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
高加林,是路遥小说《人生》中的人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活于黄土高原偏僻农村,是高家村农民高玉德的儿子。
高加林高考落榜后,获得了乡村学校代课教师的工作,但后来又被村主任高明楼儿子无理顶替。在他人生失意之时,农村姑娘刘巧珍向他表达了爱意。高加林虽然接受了巧珍的示爱,但是内心充满矛盾,认为与农村姑娘结合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后来成为县委通讯组通讯干事的高加林,对巧珍的态度明显冷淡下来。在经过一番抉择之后,他决定抛弃刘巧珍而与县委常委女儿黄亚萍在一起。不料,他被举报“走后门”,最终工作和城市户口被撤销,被送回所在大队。回到乡村的高加林发现,刘巧珍早已嫁人。最后,高加林扑在德顺爷爷脚下,紧紧抓住两抓黄土,此时的高加林悔不当初,也大彻大悟。
高加林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当代青年农民典型形象。他是一个矛盾综合体,身上既有自信坚毅,不屈从于命运的一面,同时又有虚荣、自私、懦弱的一面。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这样的反差构成了他复杂的性格特征,加之种种历史、现实、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他最终落得“卖了良心才回来”的命运,遭到爱情和事业的悲剧。
形象设定
身份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加林生活在黄土高原偏僻农村,是高家村农民高玉德的独生儿子。他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血管里涌动着农民的血液,同时又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他当过乡村学校代课教师,又在县委通讯组通讯干事的岗位上工作过,最后阴阳差错又回到了高家村。
外貌
高加林长相俊美,颀长健美的身材,瘦削坚毅的脸庞,眼睛清澈明亮,有点像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柯察金的插图肖像,或者更像电视剧《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
性格
高加林身上既有自信坚毅,不屈从于命运的一面,同时又有虚荣自私懦弱的一面。他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想忍气吞声、安分守己,渴望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到更广阔的城市天地去生活。但是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的反差构成了他复杂的性格特征。一方面,他是自尊的,沉浸在自己构筑的精神幻想世界中;一方面,他又是自卑的,淹没在不公正的现实世界里不能自拔。
人物经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在黄土高原偏僻农村的高加林高考落榜,返回农村担任民办教师,他成功在地区报纸发表诗歌和散文,希望能够转为正式国家教师,但是,不久他的乡村学校代课教师位置就被村主任高明楼儿子无理顶替,这让他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就在这个时候,农村姑娘刘巧珍向高加林表达了爱意,二人开始恋爱。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虽然高加林接受了巧珍的追求,但是内心却很矛盾,他认为和农村姑娘结合会影响他的事业。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高加林在刘巧珍的眼中犹若珍宝,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做法表达爱意。但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失意时的一种精神慰藉。
随后,县劳动局副局长想要讨好高加林的二叔高玉智,于是通过关系把他安排进了县委通讯组。由此高加林在县城里大展拳脚,人生看似要飞黄腾达时,他对刘巧珍的态度也明显冷淡下来。且就在此时,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黄亚萍。黄亚萍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高加林曾隐隐地有了想要与黄亚萍结合的想法,但很快又被巧珍纯真的面庞和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压下去。特别是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
但最终,当身为县委常委、县武装部长的女儿的黄亚萍向高加林表白时,高加林经过一番抉择后,终于在爱情和事业之间选择了事业,他出于功利诉求抛弃刘巧珍而与黄亚萍在一起。不料,黄亚萍前男友张克南同样是有背景的家庭,张克南的母亲一气之下举报了高加林“走后门”,最终高加林的工作和城市户口被撤销,被送回所在大队。回到乡村的高加林又是一无所有的状态,而刘巧珍也已经嫁给马栓。最后,高加林扑在德顺爷爷脚下,听懂了德顺爷爷的一番话,紧紧抓住两抓黄土,悔不当初,也大彻大悟。
关系设定
参考资料:
形象分析
对命运不屈从
高加林凭着理想的推动,曾对现实进行过一次次明显的抗争。当他在农村做民办教师时,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然而却被大队党支部书记儿子无理顶替了。他凭借叔父的权势进城后,新的希望在他心中重新点燃,他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工作,他的才华和努力也给县委报道工作带来了生机和起色。
为事业放弃爱情
