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路易·德贾梅士

路易·德贾梅士

路易·德贾梅士(又译路易·瓦斯·德贾梅士/路易斯·德·卡蒙斯,葡萄牙语:Luís Vaz de Camões),是葡萄牙的民族诗人。他的出生地和出生日期都难以查考,一般认为他在1524年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并于1580年6月10日在同地逝世(另有一说是1525生,1579年卒)。

路易·德贾梅士出生于里斯本一个旧贵族家庭,父亲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死后由母亲独自抚育成人。里斯本发生瘟疫后搬往科英布拉,在叔父的帮助下进入科英布拉大学学习历史和文学,完成学业后以担任贵族的家庭教师谋生,并开始进行诗歌与戏剧创作。与宫廷侍女多娜·卡塔琳娜·德·阿太德(Dona Caterina de Ataíde)的爱情失意后,他进驻葡萄牙军队并在北非失去了右眼。1550年,他回到里斯本,后因伤人被遣往印度服役,于1554年抵达印度果阿,创作了喜剧《菲洛德莫》(Filodemo)。1567年他返回家乡并于1570年抵达里斯本,途中遭遇海难,同行者除他以外无人幸免,好在《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手稿得以保存。他将其呈送给了当时的葡萄牙皇帝,并在1572年出版了它。贾梅士在里斯本度过了潦倒的晚生,于1580年逝世。

徳贾梅士被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誉为“葡萄牙的珍宝。”他的创作主要包括诗歌、戏剧、史诗三部分。诗歌结集为《诗韵》,涵盖了颂歌、歌曲、转曲或变奏、六分诗、十四行诗、挽歌、田园诗等多种体裁,多以爱情为主题 ;戏剧如《菲洛德莫》则为喜剧;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歌颂了葡萄牙民族的航海成就与进取精神,他也因此被视为葡国“事业和光辉历史的象征”。为表纪念,葡萄牙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即卡蒙斯日,并设立了卡蒙斯文学奖以表彰对葡萄牙语文学作出贡献的人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路易·德贾梅士出生于里斯本一个旧贵族家庭,其父西芒·瓦斯·德·贾梅士(Simão Vaz de Camões)曾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母亲安娜·德·萨·德·马塞多(Ana de Sá e Macedo)是圣塔伦的贵族,在丈夫死后,将徳贾梅士独自抚育成人。

1527年,里斯本生了瘟疫,他们一家因此搬到了科英布拉。关于徳贾梅士童年生活的资料稀缺,所以尚未可知。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他在青年少时期受到了身为大学校长和圣克鲁斯修道院院长的叔父本托·徳贾梅士 (Bento de Camões)的帮助,并顺利进入了科英布拉大学学习,接受了包括历史、古典与现代文学,以及拉丁语在内的扎实训练。这点从他作品的旁征博引中可以得到佐证。

1544年前后,德贾梅士在学业完成前就回到了里斯本。据说他以担任贵族的家庭教师谋生,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不论如何,尽管境遇窘迫,他仍有机会出入宫廷,并在业余时间开始进行诗歌创作,还撰写了一些戏剧。据说他放浪不羁,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名字是多娜·卡塔琳娜·德·阿太德(Dona Caterina de Ataíde),这是一名宫廷侍女。徳贾梅士同她的爱情悲剧导致了他的自我放逐。他还为此写了一首十四行诗悼念逝去的爱人。

情感失意后,德贾梅士加入了葡萄牙北非皇家军队,在直布罗陀海峡摩洛哥的海战中失去了右眼。在1550年,他回到里斯本,以贵族骑士和诗人的身份在宫廷混迹,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并因其不羁的性情而常与人发生冲突。之后,他刺伤了一名宫廷官员而铛入狱,数月后得以释放,条件是他将跟随葡萄牙海军前往印度服役三年。

