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市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生物学科带头人
基本介绍
孟晋,北京市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生物学科带头人,海淀区高中生物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成员。曾两次荣获“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01年9月,孟晋调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长期从事高三生物教学工作,并多次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孟晋老师信奉科学大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言:“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基于这句话,她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看做是最重要的教育。从制定班级口号到讨论班规,从抓学生考勤到抓班级卫生,从日评、周评到月评,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
1997年,孟晋老师第一次参加区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就荣获了一等奖。此后,在市区级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课堂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在教学工作之余,孟晋还潜心阅读大量书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课堂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她都经常翻阅,从中学习了不少理论知识,并有意识地用于教学实践。
2007年10月,孟晋老师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教职员代表团成员,出访日本。2013年1月,她作为市级骨干教师,参加了北京市教育学院组织的境外培训班,去美国学习交流。在访问和学习交流期间,孟晋一方面注意观察国外教师的教学行为,倾听国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同时与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在沟通之后,孟晋对国外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国外的生物学科教学也离不开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而这个学习过程又离不开各种课堂学生活动与学生实验。
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2006年,孟晋被评为“海淀区生物学科骨干教师”;2008年,她被评为“海淀区生物学科带头人”;2010年,她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从2008年开始,担任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作为市级骨干教师,从2010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孟晋老师多次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曾先后8次在市级和区级作课,其中5次进行区级教材教法分析,2次作为市区级优秀课例。她还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海淀区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一等奖;指导多名学生在北京市生物学科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