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
《绝对权力》是周梅森在2002年首次以连载方式发表在期刊期刊《小说界》(进行了两期连载),在同年4月首次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绝对权力》是周梅森创作的第五部政治题材小说,延续此前一贯的“反腐”主旨。
小说讲述在2001年,时任东江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的刘重天受命为镜州反腐专案组组长前往调查。刘重天七年前曾担任镜州市长,调离后,市委书记齐全盛掌握了绝对权力。齐全盛一心想发展镜州经济,但其因容不下不同意见而独揽大权,提拨投其所好的官员,从而滋生了连串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最终腐败情况不仅波及齐全盛家人,还腐蚀经济发展成果,险至国营集团被黑恶势力收购。最终,刘重天破除层层困难,查清齐全盛未涉及腐败。
《绝对权力》无论是写作背景抑或是小说故事背景均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转型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领导干部出现贪污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涉及金融、房地产、工程设计领域。“反腐倡廉”成为社会呼声,以“反腐”为特点的官场政治小说创作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
截止到2023年5月1日,《绝对权力》再版6次,入选2002-2004年流行小说前一百名榜单26。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多个城市地方台播出。播出时均获得收视率第一成绩。
创作背景
政经背景
《绝对权力》是《绝对权力》的时代背景是从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并不断扩大外资准入领域的过程。这个时期,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腐败现象从经济犯罪活动、利用价格“双轨制”非法倒买倒卖,转变为领导干部出现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涉及金融、房地产、工程设计领域。
文化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主义刺激,大众流行文化在中国兴起发展,刺激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呈现出更多元风貌。“新写实”标榜的现实主义占据文学市场。底层社会、小市民生活、青年亚文化、都市风情等等社会生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20世纪90年代中期,顺应主流意识形态和民间思潮中“反腐倡廉”的呼声,以“反腐”为特点的官场政治小说创作潮兴起。影视界开始买走畅销反腐小说的版权,投拍成影视剧。影视界的推波助澜更促成了反腐文学的创作热潮。
个人背景
周梅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集资投资房地产。除了房地产,周梅森下海后,先后从事过运输、商贸等,1994年涉足股市,是江苏省最早的10个大户之一。周梅森曾表示把这些经历开始融入到他的作品。在90年代中期,还曾响应地方作家到政府部门挂职体验生活,在老家徐州市任政府副秘书长。这些经历为周梅森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积累。1995年,周梅森完成了第一部政治小说。他自称“其后仿佛是掘开了一口富产的油井,不可遏止地喷发出直面现实问题的作品”。
内容情节
中纪委接到来自镜州市国有上市公司蓝天集团腐败案举报材料。时任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的刘重天受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省委任命,以专案小组组长身份前往镜州调查。刘重天曾任镜州市市长,在他调离后,镜州市在书记齐全盛的主持下,近几年实现了GDP跨越式发展。1994年,刘重天曾任镜州市市长,与齐全盛对镜州发展规划有分歧,两人产生矛盾,造成了市委、市政府“一城两制”的局面。刘重天后因其当时的秘书腐败问题被牵连,被时任省委书记调离镜州。刘重天在调离搬家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夫人瘫痪,儿子死亡。当年,刘重天调离后,齐全盛向省委要权,以便于及时作决策为由提出要“绝对权力”。随后,其重用投其所好的官员,包括推荐赵芬芳、白可树成为副市长。