东方的旅程

1553年,德贾梅士乘上圣本托号,跟随船队沿着航海家达·伽马开辟的路线行船,在历经好望角的一场风暴后,于1554年抵达印度果阿。1555年,他被派往红海摩洛哥人作战,但没有遇到敌人,便留在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过冬,并于次年重返果阿邦。这一年,据说他为总督弗朗西斯科·巴雷托 (D. Francisco Barreto)献上了一部名为《菲洛德莫》(《Filodemo》)的喜剧。在那之后不久,徳贾梅士就再次被捕。这次入狱的原因并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总督涉嫌腐败,而他亦陷入其中,但也有可能只是缘故于他个人的债务问题。可能直到1561年,新任总督弗朗西斯科·库蒂尼奥(D. Francisco Coutinho)接管政府时,他才终于被释放。或许此前他已经在狱中开始了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Os Lusíadas》)的写作。成为多方共识的是,徳贾梅士因为撰写的讽刺诗而遭遇流放,目的地是中国。

1562年,他被委任中国澳门死者和失踪事务首席监察官的职务,并于接下来的两三年里都在此任。而根据当代葡萄牙历史学家文德泉神父(Manuel Teixerira,1912—2003)的考证,当时的澳门似乎并没有这个职位。一般认为,《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一部分就是在澳门的一个石窟内写就的。这个说法在十七世纪时业已传播,到十八世纪就非常流行,那个石窟也被称为贾梅士洞。

在从澳门返回果阿邦的途中,他在湄公河河口附近遭遇了海难,同船的人除他之外无一幸免,据说他挚爱的中国姑娘蒂娜美娜(Dinamene)也在此行中罹祸丧生,好在《卢济塔尼亚人之歌》(《Os Lusíadas》)的手稿最终得以保存。回到印度的徳贾梅士很快因为债务问题被投入监狱。多姆·安唐·德·诺罗尼亚 ( Dom Antão de Noronha)是徳贾梅士在摩洛哥认识的老朋友。这位朋友于1564年到1567年接管了印度政府。据说他许诺给了徳贾梅士一个办公室的正式职位,但也有证据表明后者从未上任。没有足够可信的材料来表明徳贾梅士在这段时间内过着怎样的生活,曼努埃尔·塞维里姆·德·法里亚(Manuel Severim de Faria)提供的版本是:徳贾梅士在果阿继续待了几年,创作了大部分颂歌和小调。冬天他在陆地上度过,夏天则登上舰队投入战斗,表现出了英勇顽强和对王室的忠诚。

重回故土

1567年,德贾梅士决定离开果阿邦回到里斯本,归乡途中因缺少路费而耽搁行程,滞留于非洲的莫桑比克,在朋友的筹措和帮助下,于1570年抵达里斯本的卡斯卡伊斯。至此德贾梅士结束了他的羁旅生活。他带回了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手稿,将其呈送给年仅十几岁的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D. Sebastião)。在1572年,这部著作得以出版。国王称德贾梅士为“我们朝廷的高贵骑士”,并因他在印度做出的贡献而发放了三年价值不多不少的抚恤金。只是因为时有隔断,徳贾梅士的晚年生活仍可用潦倒来形容。并且由于长期的颠沛流离,他已经显得衰老。在大多数不能赏识他才华的人们看来,他不过是一个从印度回国的退伍军人。几年后,塞巴斯蒂安一世出征北非,在战事中殒命。葡萄牙也逐渐国力不再,最后被西班牙吞并。

德贾梅士在里斯本以毫无尊严的贫苦状态度过了最后几年,被衰颓的国运和蔓延的瘟疫折磨,于1579或1580年逝世。根据葡萄牙作家、政治家和前总统特奥菲洛·布拉加(Joaquim Teófilo Fernandes 布拉加)提供的信息,他被埋葬在“穷人墓地”,该墓地是医院的附属机构,在流行病时期只为病人保留公共坟墓。而拥有诗人、作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的法里亚·苏萨(Manuel de Faria e Sousa)的说辞是,徳贾梅士被埋葬在圣安娜教堂左侧入口附近。

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人们已经无法确定徳贾梅士遗骸的位置。1880年,葡萄牙政府将装着遗骨的石棺放入热罗尼姆斯修道院,但其中的骸骨很可能并不属于德贾梅士。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路易·徳贾梅士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抒情诗、史诗和戏剧。

