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
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是出生时即存在的上唇、上腭裂口,或两者均存在裂口,是由于胎儿在发育的早期出现异常而引起面部无法完全对合在一起所致。唇腭裂可能是单独发生的,也可能是和一些其他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一起出现。唇腭裂按发生类型可以分为唇裂,腭裂和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唇腭裂的发生主要与基因、遗传综合征等因素有关,此外,母亲的健康状态、生活习惯、营养情况、环境等多种因素也可能会引起唇腭裂。
唇腭裂主要表现为上唇出现一侧或两侧自唇到鼻底的、不同程度的裂开或凹陷缺损,或(和)上腭部正中部分裂开或全部裂开,在功能上可表现为吸吮、进食及饮水、咀嚼、发音等功能受到影响。
唇腭裂全球患病率约为每 1000-1500 名新生儿1例,不同的研究和人群存有很大差异(WHO)。中国唇腭裂发病率约为1.62‰,大约每6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唇腭裂患儿,每年有约2万名新生的唇腭裂患者,其中男性更有可能患有伴或不伴腭裂的唇裂,女性更多出现不伴唇裂的腭裂,美国大约每1600名婴儿中约有1名出生时患有唇腭裂;
大部分唇腭裂经过外科手术、正畸治疗等综合序列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观及功能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分型
按照发生部位分类
唇裂
国际常用分类法
单侧唇裂:包括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裂隙未裂至鼻底)和单侧完全性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
双侧唇裂:包括双侧不完全性唇裂(双侧裂隙均未裂至鼻底)、双侧完全性唇裂(双侧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和双侧混合性唇裂(一侧完全裂,另外一侧不完全裂);
中国常用分类法
单侧唇裂
Ⅰ度唇裂:范围局限在红唇;
Ⅱ度唇裂:上唇部分裂,但鼻底尚完整;
Ⅲ度唇裂:整个上唇至鼻底完全裂开;
双侧唇裂
按照单侧唇裂分类的方法对两侧分别进行分类,如双侧Ⅲ度唇裂、双侧Ⅱ度唇裂、左侧Ⅲ度右侧Ⅱ度混合唇裂等。
腭裂
无统一的腭裂分类方法,通常是根据硬腭和软腭部的骨质、黏膜、肌层的裂开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类
软腭裂:软腭裂开,有时仅有腭垂裂开;
不完全性腭裂:软腭完全裂开伴有部分硬腭裂,可伴有单侧不完全唇裂,但牙槽突一般是完整的;
单侧完全性腭裂:裂隙从腭垂至切牙完全裂开,并斜向外抵达牙槽突,与牙槽相连,常伴有同侧唇裂;
双侧完全性腭裂:裂隙在前合谷部分,各向两侧斜裂,直达牙槽突,通常与双侧唇裂同时发生;
病因
唇腭裂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但是孕妇的健康状态、生活习惯、药物、年龄、家族史等因素也可能与唇腭裂有关。
基本病因
基因异常:胎儿面中部发育过程中涉及多种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细胞排列、增殖、细胞外联系和分化等发育过程,当这些参与面中部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出现缺陷时,可能导致唇腭裂,已发现了30多种候选基因,包括:SATB2(转录因子)、SHH(音猬因子基因)、致Loeys-Dietz综合征基因和IRF6等;
遗传综合征:大约30%的唇裂和50%的腭裂与遗传综合征有关,可能是单基因变异或某个基因组区域缺失/重复所致,如颅颌面畸形综合征、遗传性关节眼病等。
诱发因素
感染和损伤:妊娠初期如果母体受到损伤,尤其是子宫及临近部位的损伤可能影响胚胎发育而引起唇腭裂,如不全人工流产、不科学的药物流产等,此外,如果在妊娠初期感染了风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可影响胚胎的发育而诱发唇腭裂;
内分泌的影响:如果在妊娠初期,孕妇由于生理性、精神性或损伤性等因素导致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会诱发唇腭裂;
药物因素:环磷酰胺、甲氨蝶呤、苯妥英、抗组胺药等药物均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物理因素:胎儿发育时期,如果孕妇频繁接触微波、射线等有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唇腭裂出现;
烟酒因素:妇女妊娠早期大量吸烟或被动吸烟、酗酒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唇腭裂出现;
流行病学
中国
在中国,唇腭裂的发病率约为1.62‰,大约每6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唇腭裂患儿,每年就会有约2万名新生的唇腭裂患者,其中男性更有可能患有伴或不伴腭裂的唇裂,女性更多出现不伴唇裂的腭裂。
