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恺(1923.02.16-2010.07.29),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员,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核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国家核安全局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第二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46年赵仁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进入南京永利宁厂设计科工作。1953年赵仁恺被抽调到北京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工程师。1956年分配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参加中国第一座重水试验堆项目。1958年被派往前苏联参加其援建的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堆的联合设计。1961年赵仁恺调岗从事军用生产堆的研究设计和建设。1965年赵仁恺被调回继续进行潜艇核动力的研制。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1983年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级顾问。1990年赵仁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赵仁恺参加和主持完成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反应堆的研究设计和试验。参加和主持中国潜艇核动力堆的研究设计和试验运行。领导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装置及其陆上模式堆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运行、退役的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成套经验。赵仁恺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1988年作为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的“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者,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的突出贡献表彰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3年2月16日赵仁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赵姓大户人家里,这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亲郑重地为他取名“仁恺”,寓意常怀仁德,凯旋康乐。1926年,赵仁恺的父亲身去世,3岁的赵仁恺与母亲被赶出了家门,后来母亲节衣缩食送赵仁恺到南京实验小学读书。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母亲何敏贞带赵仁恺离开南京逃难。1938年赵仁恺考入重庆江津国立九中,对数学和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于1942年9月他进入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本科学位。
工作经历
1946年夏天,赵仁恺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随校迁回南京,进入南京永利宁厂设计科工作。1953年赵仁恺被抽调到北京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工程师。
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赵仁恺由化工设计院被抽调到刚刚组建的核工业系统后,即被分配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参加到前苏联援建的中国第一座重水试验堆的建设中去。1958年初建成重水试验堆后,被派往前苏联参加其援建的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堆的联合设计。09核动力研究设计组(核潜艇代号为09)设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第十二研究室内,称为第五大组。中国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从全国各方面调集了一批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及一批精心挑选的年青的科技干部集中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著名的核科学家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何泽慧、朱光亚、李玲、戴传曾、黄祖洽等都在原子能院。1958年9月,二机部核潜艇动力研究设计组正式成立,共计18人,赵仁恺任组长。最初,大家寄望于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但苏方以“中方仓库未搞好”“中方保密条件不理想”等借口一拖再拖,迟迟未能援助。同年秋联合设计转回中国境内。赵仁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原子能所十二室组长、副主任,担任潜艇核动力装置设计组组长,研制核潜艇。赵仁恺原来所学的专业是化工机械,对原子理论一窍不通,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科领域,赵仁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原子能原理和应用》《核物理》《原子核反应堆工程》等核动力理论的学习。用三年时间,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探索研究、分析计算、方案论证、筛选试验,完成了初步设计草案。然后展开大调研,结合中国国内科技工业水平,调整参数,全面推进研制工作,开展全中国大协作。1960年《潜艇核动力装置初步设计草案》完成。
1961年秋前苏联撤走专家,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两弹”研究又迫在眉睫,国家对尖端武器研发方针进行了调整,中国为集中力量先造出原子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暂缓。之后赵仁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设计部副主任,继续从事军用生产堆的研究设计和建设,直至军用生产堆基本建成。1963年5月,七院715所(即核动力研究所)成立,系统地开展了潜艇用核动力装置的预研工作。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核潜艇工程被迫搁置,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陆上模式堆工程才得以重新立项。1965年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又被调回继续进行潜艇核动力的研制。1967年7月,赵仁恺调海军七院十五所(二机部一院前用名)工作。在各方面协同下,1970年7月25日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的两台发电机组发电并网。在中国首次实现核能发电,7月30日核动力装置一次成功达到满功率运行。1970年以后,潜艇核动力装置工作重点由内陆转向海洋,为核潜艇装备海军而在海上进行各项性能试验。