抒情诗包括五音节或七音节的古典传统诗(Redondilha),以及牧歌、颂歌、挽歌、十四行诗等各种体裁的诗歌,其中以十四行诗尤为突出[36]。徳贾梅士的剧作是他相对并不重要的方面,包括喜剧《菲洛德莫》(《Filodemo》),《塞琉卡斯国王》(《El-rei Seleuco》)和改编自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作品《安菲特律翁》(《Amphitryon》)的《两个安菲特律翁》(一译《主人》,《Anfitriões》)。[37]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Os Lusíadas》)出版于1572年。该作品歌颂了葡萄牙民族的成就,尤其是在东方从事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性成就,他们坚毅勇敢的品质,以及他们对基督教敌人的胜利:不仅战胜了同胞,而且击败了由古典神话中敌对的诸神所激发的自然力量。《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分10章,1102节,每节8行,共8816行,以十音节八度韵写成(Ottava rima)。它以航海家达·伽马里斯本出发直达印度的航行为背景,讲述了葡萄牙人海外扩张的史实,并在当中融合了神话要素,写到古典诸神们在观察航海行动时采取的不同态度。

《诗韵》

徳贾梅士的诗作被汇编成《诗韵》(《Rimas》),于1595年出版。[42]不过这部总集包含了许多并不属于徳贾梅士的作品,而且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各个版本中,这类作品仍在不断增加,还有许多版本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直到十九世纪末,在威廉·斯托克 (Wilhelm Storck)和卡罗莱纳·米凯利斯·德·瓦斯康塞洛斯 (Carolina Michaelis de Vasconcelos)的推动下,诗集中一些杜撰的作品被得以剔除,之后也有学者继续进行着这项文本净化工作。诗集包括雷东迪利亚(Redondilhas,即五音节或七音节的古典传统诗)、颂歌、注释、歌曲、转曲或变奏、六分诗、十四行诗、挽歌、田园诗和其他小诗节[43],囊括了自然和爱情等创作主题。[44]

创作特点

爱情与痛苦

爱情是徳贾梅士诗歌的核心主题,即便在民族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也有明显的呈现。徳贾梅士笔下的爱情融合了古典教义、宫廷之爱和基督教元素,它们指向的都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而否认甚至蔑视作为欲望根源的肉体吸引。那些作为文学形象出现的,负载了诗人之爱的女性,成为了一种抽象的载体,和官能上的感触有了明显区分。这种陷入二元论的爱情观通常因为太过理想化而无法实现,因此它一方面照亮心灵,使精神产生诗意、神圣、美丽、永恒、纯洁的崇高感,另一方面,又因为无法忽视占有所爱之人身体的迫切欲望,而使诗人深感悲伤。他无数次抱怨这些不可能的爱情的暴虐,为当中的距离、告别、渴求、缺乏互惠,以及它所结出的高贵果实的难以捉摸而哭泣,乃至将死亡作为用以缓解爱情缺席之痛苦的意象。

自然与田园

德贾梅士的抒情诗紧承葡萄牙中世纪的传统诗,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以及加西亚·德·雷森德(Garcia de Resende)的《葡萄牙通用歌集》(《Cancioneiro Geral》)的葡萄牙田园传统。诗中有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它们表示诗人寻求内心世界的安宁,就像回归到早期普罗旺斯诗歌中悠游闲适的牧人的生活;同时,大自然反映的是徳贾梅士的主观世界,诗人希望借助外部环境找到解内心郁结的出口,表达情感。他凭自然“比兴”,引出主题,甚至作为倾诉、发泄对象而存在。大自然在贾梅士的诗中,还常常用来象征、衬托、突出女性及女性所代表的爱情的韵味,成为“我”和“恋人”之外的第三个存在物,并将前二者沟通起来。比如下面这首《那青山的美》:

