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核心区
按照高起点、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把原来的运河核心区由15.8平方公里拓展到48平方公里。将新城核心区北移至通惠河、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的位置。依托古老的运河、丰富的水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打造集文化商务休闲、会展综合服务、高端商住为一体的北京新商务中心区。
区域简介
运河核心区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位于通州新城五河交汇处,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一期启动3平方公里。该区域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引擎区,将以高端商务为主体、以创意发展为动力、以总部形态为特征,是疏解中心城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补充国际功能、集聚文化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该区域将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全球或地区总部、知名企业总部、高端民营企业总部等总部型项目。
核心区采用国际大师级前沿规划设计,凝聚了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生态亲水、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核心理念,在地面交通设计上,构筑绿色交通网络,力求最大满足行人;在建筑物设计上使用绿色建材,节能设计等科技成果;在市政管理上,积极运用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等。
城市沿革
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自西汉初建置以来,通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金、元、明、清四朝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为漕运命脉的800年间,通州是京城门户、仓储重地,政治、军事、经济地位十分突出。通州自西汉设县建治,名称屡经更迭,西汉称路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称潞县,辽时分为潞县和漷县。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完颜亮取京杭大运河“漕运通济”之意在此设州,正式称通州。此后虽通州区所辖地域多有变化,但一直称通州。民国称通州为通县专区,属河北省。1948年12月通县解放。1949年-1950年称通县,1954年分设通县和通州区,1958年3月通县、通州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称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一条人工河道,全长1700余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通州(今通惠河与温榆河交汇处),南至萧山区,经北京、天津市两市及河北、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京杭大运河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它不但担负着朝廷运送漕粮、官盐的任务,也承担着南北商贸运输。其触角所及给当地带来了繁荣兴盛,尤其把河流流经的各山间盆地连接起来,运河经济刺激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形成了沿运河线的城市群落。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市,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在天宝展现了它最辉煌的一页,把江南的丝绸、陶瓷、茶叶等送往世界各地,以至于视陶瓷为中国的代名词,将陶瓷翻译成CHINA,与中国同名。可见京杭大运河流动着商品物资的同时,也将沿岸的文化流传到世界各地。沿着河岸也流动传播着民俗风情,沿岸居民,多数为渔夫、船家、码头工和拉纤人,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大运河有时也会发怒,吞噬着来往的航船。面对不测的风险,水手和船员祭祀河神,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建起各种祭祀性建筑,点燃香火,祈祷亲人平安返家。
随着运河的流动,桥梁、码头、货栈、仓库、船闸、水坝和兵站等建筑设施纷纷出现在运河线上,独特的大运河文化也逐渐形成。
文化底蕴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水陆都会,文人墨客多流连于此,文化积淀丰厚,明清时期建有州学、书院、会馆多所,潞河书院(现今的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址)为东路厅所辖10州县最高学府,至今已有139年的建校史。通州区境内有众多名胜古迹,现存的通州燃灯塔、八里桥及石道碑、李卓吾墓、潞河中学红楼、通州清真寺、张家湾城址及通运桥等多处市级文物。“云光水色北运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文人对当时通州的描述,燃灯佛塔更是以“一枝塔影认通州”而成为通州城及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通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向来是文脉蔚然、古韵萦绕。千年底蕴,形成通州特有的运河历史地域文化。
建设情况
新城核心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核心区的各项工程建设又是关键。日前,通州区召开会议,已开始动员部署今年新城核心区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去年底和今年初,区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核心区重点工程建设,明确重点项目,确定重点工程建设时限,并列入政府2014年重点工程。2014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目标是具备条件的全部开工,主管线升级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具备为开发项目提供市政保障功能。计划续建35项,新开工10项,核心区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期。
北环隧道位于核心区商务北区,投资总额约17.72亿元。深埋在北关北街、新华东路、永顺南街、北关中路地下,主隧道全长1.5公里,进出口通道长1.2公里。主隧道分为上中下三层,自上至下依次为行车层、综合管沟设备夹层、综合管廊层。隧道设置4对进出口与地面道路相接,22处进出口与各地块地下车库相连,可实现地块与地块间、地块与市政道路间无缝衔接。建成后,这个区域将拥有商业、酒店、办公、城市综合体等多种功能业态,新光天地便坐落于此。目前,北环环隧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内正式交付使用。
在北京副中心迈入全面发展阶段的同时,集聚这片土地上的高端产业、国际商务与金融服务等多种高端业态,也在呼唤与之相匹配的居住形态。此时,占据运河核心区唯一居住用地的月亮河七星公馆,七大价值体系打造罕有复合资源型豪宅,成为区域与时代共辉煌的高端人居样本。月亮河七星公馆后续将继续报道通州新城核心区市政及地标建筑工程进展。欢迎持续关注转发。
北京新闻
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4宗地59.4亿元成交
继2014年8月4日在土地市场收获颇丰之后,8月11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告显示,远洋联合体和绿地联合体分别以22.41亿元和36.99亿元摘得通州运河核心区两宗地,4宗地的成交为北京带来了59.4亿元的土地收入。
根据公告显示,成交的4宗地土地性质均为多功能用地。绿地及其联合体摘得的两宗地分别为通州区运河核心区Ⅷ-05、08-2地块和Ⅷ-02、04、07等地块,折合成交楼面价均为1.15万元/平方米。而远洋及其联合体摘得的两宗地分别为通州区运河核心区Ⅱ-07-2地块和Ⅱ-07-1地块,成交楼面价约为1.13万元/平方米。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目前开发企业频频加码通州核心区的主要原因在于看好通州的商务商业前景。通州区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的落实有条不紊,同时陆续引进了众多优质的教育配套资源,未来通州将一改睡城面貌,真正成为有产有业的宜居新城。正是在这一发展预期下,加之2011年以来北京住宅限购,房企纷纷向商业地产转型,在政策、市场的契机推动下,房企开始逐步加大在通州的投资规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