2001年5月,齐全盛在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回国当晚,其班子里两名常委和其妻女被刘重天带领的反腐专案组“双规”,两名常委中包括白可树,白可树与齐全盛女儿齐小艳是情侣关系,而齐小艳是蓝天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齐小艳在被纪委问话期间逃跑,遇到与白可树进行过钱权交易的金字塔集团老总金启明。金启明主动向齐小艳“提供帮助”,让其潜逃到郊区别墅。
同时,齐全盛妻子高雅菊不承认贪污受贿,白可树和另一位常委林一达亦否认举报材料内容。刘重天和专案组的调查遭遇重重困难。专案组奔赴各地、各单位取证,找相关知情人。调查期间,市长赵芬芳多次向刘重天暗示齐全盛涉嫌经济犯罪问题,而赵芬芳又表示对于蓝天集团腐败案件不知情。同时,金字塔集团提出方案要收购蓝天集团,刘重天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展开进一步调查。
金启明在明面上向齐小艳表示帮潜逃,实则系对其软禁,并以齐小艳生死,威胁齐全盛以帮助金字塔集团收购蓝天集团。幸好,刘重天和专案了解线索后进行了及时营救。另外,重天进行了调查,通过询问镜州市常务副市长周善本等人,查明齐全盛未涉及经济犯罪,高雅菊受贿额未达到立案起诉标准,炒股不当获利是在白可树的诱导下进行的。因此,他向上级汇报并建议解除对他们的“双规”。
另一边,赵芬芳误判刘重天会以调查为名,报复齐全盛使其下马,试图与金字塔集团进行官商勾结,变卖国有资产,以便其进行买官,争取担任市委书记一职。但向赵芬芳提供买官机会的肖兵,实际上并不是其自称的“北京市领导人儿子”,而是一名诈骗犯,被齐全盛和刘重天联合抓捕。随后,赵芬芳和金字塔集团的官商勾结一事也被查明。最终,金字塔集团被检察机关起诉,赵芬芳畏罪自杀,齐全盛因镜州腐败案接受党纪处分,亦引咎辞职。
角色介绍
齐全盛
身为镜州市委书记,齐全盛一心想发展镜州经济,任职期间使镜州GDP名列全省第五位。但齐全盛揽权,以缺少权威难以及时作出决策为借口,向当时省委书记提出要“绝对权力”,对于下属选拔并非以有能者任其职,而是重用投其所好的官员。就此,镜州官场滋生出连串腐败问题,牵连当地国营蓝天集团,连累经济民生。最终,经专案组调查,齐全盛未涉及经济犯罪问题,齐全盛接受党纪处分,尽管被劝留着镜州协助新书记、市长工作,但其决定引咎辞职。
刘重天
曾任镜州市市长,因其当时的秘书腐败问题被牵连,随后被省委调离镜州。刘重天任职镜州市长期间,与镜州市委书记齐全盛因对镜州发展规划侧重点不同、干部使用上有分歧等而产生矛盾。2001年,时任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的刘重天受中纪委和省委任命,以蓝天集团腐败案专案小组组长身份重返镜州调查。期间,其公私分明,不偏不倚,严于律己。在查清齐全盛未犯经济问题,主动帮其进行澄清,向上级申报解除对其夫人的“双规”,还主动保护和营救被黑势力控制的齐全盛女儿齐小艳。6最终,刘重天因功进入省常委担任纪委书记。
周善本
镜州市常务副市长。周善本被镜州市民夸赞是好干部,表扬其父亲看病不用公家车。周善本对于工作负责任。赵芬芳多次推卸工作,抱病的周善本则为其收拾手尾。因赵芬芳过早公布蓝天集团破产,并且未提资产重组事宜导致担心失业的工人围困市政府。正发高烧打点滴中的周善本收到工作电话,依然决定前往现场调解。最后,赵芬芳被查处,身体日益衰落周善本被任命为代理市长,在前往通报蓝天科技股票方面问题的路上,在车后座猝然告别人世。
赵芬芳
赵芬芳在齐全盛的提名力荐下成为镜州副市长。刘重天被调离镜州后,顺利担任镜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但赵芬芳工作能力一般,刘重天调查资料发现其任外办秘书时“连普通英文报告都写不好”,且对工作不负责任。任职市长期间,多次将工作棘手难题下发副市长周善本完成。但因赵芬芳知道“一把手”齐全盛陶醉自己的绝对权力,投其所好,一切按照要求来办。赵芬芳多次为齐全盛妻女提供各样方便,以致二人被专案组调查。赵芬芳也有对权力的崇拜,为了谋求市委书记大权,进行官商勾结、变卖国有资产等腐败行为,最终被被专案组查出,赵芬芳畏罪自杀。
白可树
白可树曾任是镜州新区区委副书记。七年前,齐全盛计划建成新区市委办公楼,实现市指挥中心东移以便于招商引资、提高办公效率。白可树助齐全盛用一年建成新办公楼,使得当年年底市委全部迁入新楼,成功接待上级检查。白可树从此步步晋升,最终被提拨为镜州常委副市长,进入市常委班子。白可树的政绩离不开金字塔集团金启明的支持,后者为白提供了约一亿的资金。白可树掌权后,为金字塔集体批租土地,让金启明大赚一笔。白可树其借助蓝天集团内部同伙力量先后挪用了两亿三千万,掏空了蓝天集团。此后,遭到集团内部员工举报,最终被专案组查处落网。
金启明
金启明是一名投机主义者。他以金字塔集团老总身份成为市人大代表,借助政治献金试图控制镜州官场,其监测全市干部的动态以及掌握他们的历史档案,把握、预测干部升迁离降过程,成了“地下组织部”。当他发现白可树即将上位,则提供资金助其他发展政绩,从中谋取利益,当白可树倒台后,又果断与其切割,保证利益不受损。随着相关干部落马,金启明与其金字塔集团也面临检察机关起诉。
主题思想