变化与失望

变化也是德贾梅士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他通过辩证对比等手法,表达对世界上事物的短暂性的感知。诗人根据艰苦的个人经历,命运的流离,国运的不济,对人类处境进行了精心的思忖,并产生了一种也许缺乏客观现实主义的,悲观的宿命感:世界是短暂的,人是羸弱的,凭着不稳定的意志,汲汲于卑微的善,惴惴于忽来的恶,无力抗逆命运的强大力量。时代,欲望,存在,信仰——整个世界都由变化组成,总是呈现出新的品质,不可预见的事情每一步都让人感到惊讶,使维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宇宙和谐观的可能性变得无效——由此而来的是失望和幻灭。在《我曾经歌唱》一诗中,就流露出贾梅士对时光流逝、昨日不再的苦楚与迷茫:

民族与荣耀

德贾梅士的一生经历了葡萄牙的崛起、扩张和衰落,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着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息息相关。他成功地将其经历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直接或间接地以他个人富于智慧及才华的表达,将葡萄牙民族的命运展示在时代面前。他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原题《Os Lusíadas》就取自“ Lusiads”一词,意为“葡萄牙人”,又源自葡萄牙的古罗马名称“卢西塔尼亚(Lusitania)”,可见作品的叙写完全是围绕其民族主体展开的。它庆祝的是一个国家,而非单一英雄的事迹;他笔下的民族概念是排他的。它对葡萄牙民族荣耀的展露与追求,不单体现在对于开辟航路的探险家们的勇气与进取精神的赞颂;在民族自豪感之外,也有徳贾梅士对葡萄牙经济统治、道德堕落、政治暴政和意识形态神秘化及镇压的批判被汇聚在诗中,使之成为欲图纠正葡萄牙人不良行为的教化与训诫,从而复现祖先正在消退的光荣。

宗教与信仰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里体现有作者本人坚定的天主教立场。徳贾梅士在诗作中对那些不信奉天主教的新教徒,尤其是穆斯林“异教徒” 都充满了嘲讽和抨击。他批评日耳曼人臆造新教派,不去对抗奥斯曼帝国,却妄图挣脱教皇的统治;法国等天主教国家没有维护宗教的纯洁,而是放任了新教的入侵;英国人自称圣城的国王,但任凭圣城被穆斯林霸占;意大利人沉湎享乐,白白挥霍着生命与财富。

语言的选用

徳贾梅士用卡斯蒂利亚语写了一些文本,那么他自然可以用卡斯蒂利亚语写出所有剩余的作品,就像他同时代的其他葡萄牙人所做的那样。但他选择了葡萄牙语,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其确立为最大胆的文学纪念碑可用的书面语言。

除了卡斯蒂利亚语之外,拉丁语也在文学创作中争夺空间,并被一些人文主义者视为进入诗歌艺术和名望宇宙的特权途径。而徳贾梅士将拉丁语动词的丰富性重新转换为葡萄牙语,极大地扩充了他那个时代的词汇库;他利用了古代文本中尝试的文学模式,拒绝了马库斯·西塞罗和维吉利奥语言的人文主义写作风格,并赋予了葡萄牙语它自己的历史性机会。从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的反思,对事物名称、词语及其使用方式的关注与敏感。

影响与评价

本土

德贾梅士的史诗歌颂了葡萄牙帝国的民族精神,在西班牙统治后的葡萄牙辉煌陨落,昔日荣光不再,葡萄牙人民越来越怀念曾经的葡萄牙帝国,《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便成了振兴国家的“精神力量”,诗人也因此名垂葡萄牙文学史,被尊为“葡萄牙国父”。在十九世纪,徳贾梅士变得尤为重要,关于他的周年纪念活动被视为具有民族复兴的,高度的政治意义。他被称为葡萄牙整个文学和民族综合体的代表。1978年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António dos Santos Ramalho Eanes)再度确认了这一点:德贾梅士“乃是我们事业和光辉历史的象征”。