中国也进行了一些关于唇腭裂的省级流行病学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2020 年广西地区唇腭裂发生率为9.09/万人,其中男性发生率为 10.11/万人,女性为7.96/万人,男性出现单纯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出现单纯腭裂的比例低于女性;唇腭裂合并骨骼肌肉系统异常最常见(占比为38.98%),其次为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1月出生的婴儿唇腭裂的发生率最高为10.58/万人,而9月最低,为7.93/万人。
广东省:2015年-2018年广东省7.55/万人,其中唇裂为2.34/万人,腭裂为2.22/万人,唇腭裂为 2.98/万人。男性高于女性,35岁以上高龄产妇出现唇腭裂婴儿的比例最高,此外,约有78.2%的唇腭裂患儿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
国际
唇腭裂全球患病率约为每1000-1500名新生儿1例,不同的研究和人群存有很大差异。
在美国
病理生理学
嘴唇在怀孕的第四周和第七周之间形成,腭在怀孕的第六周和第九周之间形成,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各胚突的正常发育及融合受到干扰时,就有可能使得胎儿出现各种畸形,例如一侧上颌突未能在一侧与内侧鼻突融合,则在上唇一侧产生单侧唇裂,如在两侧发生,则形成双侧唇裂,原发腭突未能在一侧或两侧与继发腭突融合则形成单侧或双侧腭裂。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唇裂
单侧唇裂:一侧上唇部分或完全裂开,表现为唇部的明显不对称,受累处唇部细微解剖结构破坏,如唇峰明显上提,人中嵴消失。多伴有典型的鼻部畸形,如鼻小柱偏向对侧,鼻翼扁平,鼻底塌陷,两侧鼻孔明显不对称。完全性唇裂常伴有牙槽突裂开,分成不同大小两部分,小块牙槽突常出现塌陷。唇裂轻微者,可仅表现为红唇凹陷,或唇白线中断,白唇皮肤出现线性痕迹;
双侧唇裂:两侧上唇部分或完全裂开,两侧裂开程度可对称,也可以有很大差异。双侧上唇完全裂开者,牙槽突常分成三块,前颌骨常较突出或上翘,前唇与侧唇相比多短小。双侧唇裂的鼻畸形主要表现为鼻小柱短矮,鼻头扁平肥;
其它罕见面裂:上唇正中裂可见上唇正中部分或完全裂开,可伴前颌骨缺损或鼻小柱缺如。面横裂可见一侧或两侧口角裂开,裂隙宽度可从口角直至耳屏前,常伴有副耳畸形、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或外耳缺如。下唇正中裂可见下唇正中部分或完全裂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颌骨缺损。唇裂可与罕见面裂伴发;
腭裂
腭裂主要表现为上腭部正中部分裂开或全部裂开。自悬雍垂至牙槽突可见不同程度的裂开,包括悬雍垂裂、软腭裂、软腭及部分硬腭裂,以及全腭部完全裂开。腭裂间隙和态有多样性,腭裂形态一般呈前窄后宽的倒“V”型,也见有倒“U”型,即裂隙前后同宽。倒“U”型腭裂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小下颌畸形。部分或完全硬软腭裂可见梨骨,梨骨偏向一侧或可居中存在。裂隙可伴发双侧牙槽突裂或单侧牙槽突裂。腭裂可单独存在,也可伴发唇裂。少见的腭裂形态还包括腭隐裂,悬雍垂分叉、软腭中央有黏膜透明带、硬腭后缘缺损;有些患者可存在半侧软腭发育不足,甚至缺如。
伴随症状
发音困难:腭裂可导致口鼻腔相通,可能会影响语音功能,导致过高鼻音和鼻漏气,甚至继发不良发音习惯,有些患者腭部形态未见异常,但因软腭运动能力不足,也会出现腭咽闭合不全表现,语音清晰度也会受到影响;
吞咽困难:吞咽过程中需要软腭、咽侧壁、咽后等腭咽结构协调运动,腭裂患者如果存在这些结构受损,可能会导致吞咽困难;
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腭裂患者容易出现分泌性中耳炎,严重者可导致听力下降;
吸入性肺炎:由于患儿口鼻腔相通、吞咽困难,在喂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能危急生命;
诊断
产前检查
超声:产前对于唇腭裂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进行无创检查,对于裂隙明显的唇裂,在胚胎12周时就可以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但在16~18周后随着胎儿发育长大会更容易发现,如果发现唇裂,则会进一步检查是否合并腭裂,单纯腭裂通常不易通过超声在产前发现;
基因检查:超声发现唇腭裂后,可能会从子宫中取出羊水样本进行检查,以便明确是单纯的唇腭裂,还是由于13三体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所致,也可能在产后通过婴儿的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检查,以明确染色体和基因是否存在异常;
产后检查
体格检查:唇裂通常比较明显,可以直观发现上唇出现裂口,部分腭裂也可直观的看到或用手指触摸到上腭部存在部分或全部裂开,但是隐性的腭裂难以通过体格检查发现,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同时检查是否有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异常。
