,将褚亮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担任通事舍人之职,负责掌管诏命文书、呈奏文章等。

入仕唐朝

唐朝建立后,李渊命其子秦王李世民平定各方割据势力,此时,薛举已经逝世,其子薛仁杲[xuē rén gǎo]继位,向唐朝投降,褚遂良归附唐朝,被李世民任命为秦王府的曹参军。

唐太宗虚心改过登基后,将褚遂良升迁为秘书郎,在书法家虞世南、侍中魏徵的带领下,掌管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并担任弘文馆馆主,参与政务商议。之后,褚遂良改任起居郎,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褚遂良对文史知识涉猎广泛,擅长隶书和楷书。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虞世南逝世,李世民对侍中魏征感慨道虞世南死后,没有人与自己谈论书法,魏征向李世民推荐了褚遂良,认为他下笔遒劲,很有王羲之的风范,李世民便召见褚遂良,将其任命为侍书。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李世民准备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到达虎牢关之战时,天上出现了彗星,褚遂良便向李世民上书劝谏,认为李世民功绩超过前代皇帝,是天下的大幸,而此时彗星出现,或许是上天不允许举行封禅,并以当年刘彻犹豫多年后才决定举行泰山封禅为例,请求李世民再三考虑。李世民接纳了他的意见,下诏停止封禅之事,并将褚遂良改任为谏议大夫

直言进谏

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期间,时常向李世民直言进谏。

当时,魏王李泰很受李世民宠爱。有一天,李世民询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紧迫,褚遂良乘机进谏,称太子和诸王都应有一定的名分,并设立一定制度,将其传给后世子孙,李世民同意了褚遂良的意见,认为辅佐诸皇子的人应当贤德,并时常更换,以免他们巴结逢迎皇子,便下令在王府的官僚任期不得超过十二年。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害魏王李泰被废黜,李世民想将李泰立为太子,而褚遂良劝谏,如果李泰被立为太子,那么李承乾和晋王李治都难逃一死,希望李世民能够慎重考虑。最后,在褚遂良和宰相长孙无忌、宰相房玄龄等人的劝谏下,李世民决定将晋王李治立为太子。

其后,西北的少数民族部落薛延陀派遣使者前来请求与唐朝和亲,李世民答应了此事,却在收下薛延陀的财物聘礼后反悔,不愿将女儿嫁给薛延陀。褚遂良便上奏,认为诚信是立国之本,应当遵守誓言,以保护国家的声誉。此外,中原王朝应当用仁德信义感化异族,因此应当答应和亲。但李世民并未听从他的建议。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高句丽的大臣莫离支杀死了唐朝册封的国王高建武,李世民想要出兵征讨高句丽,而褚遂良劝谏李世民,希望李世民谨慎考虑,否则容易招来祸患,但兵部尚书李勣[lǐ jì]力主出兵,李世民听从了李的意见,执意出兵攻打高句丽。之后,莫离支派遣使者进贡白金,而褚遂良以春秋时期臧哀伯[zāng āi bó]劝谏鲁桓公不接受叛臣华父督赠送的鼎为例,劝谏李世民不要接受高句丽使臣进献的财物,李世民接受了他的建议,没有领受高句丽的进奉,把白金交还给使者的侍从。

褚遂良在职期间,先后向李世民进谏数十次,其意见多被李世民采纳。为表嘉奖,李世民将其升任为银青光禄大夫,之后,又兼任大理卿。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褚遂良之父褚亮逝世,褚遂良辞官,回乡守孝。次年,褚遂良服丧期满,又升任中书令。

托孤重臣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宫中,命两人辅佐太子李治,又命褚遂良起草诏书,命太子李治继位。李治继位后,将褚遂良封为河南县公,之后,又将其升为河南郡公。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李治借故将褚遂良贬为同州刺史,之后又将其召回京师,担任吏部尚书,并负责监修国史,兼任太子宾客之职。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褚遂良升任尚书右仆射,负责主持政事。

立后之争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李治准备废黜皇后王皇后,另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进宫商议此事。入宫后,李治借口王氏无子嗣,而武则天育有一子,想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褚遂良坚决反对,认为王氏出身于名门望族,德行并无过失,不应随意废立,甚至将上朝时手持的笏[hù]板放到殿前的台阶上,将笏板还给李治,还多次叩头以至流血,李治大怒,下令将褚遂良拉出宫殿,而长孙无忌为褚遂良辩解,才使褚遂良免于一死。之后,李勣向李治进谏,认为立后是皇帝的家事,不需外人过问,李治便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被贬身亡