此外,徳贾梅士还影响了17世纪以来葡萄牙文学的演变,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他仍然为许多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参照,并被誉为葡萄牙的“诗魂”。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的诗集《使命》呈现出葡萄牙的光荣历史、航海发现与国家的没落,可以看出它与《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紧密联系;葡萄牙儿童作家和女诗人索菲亚·德梅洛·布雷纳·安德尔森(Sophia de Mello Breyner Andersen),在其诗歌《卡蒙斯与薪禄》采取了与徳贾梅士的十四行诗《过失、厄运、火热的爱》对答的形式,为徳贾梅士拿不到国家应该付给他的年金而叫屈。在语言上,和提倡语言解构的现代诗歌不同,徳贾梅士的创作实现了语言代码和诗歌代码,或若说口头语与书面语之间的统一,使之既能保持一定的语义上的透明度,又不妨碍更深层的,复杂的分析。它多变的韵律,丰富的语言和文字的优美,奠定了葡萄牙语的规范,并进入学校滋养了教学和文化话语,并反映在日常文化语言中。

世界

徳贾梅士在欧洲其他地区有着卓越的名声。其作品的译本在之后的数个世纪,于各个国家间都有流传,并使诗人在18世纪就得到了普遍威望的巩固。西班牙首先意识到并宣扬了葡萄牙史诗文学的重要性,在诗人逝世后不久,就有两种西班牙译本出现。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称徳贾梅士为“葡萄牙的珍宝”,在他的表述中,徳贾梅士的文学造诣与西班牙历史上的顶尖诗人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GarcilasodelaVega)是并列的。

法国翻译家和剧作家杜佩隆·德·卡斯特拉 (Duperron de Castera)在法国出版了《Os Lusíadas》的译本,并在序言中对他大加赞扬,称“它可能是继荷马普布留斯·马罗之后读过的最美丽的诗之一”;而法国汉学家安田朴则总体持负面评价,他认为书中充满了诽谤性的贬义词。伏尔泰在《诗论》中对徳贾梅士的诗作也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同时肯定它相对于其他史诗的伟大创新。徳贾梅士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被接受,按学者玛丽亚·德莱尔(MariaManuelaDelile)的观点,可以以1800年为界线。此前的法国人对其作品停留于文学评论上的褒贬;之后,徳贾梅士的作品开始真正对法国作家的创作起作用,即意味着它在当地的被接受程度实现了很大的飞跃。但实际上,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已有法国作家表现出受到了徳贾梅士的濡染,而非仅仅是评价性接受。

根据学者约兰达·拉莫斯(IolandaFreitasRamos)和伊莎贝尔·洛萨达(IsabelLousada)1992年做的统计,《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出版问世以来的400余年里,在英国出自不同译者的英语译本计18种,这一数目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波兰,《Os Lusíadas》于 1790 年由普日比尔斯基 (Przybylski) 翻译,从此它就紧密地融入了波兰文学传统,并由于其旁征博引,在 19 世纪成为当地文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波兰评论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是现代欧洲最好的史诗。与此同时,徳贾梅士其人凭他坎坷的生活和“被误解的天才”,成为波兰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一代的典范。

徳贾梅士还是对巴西文学的形成和演变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这种影响从 17 世纪的巴洛克时期就开始产生。本托·特谢拉 ( Bento Teixeira)于 1601 年出版的《Prosopopeia》 是巴西第一部史诗,其风格、形式和人物都借鉴了《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Os Lusíadas)。格雷戈里奥·德·马托斯 (Gregório de Matos ) 的诗歌也经常模仿徳贾梅士的形式,尽管其内容和语气截然不同,充满了讽刺和不敬。20世纪70年代,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历时十年,通过对巴西历史上各类诗歌进行整体研究与分析,发现多数的巴西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徳贾梅士写作风格的影响。巴西诗人塔索·达·西尔维拉(TassodaSilveira)这般感慨道:“我们的诗作里,是太多太多的徳贾梅士。”