专科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腭裂,包括语音主观判听、语音客观检查等。通过阅读特定的实验语句和腭裂字表可了解患者的语音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腭咽闭合不佳;通过鼻音计、语图仪等间接评估发声器官功能和腭咽闭合功能;此外,还可通过雾镜试验、吹气泡试验等检查是否存在鼻漏气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腭部骨质缺损、牙槽突裂骨质缺损等情况,还可评估腭裂术后硬腭骨质修复情况;还可通过比较定位头颅侧位 X 片在静止位和发/i/或/a/音位的检查结果,准确测量软腭长度、腭咽间隙大小以及软腭运动抬高能力,可以评价腭咽闭合状态,协助制定治疗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检查体现的是矢状位瞬间动作,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鼻咽纤维镜检查:医生通过较细的纤维内窥镜经鼻道置入腭咽闭合平面直接观察说话状态时的腭咽闭合情况,评估腭咽闭合功能状态;
心脏超声心动:唇腭裂患者可能伴有心脏发育畸形,可通过心脏超声心动检查是否有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等心脏发育畸形;
鉴别诊断
唇腭裂进行诊断时需要同时对颅面的其它部位和全身进行详细检查,明确是否伴有其它部位的畸形,并区分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及综合征性唇裂,对于对于伴有颅骨发育畸形、不寻常面容特征的患儿可进行染色体检查或基因测序分析,以明确临床诊断。
治疗
唇腭裂的治疗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序列治疗,在患者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综合序列治疗以手术修复为主,通常需要小儿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正畸科、语音治疗科、心理学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制定治疗计划进行序列治疗,以在最佳的时间点进行最合适的治疗,最终达到外形恢复良好、功能正常和心理健康的总体目标,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患儿病变程度及身体情况,必要时可适当推迟手术时间,通常可参照以下时间来安排序列治疗。
手术前治疗
术前正畸的干预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的畸形程度、降低手术难度,还可以可改善患儿的喂养效果
存在鼻畸形的不完全性唇裂患儿:出生后 1 月内均可以通过佩戴鼻畸形矫治器的方式进行矫治直至唇裂修复术;
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出生后 1 周至 1 月龄期间,建议为患儿配戴鼻牙槽突裂畸形塑形器;
对出生后 6 周以上且伴有牙槽突前后向落差大或严重扭转患儿:可指导患儿家属自行采用免缝胶布或弹力带进行纠正;
手术治疗
唇裂修复术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需要根据患儿体重,营养状况,有无慢性病和上呼吸道感染而定。一般唇裂修复可在患儿出生后 3~6 个月进行。双侧唇裂可以适当后延,但如果前颌骨生长过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提前至出生 后 3 个月进行;
适应症:所有出生时即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唇部发育缺陷异常,包括常见的单侧唇裂或唇腭裂,双侧唇裂或唇腭裂,以及罕见的上唇正中裂、下唇正中裂等类型
手术方式:单侧唇裂整复术通常可采取直线缝合手术法、改良旋转推进手术法及下三角瓣手术法等手术方式;双侧唇裂整复术多通过原长法进行修复。
腭裂修复术
手术时间:手术年龄推荐在患儿出生后 8~12 个月。具体应考虑患儿的全身情况、手术的安全性、裂隙的类型和裂隙的宽度、采用的手术方法、可能的术后语音效果和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等因素,也需要要根据医院的设备条件、麻醉、手术的技术力量而定。伴有重度小下颌畸形、喉骨软化者,或伴发先天性心血管病等全身不良状况时应适当后延手术时间;
适应症:包括常见的单侧腭裂或唇腭裂,双侧腭裂或唇腭裂和腭隐裂,以及少见的半侧腭部发育不足、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等类型患者;
手术方式:常见的包括改良兰氏修复术、改了Furlow法、腭裂修复同期进行咽成形手术、咽成形手术等手术方式;
正畸治疗
手术时间: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新生儿无牙期间、手术后乳恒牙交替期、恒牙期;
适应症:存在牙列畸形的患者;
手术方式:新生儿无牙期间一般可以使用上颚托矫正器或固定矫正器;手术后乳恒压交替期可采取上牙弓扩大和(或)前牵引治疗;恒牙期通常可以使用固定矫正器,严重者可进行正颌手术;
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
手术时间:一般建议在患者年龄为 8-12 岁或尖牙牙根形成达 1/2 或 2/3 时进行;
适应症:严重的前颌骨前突,两侧上颌骨骨段有向中线生长而阻碍前颌骨生理性后退或硬腭前份骨缺损的患者;
手术方式:骨移植修复术,通常可采用髂骨松质骨等作为骨源进行手术;
功能恢复及心理治疗
语音治疗:说话困难、发音异常的可能需要进行在语音治疗师的帮助下纠正语音,以学习如何清晰说话;
心理治疗:由于外貌以及反复医疗手术可能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治疗可能需要贯穿整个序列治疗的全过程,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其他治疗