高加林事业与爱情的抗争首先体现在他从民办教师岗位上回到农村,面对农村姑娘巧珍的爱,他感受到的不是喜悦,却是无名的惆怅。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一旦与农村姑娘结合,就有可能影响他将来事业的发展。当他如愿以偿进城了,事业顺心,却又不得不面对又一次人生选择。一个是温柔体贴的农村姑娘刘巧珍,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城市姑娘黄亚萍,他在巧珍与亚萍之间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在事业与爱情之间选择。这次,他选择了事业,可见在他潜意识中,事业才是男人首先应该全力以赴追求的。
在欲望中丧失自我
高加林的丧失自我缘于他利用叔父权势进入城市,当了通讯干事。他被有权势的人利用权力挤掉民办教师的职位,他本应痛恨权力的滥用,然而他却情不自禁地利用权力,以不正当的手段进了城,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与生活。高加林在丧失自我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伤害并抛弃自己深爱的女人,同时,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他还利用了另一个女人的感情。此时,他的理智、情感、意志、道德、良知都在膨胀的欲望中彻底消失。
复杂的矛盾体
高加林是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圆型人物。他身上汇聚了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蕴涵着丰富的人性内涵,提供了一个认识生活、理解人性的参照物。他是一个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勇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
他出身农村,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拼命读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的土地,进而争取做他理想的工作。当民办教师职务被挤掉时,他愤愤不平,决心豁出命来与高明楼“拼”个高低,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的叔叔开后门使他住进了县委大院时,他坦然地依靠了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
他在精神危机中遇上了巧珍,他享受与巧珍的恋情,但又处处躲避巧珍。他敢于冲击顽固的习惯势力和世俗观念,可是当他进城后却又成了黄亚萍爱情的“俘虏”。他在与黄亚萍热恋的时候,也还时常挂念巧珍。而他与黄亚萍的相爱也不纯粹。他在黄亚萍面前既暴躁,又温顺。高加林由贫穷落后的农村来到县城,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又得到了“时髦的女郎”,如果不是克南妈妈“公报私仇”,恐怕高加林将会“飞”到更大的城市,他的追求便会成功,他的理想便会实现。
高加林向往大城市,有“联合国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确道路。他冒雨连夜赶到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第一线报道救灾情况,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又暗含了一种强烈的虚荣心。他的性格中的长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的短处。高加林既是“不正之风”的受害者,又是“不正之风”的承担者、得益者。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沉浮,最后终于“败”下阵来,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高加林的悲剧是多层面的综合体,有爱情悲剧、事业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等,而造成他悲剧的原因更是复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个人主观原因。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谢宏在《作品与争鸣》中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中的高加林不能不算是一个强者。在高家村,他使正派勤劳的人倾慕,使老谋深算的人畏惧;在学校教书三年,备受称赞,是全公社教师中的尖子;做通讯报道工作,他才华横溢,很快成为轰动全城的"明星”。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史话》中评价:高加林的身上有许多美好的品质。他眼界开阔,富有才华,勇于幻想,憎恶农村中传统的封建积习,向往广大世界的精神生活。
《文学风雨四十年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争鸣述评》中评价:高加林聪明能干而又好强,也吃得了苦,有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现实并没有为此提供充分的条件,他的社会地位限制了他,也没有人对他进行富有成效的诱导,再加上他的性格特点,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参考资料
“卖了良心才回来”:文艺作品中的“高加林”为何那么多.中国青年网.2024-04-16
人生.豆瓣.2024-04-16
人生之路.豆瓣.2024-04-16
《人生》中央八套热播 王雨重走父辈人生路.网易娱乐.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