德贾梅士在中国的诗歌译本出现较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作品才被完整地引入内地。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葡萄牙古本江基金会联合出版了《卡蒙斯诗选》,它是《诗韵》(《Rimas》)的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版。198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张维民所译《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部分篇章,这位诗人因此得到了更多东方读者的了解。它作为一部杰出的史诗著作理应名垂文学史册,但由于其历史局限性,需要客观看待它对葡萄牙的殖民主义与海外扩张采取的美化态度。2018年12月3日,在访问葡萄牙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葡萄牙《新闻日报》发表《跨越时空的友谊 面向未来的伙伴》的署名文章,其中引用了徳贾梅士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事实上,和在中国内地相比,徳贾梅士在澳门更为人所熟知。因为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文化上存在着更多的交集;而且结合他的个人经历看,诗人有很大可能途经南海到过澳门。如今在澳门老城区的白鸽巢公园里,仍遗存着传说中徳贾梅士借以避暑写诗的石洞。不仅如此,在澳门的路名、邮票、货币等处,都能够或曾经能够见到这位葡国诗人的名字或形象,这至少说明他对澳门的文化影响犹未散去。

人物纪念

卡蒙斯日(Dia de Portugal, de Camões e das Comunidades Portuguesas)

徳贾梅士因其文学成就成为葡萄牙的国父。1977年葡萄牙将6月10日定为葡萄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卡蒙斯日暨葡侨日。每逢这一天,葡萄牙全国及其属地都要分别举行规模、形式不同的纪念活动。

卡蒙斯奖(Prémio Camões)

为加强葡萄牙语世界的文化联系,葡萄牙和巴西两国政府于1988年设立了卡蒙斯奖,用以表彰"为丰富葡萄牙语的文学和文化遗产而作出贡献的作家"。卡蒙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一名作家。评选委员会由六人组成,三名由葡萄牙文化国务秘书指定,另三名由巴西文化部长提名。奖金数额为十万美元。该奖项被认为是葡萄牙语领域最重要的奖项,每年评选出来自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CPLP)的作者。评审团由来自巴西、葡萄牙和非洲葡语国家的代表组成。

卡蒙斯学院(Instituto Camões)

1992年,隶属葡萄牙外交部,代表葡萄牙从事对外文化推广的官方机构“卡蒙斯学院”成立。它的前身是葡萄牙文化学院,最初由教育部管辖,1994年经外交部接管。工作重点是在境外为侨民及外国学习者提供葡萄牙语教学,推广葡萄牙及其他葡萄牙语国家文化,为外国葡萄牙语学习者及研究员提供资助等。

建筑艺术

徳贾梅士广场(Praça de Luís de Camões/Largo de Camões),是里斯本市的历史地标。它以葡萄牙民族诗人路易斯·瓦斯·徳贾梅士 (Luís Vaz de Camões) 的雕像命名,是首都最古老的纪念碑之一。该纪念碑于 1867 年 10 月 9 日落成,由雕塑家维托·巴斯托斯 (Vítor Bastos) 设计,是该市为纪念徳贾梅士而建造的最古老的雕像。该雕像高 4 米,与其他八个葡萄牙作家、数学家和学者一起矗立在基座上。这个广场也是巴西经济部和总领事馆的所在地。

坐落于葡萄牙城市莱里亚(Leiria)徳贾梅士花园(Jardim Luís de Camões)的纪念碑。1980 年 6 月 10 日,该建筑作为葡萄牙日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由共和国总统拉马略·埃内斯 (Ramalho Eanes) 将军主持落成。

澳门的澳门白鸽巢公园又名贾梅士公园,相传诗人在此处的石洞内完成了《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澳译《葡国魂》)的一部分。沿着通往贾梅士石洞的阶梯路面上,铺设了以史诗为题材的葡国砾石砌图,由史狄喇(Jorge Estrela)根据菲狄士(Lima de Freitas)大师的绘图制作。

邮票

在1924年即徳贾梅士诞辰四百周年,葡萄牙发行了一系列纪念邮票。邮票的图案既包括徳贾梅士肖像画、纪念碑、作品封面等静物,也展示了徳贾梅士从海难中拯救《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手稿,以及他生命的弥留之际等动态内容。