腭托:适用于腭裂患者,对于腭裂较为宽大的新生儿以及巨大腭瘘的患者,可以使用腭托,以分隔口鼻腔从而改善吞咽和发音;
阻塞器和语音球:对于存在严重的腭瘘、腭咽闭合不全等情况的唇腭裂患者,如果暂时无法进行外科修复,可以通过使用矫形阻塞器、语音球以改善腭咽闭合功能。
并发症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对于患有腭裂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在中耳放置耳管来降低由于分泌性中耳炎而引起慢性耳积水的风险,以免导致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对于出现听力下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助听器或其他辅助设备以提高听力。
预防
叶酸和孕期维生素:孕妇在妊娠前和妊娠前三个月内服用叶酸以及孕期维生素,有可能降低新生儿发生唇裂和腭裂的概率;
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有唇腭裂病史,可以在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以检查是否有异常基因,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辅助生殖技术;
避免使用烟草或饮酒:怀孕期间饮避免酒、吸烟可能会降低胎儿唇腭裂的风险;
预后
通过治疗,大多数患有唇腭裂的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康复,唇腭的外观和相关功能得到矫正,可以健康的生活;
历史
命名史:
唇腭裂的历史较为久远,在早期,由于唇腭裂的特征与兔子的嘴唇相似,故称之为兔唇。14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外科医生皮埃尔·佛朗哥和安布罗斯·帕雷在他们的书中使用唇裂、兔牙来描述唇腭裂。到了1992年,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美国医学协会会议上巴尔的摩的John Staige Davis和圣保罗的Harry P. Ritchie宣布使用“先天性唇裂”来替代兔唇。
分类史:
1958年,德斯蒙德·A·克纳汉等人引用了对面部胚胎发生的最新证据,将裂隙分类系统建立在发育解剖学基础上,使用了单侧、双侧、中间等词语来描述唇腭裂部位,并对唇腭裂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国际整形和重建外科联合会于1967年在罗马召开了第四届国际大会,在会议上提出根据胚胎学原理对唇裂、肺泡和腭裂进行分类,并对罕见的面部裂缝进行分类。1981年,美国颅面异常命名和分类特设委员会ACPA建议在胚胎学和解剖学上对唇腭裂进行分类。
唇腭裂在国内外尚未见统一的唇腭裂分类方法,但通常是根据解剖部位进行分类。
治疗史:
公元前390年,中国最早记载了关于唇裂的手术;公元12世纪,Johan Yperman首次准确描述了唇裂手术的手术方式。随后有多位医生对手术进行了创新或改良,比如用皮瓣闭合嘴唇、鼻粘膜瓣关闭鼻底、用四边形皮瓣来增加嘴唇内侧部分的厚度、根据间隙的宽度分两到三个阶段闭合双侧嘴唇等等。直到1950年,McNeil开展了上通过钢板修补上颌骨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是颌骨现代骨科治疗的一个里程碑。次年,Schweckendiek引入了分阶段关闭的手术方式,在这种方法中,软腭早期闭合,但硬腭直到患者13岁才闭合,该手术方式有利于生长,但缺点是正确言语的发展较晚。
1974年,Perko对唇腭裂采取了序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通常在18个月大时进行软腭的解剖重建,并在5岁时闭合硬腭;这具有最大限度地减少生长障碍的优点,并使孩子们能够上正规学校并学习正常说话。唇腭裂的历史较为久远,在早期,由于唇腭裂的特征与兔子的嘴唇相似,故称之为兔唇。
研究进展
产前诊断的进展
PAX9和MSX1基因可能会导致牙髓功能减退进而引起唇腭裂,可能可以用于唇腭裂的产前诊断;
治疗的进展
进行C瓣手术可能使得患者产生更长的嘴唇,进而使得鼻唇沟外观变得更好;
对于需要植骨以恢复骨骼的形状的牙槽骨裂患者,可以采用3D扫描打印支架,并使用生物玻璃进行骨移植。
参考资料
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ICD-10 Version:2019.2023-07-02
LA40兔唇,LA42腭裂.ICD-11 fo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2023-07-02
CleftLip&Palate.NIH.2023-05-12
Access Denied.梅奥医学.2023-05-12
唇裂和腭裂.默沙东诊疗手册.2023-05-18
Oral health.WHO.2023-06-20
2023闽东微笑行动——唇腭裂患者免费救助活动开始报名啦.宁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5-12
唇裂和/或腭裂的病因、产前诊断、产科处理及再发风险评估.uptodate.2023-05-13
Facts about 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CDC.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