《绝对权力》展现了官场的权力斗争,提出了一个由于权力异化而导致的腐败。所谓“绝对权力”是指权力不受监督制衡。《绝对权力》借虚构的一则地级市腐败案件,传达“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的主题。《绝对权力》向读者展现了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官商勾结的恶果会腐蚀经济建设成果、损害人民利益。如小说中的国营蓝天集团被贪腐官员掏空导致破产,工人面临下岗风险,国营蓝天集团以险被黑恶势力金字塔集团收购。
《绝对权力》中还提出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会发展出“递延权力”绝对权力的掌握者,本人并不一定都是腐败分子,正如齐全盛谋求绝对权力并未使自己成为腐败分子一样。但白可树、林一达和齐小艳等人借着齐全盛绝对权力的余威进行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行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其实就是齐全盛绝对权力的递延。
《绝对权力》通过对绝对权力形成以及其弊端的反思,投射出对制度改革的思考,呼吁加强对于权力异化的监督,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防止权力滥用。
艺术特色
以人物语言推动故事情节
《绝对权力》四分之三以上篇幅都是人物的对话。作品中作为语言主体的人物,其性格是从其话语中得以表现,而每个人不同的话语方式又构成其言语个体群。小说也通过人物语言对话推动故事情节,一方面让小说整体讲述更加连贯,增加读者的易读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小说的戏剧色彩,通过人物互动制造“谁制造腐败”的悬念,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其他媒体(如电影、电视)对作品改编的需要。
“新闻化”写作
《绝对权力》中有不少关于现场的描写,而且以引用人物说法方式呈现故事情节,体现出了一种强调事件的“现场感”和报道的“在场感”的新闻写作方式。同时,《绝对权力》聚焦当时“反腐”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尽可能呈现出关于反腐现象的多个维度,与新闻作品实现信息实现最大传播效果一致。新闻报道往往是一种哲学认知论方法写作,即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作为结论并发现真理。《绝对权力》借一则腐败案件,通过艺术演绎形式指出要从制度方面解决权力绝对化问题。
作品影响
2002年,《绝对权力》由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截止到2023年5月1日,该小说被不同出版社再版6次。在谭光辉根据出版物印次、印数、销售量等资料研究罗列的《2000年至2004年流行小说排行榜》,《绝对权力》在2002年4月和5月分别上榜,排名位列85。
2002年,《绝对权力》还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由小说作者周梅森担任编剧。该剧在湖南省、成都市、黑龙江省等8省市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均排在第一。在湖南首播时,该剧播出后取得了32%的收视率,单集收视率创下了该台当时电视剧收视最高纪录。
作品评价
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陈建功在2009年曾点评《绝对权力》是周梅森“在他在商海里磕磕绊绊,有了真情实感才写出的力作”。
2002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翟泰丰在《小说界》发文点评《绝对权力》:“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反贪题材小说,而是统览当今社会全景,呼唤为人民执政好公仆的号角。这是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撼人的艺术魅力,审视党性与权力 公仆与政客人性与金钱、崇高与腐败,光明与邪恶正大与卑鄙之间无情地乃至殊死地较量,向人们发出了血与灵的警号、情与泪的呼唤。”
参考资料
绝对权力.豆瓣读书.2023-05-07
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中国政府网.2023-05-07
绝对权力.豆瓣.2023-05-07
发动小股民起义 周梅森是作家商人还是剑客.新浪财经.2023-05-07
周梅森:从矿工到编剧.哔哩哔哩.2023-05-07
周梅森:40年,从矿工到名作家.新华网手机版.2023-05-07
翟泰丰同志逝世.中国作家网.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