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英文名:Beijing Wuzi University),简称“北物”,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被外界誉为中国物流和流通人才培养的摇篮。
北京物资学院建于1980年,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给北京市管理。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
截至2023年5月,北京物资学院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1个校区,教职工人数826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各类在校生数量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北京物资学院下设8个学院,2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在2024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北京物资学院排名第24名,全国参考排名第325名。
历史沿革
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86年,取得硕士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开办中国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中国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年开办中国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1998年,从国内贸易部下放北京市属。
2006年启动了与澳洲麦考瑞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合作的国际金融“3+1”“2+2”项目;2014年与加拿大证券业协会合作,联合启动了中国首个“中加联合培养期货拔尖人才”项目等。
2016年6月27日,北京物资学院宣布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电子商务学院,该学院在北京物资学院内部独立设置并运行。该学院拟集合京东商城和北京物资学院双方优势资源,以“应用驱动,创新引领”为目标,采取校企融合的模式,构建一个具备教育培训、战略研究、应用推广、政策咨询功能的教育研究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培训、智库”等方面工作。将依据京东集团企业价值链采用定制化、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业教学+定制教学+企业实践”的复合培养模式培养人才。
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
2022年7月15日,通州区政协与北京物资学院举行政校合作签约仪式,区政协主席为北京物资学院授予“智库单位”牌匾,表明今后双方将通过智库建设合作,实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平台与高校的合作共赢。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20日,北京物资学院下设8个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机构,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经济学科为基础、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和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
教学情况
重点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上,物流专业被评为五星级专业,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的教学平台,同时也是全国高校师资全国物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有双培、外培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国际交换生订单班等多种培养模式。
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5年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开有金融学双培计划项目,2018年开设金融专硕金融学专业,拥有一个国家级的校外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
学校建立两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大类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试点机构建立实验课堂,培养拔尖人才;组织国际班,举办国际暑期学校,邀请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外籍专家,以及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开办课程,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先后开设了中都物流经理班、国际物流试点班、ACCA试点班、SAP试点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班、经济学试点班、精英商务管理试点班、商务英语试点班等项目。“具有国际视野的实用物流人才发展实验区”被教育部评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获批“国家体验式培训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等示范项目。
课程建设
学校坚持打造高水平、创新型、高精尖的线上线下hybrid“黄金课”,连续实施了6个综合课程改革项目,共有300多门课程参与了项目式教学改革,1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获评北京市高校精品本科课程,4门课程获批市级精品课程,30门校内课程;开设一流本科课程、示范课程38门。
教材建设
学校共有6部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3部教材被列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8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教材被认定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项,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8项。自2017年开始连续开设暑期国际学校,2020年邀请18位外籍专家、2位中国台湾的教授及国内的9名专家学者,开设31门课程,3084人次参与了学习;2020年邀请55位企业专家授课,集中开设企业家课堂。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学校于2012年成立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中心获批北京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正式更名为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在编人员13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7人。共有实验设备2170余台(件),各类专业教学软件约30多种,总资产价值2226万元;实验室19间,面积3700余平米,实验机位1089个;开放性实训场地6间,面积1100余平米。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教职工826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29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5.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北京市劳动模范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9人,长城学者6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培养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8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4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5人。
导师信息一览表
国际交流
学校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84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底,馆藏纸本资源总量1243282册,数据库50种,其中中文数据库32种,外文数据库14种,中文平台资源2种,中文硬件系统2种。现设有期刊阅览室、库本及工具书(包括原版外文)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研讨室、多功能厅等,拥有阅览座位2006个,电子阅览室机位184个。
学术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杂志
《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原名《中国物资》,创刊于1987年2月,是由北京物资学院主办的财经类理论刊物,现为中国物流学会会刊,是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之一。主要发表流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流通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发展方向,传播市场信息,交流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积极开展流通领域的学术文化交流。开设的栏目主要有:本刊特稿、流通现代化、现代物流、经贸论坛、企业管理、市场分析、营销管理、投资理财、经济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京津冀一体化、专家视点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中国流通经济》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确定《中国流通经济》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物资经济类)核心期刊。1996年,《中国流通经济》加入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1年,被确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2年7月被评为北京市一级期刊,同年8月,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科研平台