1974年“八一”,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在北海交付海军服役使用,赵仁恺参加了检阅仪式。之后赵仁恺作为潜艇核动力总设计师,负责配合海军技术保障部门做好在海军服役潜艇核动力的技术保障工作。赵仁恺在909基地患上了心脏病和高血压;同年赵仁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总工程师。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1983年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高级顾问。1985年和1988年,赵仁恺作为核动力总设计师在北海参加了水下导弹发射试验。1990年赵仁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起任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顾问。2005年1月15日,赵仁恺院士出席了中国核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人物逝世
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因病去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赵仁恺主持参与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实验堆和第一座军用钚生产堆的研究设计和试验。1958年,这座反应堆达到临界,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达到了正常运行水平,这个坚固的堡垒逐步被中国打开缺口。
赵仁恺率领技术团队首先提出了中国第一个潜艇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领导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装置及其陆上模式堆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运行、退役的全过程,取得完整的成套经验。负责处理潜艇核动力在建设和部队运行使用中发生的重大技术问题;领导组织了新一代先进的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
论文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任职
荣誉与获奖
赵仁恺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1988年作为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的“国家十二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者,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的突出贡献表彰奖。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赵仁恺为建造潜艇核动力装置,带领自己的设计团队在西南深山九〇九基地工作30余年,通过研究设计、科研实验取得的参数、方案归纳整理,形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主参数和方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培养出众多学员。1958年二机部核潜艇动力研究设计组正式成立,赵仁恺任组长,带领18人用22个月完成《潜艇核动力装置初步设计草案》。遇到问题,赵仁恺带头解决问题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坚持贯彻口头教学重要,实践经历更重要培养理念。
人物关系
人物故事
我活着是为什么?是为着自私自利走向反动,还是为着广大人民发挥我们工人阶级崇高品质,为着建设一个美丽的共产主义社会事业而奋斗。凡是稍有良知,稍有正义感的人,必然可以自择何去何从。
——摘自赵仁恺1952年《入党申请书》
人物评价
“赵仁恺同志一生热爱核科学事业,是推动中国核电发展的先行者。为实现中国的核能和平应用,在核工程设计领域他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为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立项和先期技术研究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的核电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评)
中国核潜艇“心脏”的“守护神”(光明网评)
“没有他细致入微、认真负责的工作,我也不敢拍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评价)
个人生活
赵仁恺3岁时失去了父亲,而当他成为父亲时,又因为肩负重任,很少有时间陪伴3个孩子。在赵明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平静,从来不对他们发火。
生活中的赵仁恺简单、质朴,在赵明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对物质生活没有要求的人,简单说就是“有啥吃啥,有啥穿啥”。在饮食上,赵仁恺从不对饭菜“做点评”,真正让他“连声赞叹”的居然是快餐面。自从市场上有了方便面卖,赵仁恺就一直对其情有独钟。为此,妻子杨静溶在家中常备方便面,赵仁恺想吃就能吃到。
赵仁恺唯一的一点“爱好”恐怕就是抽烟。赵仁恺的母亲爱子心切,特别嘱咐赵明和哥哥“要给你爸爸买好烟”。后来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赵仁恺在50多岁时果断把烟戒了。
2008年,赵仁恺相濡以沫的爱人因病离世。2010年,赵仁恺病重住院前夕,赵明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在小区里散步。父亲笑着对他说:“我有你们3个孩子感到很幸福。”
参考资料
赵仁恺.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29
赵仁恺.国家图书馆.2023-06-17
赵仁恺院士逝世(唁电).中国工程院.2023-06-17
赵仁恺.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23-05-31
灯塔传承 | 赵仁恺:不惜一切代价建成我们自己的潜艇核动力装置.澎湃新闻.2023-06-17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5-31
核动力专家赵仁恺: 为中国核潜艇“画”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四川日报网.2023-04-29
“华龙一号”海外交付,让我们想起了他播.新华社客户端.2023-06-17
赵仁恺:临终前写了两张小纸条.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6-17
两院院士赵仁恺:为中国核潜艇设计“心脏”.光明网.2023-07-13
赵仁恺:中国核潜艇“心脏”的“守护神”.光明网.2023-06-17
核潜艇的“守护神”——纪念赵仁恺院士诞辰100周年. 新浪财经.2023-07-13
两院院士赵仁恺逝世.中国科学院.2023-06-17
赵仁恺:深海重器的“守护神”.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06-17
黄菊出席中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并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4-19
赵仁恺院士在庆祝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大会上发言.中国科学院.2024-04-19
赵仁恺.万方数据库.2023-06-17
探寻他的“不悔”人生.夹江发布.2023-07-13
赵仁恺诞辰百年:给核潜艇“画”心脏,写下遗书后随核潜艇潜入深海.封面新闻.2023-07-13
赵仁恺:临终前写了两张小纸条.澎湃新闻.2023-06-17
赵仁恺:他扎进大山制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中国科技网 .2023-06-17
赵仁恺:中国核潜艇“心脏”的“守护神”.科学网.2024-05-05
今天是赵仁恺院士诞辰100周年,他曾为中国核潜艇“画”心脏.新华网.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