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以及互联网、各类音视频平台、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现场报道、内容制作、拍摄、编辑、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中国电视行业蓬勃发展的之后,广播电视行业从电影、纪录片、戏剧等方面引进了不少人才充实自己的节目制作队伍,对于娱乐、生活、教育等类型的节目制作也已经游刃有余,但惟独仍缺乏既有新闻意识又能够熟练使用ENG设备(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可实现新闻直播,大大提高新闻时效性)的专门人才,1984年复旦大学担当开路先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宣告诞生。

1998年,教育部第三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实施,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变更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教育部在2012年10月第四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实施,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2)变更为广播电视学专业(代码050302)。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知识要求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广泛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并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需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了解外国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辩证思维方法方面达到基本要求,并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此外,还需要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并拥有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后,还需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课程体系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三部分,其中通识类课程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包含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含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访、广播电视写作、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评论、融合新闻学、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类型与策划、电视摄像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两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包括图片摄影创作、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融合新闻作品创作等。

毕业写作

各高校应为每位学生安排1名毕业论文(作品)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作品)的选题、写作、创作或调查进行全程指导。毕业论文(作品)进行过程中,须加强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不少于3次的面对面指导。教师在每次指导中,须对学生的论文或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建议,确保毕业论文(作品)质量。毕业论文(作品)完成后,组织安排答辩。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研究生阶段可选择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文化等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各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以及互联网、各类音视频平台、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现场报道、内容制作、拍摄、编辑、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报考铁路、公安局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教师队伍

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保持合理性和稳定性。生师比原则上不高于18:1。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的专任教师原则上不少于8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可聘请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对所教课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必要的业界实践经验以及多学科的背景知识;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具有用中文普通话或英文授课的能力;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等。

教学条件

各高校在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教学设施方面应提供充足、完善、能够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的教学设施,包括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以及每百名学生配备不少于10台计算机等。同时,高校还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材和参考资料等基础信息,并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搭建教务管理、科研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此外,高校还需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校际、国际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持续发展。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4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16所,其中20所A以上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3中国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4所,A+档次的学校9所,其中A+以上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3-2024年广播电视学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2所,等级5★的学校6所,其中等级5★-以上的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16

天津师范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阳光高考.2023-05-1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教育部网站.2023-05-16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30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6

国家公务员局.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2023-05-16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6

广播电视学.www.chinaxy.com.2024-04-26

广播电视学.www.nseac.com/.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