智能物流系统实验室
成立于2006年,2013年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智能物流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已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物联网信息处理与智能物流系统研究团队。实验室在编共计27人,其中研究人员26人,管理人员1人。
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在2010年前,逐步由物流系统实验平台发展为全方位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平台,成为一流的国家级物流研究中心、企业物流系统开发设计中心、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中心。2001年11月,物流实验室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联合评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物流设备现代化、自动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基地
该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04年9月联合依托北京物资学院建设的北京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北京地区流通和物流业、物流系统工程建设、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为研究领域及方向。
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10年1月,北京市教委京教研[2010]3号文件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整合我校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学科及专业领域资源和校外资源,形成以物流技术工程化研究为主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共30名,包括教授10名,副教授15名,博士20人,政府特贴专家1人,研究生30余名。
科研成果
2020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课题60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8部,发表学术论文749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学术论文292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00项。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中国首家创办期货本科专业;
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期货专业人才;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
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衍生品领域全国性专业学术论坛——期货论坛。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含义:校徽整体为圆形,符合大学校徽通常惯例,圆形中间区域为“物”的象形文字,寓意采集天地朝晖之气概,是校训的生动化体现。校徽圆形边缘以中英文标明“北京物资学院”,便于识别、记忆和交流。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日新
厚德,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立德树人,师生以崇高道德修养为立学为人之本;
博学,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师生以博学为立学成才之基;
笃行,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教育教学注重实践,追求知行统一的学风;
日新,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奋进精神。
“厚德博学,笃行日新”,密切相联相辅相成,体现了“德”与“才”的全面要求,“学”与“行”的完整统一,实践与创新的永恒追求。
校歌
《走向未来》是北京物资学院的校歌,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由北京物资学院10级校友张迁谱曲、校团委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娜拉将这首歌曲编配为管乐合奏。
知名校友
北京物资学院期货黄埔将帅风云榜
一、曾任或现任期货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交易所重要职务的校友
1、顾哲:上海商品交易所监审部,上海久联证券公司资管部副总经理,国泰君安风险管理公司总经理,华闻期货公司总经理;
2、郭士英:北京商品交易所处长,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太平洋证券研究所所长。
二、历任或现任银行/证券/期货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首席经济学家
1、孟欣:中国农业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助理;
2、顾铭荀:京都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创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
3、黄慧:华煜期货公司副总经理,首创期货公司办公室主任;
4、丁德辉:经易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冠通期货公司总经理,山西合和期货公司总经理,宁夏茂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燕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5、于军:经易期货公司总经理,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执行总经理,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澳洲某投资公司董事长;
6、付饶:中国黄金物资公司期货部经理,北京证券、招商证券、长城国瑞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三、央企/国企期货负责人、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著名基金经理和成功投资人士、期货公司核心部门负责人、知名分析师、财经媒体人
1、韩朝东:中国粮油贸易总公司,上海混沌投资公司,北京睿谷投资公司董事长;
2、林广茂:中国纺织总公司期货部总经理,北京易孚泽投资公司董事长;
3、王志伟:兴业银行北京魏公村支行行长、广发银行北京世纪城支行行长;
4、张万军:中国黄金集团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
参考资料
【软科排名】北京物资学院|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北京物资学院优势专业.软科.2024-05-20
学校简介.北京物资学院官网.2023-05-05
现任领导.北京物资学院官网.2024-05-20
校歌.共青团北京物资学院委员会.2023-05-05
教学院部设置.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2023-05-05
北京物资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2023-05-05
北京物资学院期货黄埔将帅风云榜.北京物资学院新闻中心.2023-05-05
《国内期货业的“黄埔军校”——记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物资学院MBA教育中心.2023-05-05
《北京物资学院:在京招生计划为850人,两个专业大类金融和物流招生,是中国物流和流通人才培养的摇篮》.腾讯网.2023-05-05
历史沿革.中国高校之窗.2023-05-05
《校企合作新典范:北京物资学院、京东共建电商学院,携手培养电商人才》.北京物资学院新闻中心.2023-05-05
《推进和加强智库建设 区政协与北京物资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2023-05-05
2023年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网.2023-05-05
重点学科目.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院.2023-05-05
北京物资学院专业建设成果一览表(汇总 2023-2-20).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2023-05-05
学科、专硕点负责人汇总.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院.2023-05-05
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北京物资学院招生办.2023-05-05
导师信息.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院.2023-05-05
图书馆介绍.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2023-05-05
数字资源.北京物资学院馆藏资源.2023-05-05
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简介.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2023-05-05
科研平台.北京物资学院科研处对外合作办公室.2023-05-05
校训释义.中国高校之窗.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