相关争议

澳门经历

贾梅士是否在澳门居住过并进行史诗的创作缺乏史料的实证。贾梅士在《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提到过中国,但比较空洞,甚至出现了错误,甚至从未提及过澳门,因此不能说明他在澳门居住过。澳门的贾梅士石洞由几块岩石构成,简陋之极,很难相信徳贾梅士曾在这里流连忘返、埋头写作。葡萄牙作家阿基利诺·雷贝格说:“如果贾梅士故居石洞确实如证实的那样仅为1.35米×3.2米,那它用来住大猩猩属比住一个文明人更合适。除了外观上的不适,待在里面也极不舒服。把它美化成‘工作室’,认为它满足了贾梅士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创作的要求,这种说法是十分荒谬可笑的。”洛瑞罗在《史学家之谜:贾梅士在澳门》一文中得出以下结论:“贾梅士‘可能’有过一次中国海域之行,‘可能’在泰国湾遭遇海难,‘可能’真有过一位中国女伴,但是他肯定没有担任过所谓‘死亡事物专员’,没有在马交(澳门)长住过,更没有在石洞写过他的著名史诗,就连一部分也没有。”皮莱资在历史著述《东方概说》中,也表示虽然贾梅士在诗中传递了关于中国的零星信息,但并不能说明他游历过中国。当代著名的葡萄牙历史学家文德泉神父(Manuel Teixerira)则坚持认为贾梅士的确到过澳门,证据是在贾梅士去世以后30年出版的史诗的注释本中,贾梅士的朋友科雷亚(Manuel Correia)证实了他在中国的经历。文德泉指出:科雷亚在1613年由多明各斯·费尔南德斯(Domings Fernandes)出版的《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首先证实贾梅士到过澳门。1613年离贾梅士去世只30多年。科雷亚认识贾梅士,正因为此,他才被邀请作贾梅士的史诗的注释。

生卒日期

关于徳贾梅士生平的信息有许多不确定。他可能于 1524 年或 1525 年出生于里斯本。一般认为他逝于1580年6月10日,这也是葡萄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设置依据。D.贡萨洛·库蒂尼奥(D. Gonçalo Coutinho)刻下的墓志铭显示,徳贾梅士卒于1579年,但这个时间常常并不为人接受。

人物轶事

徳贾梅士在果阿邦最后几年的一次文人宴会上,为与会就餐的客人们提供的餐盘里不是菜肴而是诗句。不过餐食还是被随即呈上。他只是利用这个机会开了一个文艺性的玩笑。

参考资料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5

Ana de Sá Macedo "vasco da gama".Livros.2023-10-14

..2023-10-25

Luís de Camões.Britannica.2023-10-13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3

..2023-10-14

..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4

..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3

Sello de Portuga.https://www.pinterest.com/.2023-10-15

..2023-10-13

..2023-10-13

June 10 – Most Sublime Figure of Portuguese Literature.https://nobility.org/.2023-10-15

..2023-10-13

..2023-10-13

The Lusiads.www.loc.gov.2023-10-15

Rimas' de Camões.https://portugues-fcr.blogspot.com/.2023-10-15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14

..2023-10-24

..2023-10-27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27

..2023-10-14

..2023-10-14

..2023-10-15

跨越时空的友谊 面向未来的伙伴.politics.people.com.2023-10-15

葡萄牙共和国/ PORTUGUESE REPUBLIC.https://tourdeworld.co/.2023-10-15

Prêmio Camões de Literatura.www.gov.br.2023-10-15

Vencedor do Prêmio Camões pode ser definido nesta terça, dia.https://www.barralegal.com.br/.2023-10-15

..2023-10-14

Praça Luís de Camões.https://www.tripadvisor.co.uk/.2023-10-25

LARGO LUÍS DE CAMÕES.https://lisbonshopping.com/.2023-10-25

Praça Luís de Camões.https://www.e-chiado.pt/.2023-10-25

Praça de Camões em Lisboa.https://dicasdelisboa.com.br/.2023-10-25

MONUMENTO A LUÍS DE CAMÕES.https://www.culturacentro.gov.pt/.2023-10-25

51 Lusiads Stock Photos, Images & Pictures.https://www.dreamstime.com/.2023-10-27

白鸽巢公园.https://nature.iam.gov.mo/.2023-10-27

Portugal Series 1924 Luiz Camoes - 31 Stamps/Po 299/29.https://www.ebay.com/.2023-10-25

Portugal 1924 400th Birth Anniversary of Camões.https://jppstamps.fandom.com/.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