武氏被立为皇后之后,褚遂良被贬为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都督,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褚遂良又被调到桂林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担任总督,不久,又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褚遂良曾向李治上书,陈诉自己的忠诚和冤情,但李治当时听信武则天的谗言,并未听从褚遂良的进言。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褚遂良在爱州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褚遂良逝世后两年多,宰相许敬宗中书舍人李义府上奏诬陷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曾经意图谋反,因此褚遂良生前的官爵被夺去,其子孙也被发配流放到爱州。直到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逝世,才在遗诏中允许褚遂良的子孙后代返回中原。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在遗诏中恢复了褚遂良的爵位神龙政变后,褚遂良被追谥为“文忠”,配享高宗祠庙。

人物作品

主要参考文献:

书法成就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小便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书法辨别能力。之后,褚遂良师从欧阳询、虞世南、史陵等书法家,继承了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骨,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其中,褚遂良的前期作品,如《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等的风格大致相同,均采用方起方收的用笔,起笔处微露锋芒,点画劲挺、微带弧度,提按粗细分明,在保持欧阳询、虞世南的书体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隶书的笔划风格,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即结构方正、间架停匀,内空间开朗洞达。但与晚期作品相比,褚遂良的早期作品点画过于平正,缺乏自然之美,雕刻痕迹明显,精致程度也不如晚期作品。

而到了晚期,褚遂良的作品如《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等的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用笔轻灵,收放自如,由于运笔速度快,点画间的连带明显,行书笔意浓厚,具有流畅洒脱之感。晚期褚遂良的风格逐步变为妍媚多变和外柔内刚,在欧阳询虞世南的基础上,吸收史陵的瘦硬之风,使文字结构舒展宽博,灵动而富有力道,开创出自己丰润劲健、宽绰疏朗的特色。

总体而言,褚遂良的书法在初唐年间最为盛行,代表了初唐楷书的一般风貌,在唐代楷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了唐宋时期楷书和行书的发展,对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民族思想

褚遂良作为天子近臣,对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十分关注,并根据当时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民族关系思想体系。

首先,褚遂良提出“先华夏而后夷狄”的思想,认为应当先促进唐朝内部的发展,只要唐朝国家强盛、政权稳定,边疆少数民族就不敢随意侵犯;其次,褚遂良提出唐王朝应使少数民族畏惧自己的国威,同时通过恩德感化少数民族,使其依附于唐王朝,接受唐朝的文化和思想;最后,褚遂良强调了信义的重要性,他认为,信义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对少数民族守信能够显示中原王朝的形象,并避免战争的发生。褚遂良的民族思想为唐初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历史评价

关于褚遂良的人生经历,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评价。学者多对褚遂良的为官经历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如史学家刘昫[liú xù]认为,褚遂良在任期间,敢于直言进谏,将自己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是值得后世敬仰的名臣;而史学家宋祁也认为,褚遂良作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具有崇高的德行,然而李治听信谗言,又被武则天牵制,导致褚遂良等贤臣遭受冤屈。

而后世学者对褚遂良的书法成就也进行了赞赏,如学者蔡希认为褚遂良的字体力透纸背,犹如在沙子上作画,字体明丽劲健;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更是将褚遂良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认为他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轶事典故

辨认真迹

李世民在位时,曾广泛求购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人们纷纷带着书法作品前来进献,但没人能分辨这些作品的真伪,只有褚遂良能够一一详细论述作品的真伪、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

秉笔直书

褚遂良在担任谏议大夫时,兼任记录皇帝起居之事。李世民曾经询问褚遂良,自己是否能观看起居录,而褚遂良回答说,起居录记载了皇帝的言行事迹、善恶事件,作为后代皇帝的鉴戒,从未听过皇帝亲自观看史录的。李世民再问道,如果自己做了不好的事,史官是否也会记录下来,而褚遂良回答说,自己的职责就是记载事件,君王的举动必定会记载。在一侧侍奉的黄门侍郎刘洎[liú jì]也说,如果褚遂良不记载,天下的人也会记下来,李世民认为他们说得对,并决心选贤举能、远离宵小之辈,守住前代的基业,使史书无需记载自己的恶行。

家族成员

主要参考资料:

相关作品

研究书目

旧唐书

新唐书

唐诗书录

参考资料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特点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中国知网.2025-03-31

一代女皇 (1985).豆瓣电影.2023-06-17

武则天 (1995).豆瓣电影.2023-06-17

贞观之治 (2006).豆瓣电影.2023-06-17

武则天秘史 (2011).豆瓣电影.2023-06-17

梦回唐朝 (2013).豆瓣电影.2023-06-17

武媚娘传奇 (2014).豆瓣电影.2023-06-17

旧唐书.微信读书.2024-09-18

新唐书.微信读书.2024-09-18

唐诗书录.豆瓣读书.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