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京剧

京剧

《京剧》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经过两年筹备与摄制,推出的第一部中国中央电视台重点立项的大型原创纪录片。由著名纪录片人蒋樾、康建宁担任总导演拍摄。

纪录片《京剧》秉持一种基于历史的冷峻和理性,这样的情感基调,或许将相对可信地陪伴我们的观众更加真切地看到时代带给京剧的呵护或伤害、感知京剧作为我们“国粹”的高贵与不凡,从而让更多的人找回久违的认同、甚至多少悟察一条关于“振兴”的路。

该剧于2013年首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简介

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艺术”被宣告为“遗产”,一则以喜?一则以悲?我们无从回答。回溯1840年左右,京剧的艺术结构趋于成型,巧合的是,也正是在这个历史节点,中国开始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内忧外患中开始书写一部不断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壮历史。“京剧”这台小戏,其实仅仅是中国时代转型这台无情大戏中一段相对有情的“折子戏”而已。

在京剧走过的200多年里,这方舞台的所有“唱、念、做、打”,开启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史,从“四大徽班进京”到“拜码头”走江湖,从“前后三鼎甲”的宫廷唱响到“四大须生”的红遍南北,从“四大名旦”的倾国倾城到“四大坤伶”的登台亮相……戏台上下、戏里戏外,历史烽烟的弥漫掩映下,既有代代伶人或一飞冲天或一蹶不振的春风得意、血泪心酸,更有上自帝王权贵、下至升斗小民的万千“戏迷”、“票友”一掷千金的倾力追捧或玩物丧志的疯狂痴迷。

“乾坤一台戏,请君更看戏中央戏剧学院;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角儿”辈出、流派纷呈的背后,历史来路上的京剧给今天的我们呈现的其实是一个恍如时代万花筒般热闹缤纷的世界。2013年,八集纪录片《京剧》重登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其精美的制作,使得该片一经播出便成为当时的收视红星。

幕后制作

作为首部全景描述京剧发展史的纪录片,《京剧》的出现填补了这一题材真空,加之其精美的制作,使得该片一经播出便成为当下的收视红星。此番二轮播出,《京剧》摄制团队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删繁去简,将单集时长从50分钟压缩至48分钟,使得该片在内容上更为紧凑的同时,在细节方面也变得更为精致,韵味十足。导演蒋樾介绍,《京剧》的画面是一格一格抠出来的,每一个场景和镜头都充满了故事,诸如雪景场面,就是剧组在经过了无数“等雪”日子后抢出来的。

“回炉”重制后的《京剧》除了掐掉一些“慢镜头”外,还对片中的解说词进行了适当调整。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骠等戏曲界专家的助力下,片子进一步得到了修正和完善。主创团队表示,纪录片《京剧》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献给世界的文化礼物,所以他们非常重视观众的意见和反馈,精装版《京剧》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作品评价

随着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崛起,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爱上了“民族风”,继书法、诗词、古籍、饮食后,京剧文化也在纪录片《京剧》的推波助澜下重归大众视野,成为又一张中国文化名片。有京剧爱好者称赞:“《京剧》通过高速摄影、超长镜头、穿越式的情景再现,让京剧名角‘复活’。此片并不是一部京剧科普片,导演意在以京剧为载体,透视沧桑国运中的世道人心,呈现京剧这一传统文化与国人血脉相连的精神联系。”

正面评价

戏曲史专家、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周传家说,在有关京剧的同题材、同样式的作品当中,纪录片《京剧》应该说是佼佼者。首先,我觉得这个创作团体,怀着对京剧热爱、敬畏、致敬的心态,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力图还原京剧真实的历史,对京剧的起源、发生、发展都进行了一个完整的阐述。其次,我觉得这个片子一个最大也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它把生活和艺术、中国和京剧,它们之间的联系都揭示出来了。在这种关系当中,它描写、诉说、再现了京剧的那种生态环境,所以引起了我们很多人的思考。最后,我觉得它超越了一般的功利的观点和短视的目光,它是引导人们思索中华民族的这种核心价值观念,思索京剧在它艺术生产、艺术发展、艺术传播当中的各种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说,如果说京剧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京剧》则是纪录片传承文明的积极努力,它以华丽多彩的视听语言传达了京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命题,纪录片《京剧》透过京剧这一元素折射出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为今天的人们理解京剧、感受京剧、喜爱京剧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标志性作品。

网友“静子526”说,感谢知己,盛宴回来后及时推荐给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京剧》,一部了解京剧知识的8集纪录片,引人入胜,拍得不错。只是觉得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这部普及片子来得晚了些,京剧那无穷魅力的唱腔与惟妙惟肖的表演理应得到更多人去欣赏。解说者音质很好哦,特别推荐大家一看,也爱上京剧。

反面评价

京剧是我们这个国家很长一段时期里无论南北皆广为追捧的大众艺术。在今天,京剧被誉为高雅艺术,成了“阳春白雪”;但在过去,它委实是“下里巴人”都能看懂、都会欣赏、都可唱那么两句的通俗文艺。就算在八个“样板戏”占据全国舞台的岁月,京剧也并没有失去自己的魅力,反而被提升、提炼到了艺术“样板”的高度。可惜,这样一段绝不能忽略的歧路,在蒋樾导演之前的京剧纪录片《粉墨春秋》中有过如实的记录,但到了今天这部“回眸200年”的纪录片《京剧》里,却连一笔带过都没有。

有专家指出,纪录片《京剧》硬伤有三:撰稿人对京剧整体认知出现偏颇;“大制作”的奢靡之风使得该片不接地气;史实不清,杂乱无章,虽然出发点为弘扬国粹,但显然忽视了纪实片的最大功能即真实性。

播出信息

• 2013年6月3日―10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魅力纪录》栏目(每天22:40)(1―8集)。

• 2013年6月15日―22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特别呈现》时段(每天22:00)(1―8集)。

• 2013年6月23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节假日编排时段(13:30―17:30)(1―4集)。

参考资料

京剧剧情介绍(1-8全集)大结局_电视剧_电视猫.电视猫.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