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公元前446年一约公元前385年)是古希腊喜剧作家、诗人,被称为“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是雅典公民,约生于公元前446年,籍属雅典城内的库达特奈昂区,族名潘狄奥尼斯。据说诗人的父亲腓力原是罗得斯岛人或埃及人,后来迁居到雅典并取得雅典国籍。雅典人在公元前431年把埃吉那岛上的多里亚人赶走,把土地分给雅典公民。这时阿里斯托芬的父亲或阿里斯托芬本人分得一份土地。阿里斯托芬少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都很熟悉。他交游甚广,除了当时的喜剧作家外,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也是他的朋友。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响。阿里斯托芬最后死于公元前385年。
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有完整剧本传世的剧作家,他现存的11 个剧本中,早期的5部作品分别为:《阿卡奈人》(前425 年)、《骑士》(前424 年)、《云》(前423 年)、《马蜂》(前422年)以及《和平》(前421年);成熟期的4 部作品分别为:《鸟》(前414年)、《吕西斯特拉忒》(前411年)、《地母节妇女》(前411年)以及《蛙》(前405年);晚期的两部作品为《公民大会妇女》(前392年)和《财神》(前388年)。阿里斯托芬想象力丰富,他的喜剧诙谐有趣,引人发笑,而在这些令人发笑的内容中又包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整个希腊罗马时期的诗人学者,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弗朗西斯·拉伯雷、诗人让·拉辛、小说家斯威夫特和菲尔丁,乃至德国思想家、作家哥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公元前446年出生于雅典拥有少量土地的公民家庭,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里,后随父亲迁居到雅典并取得雅典国籍,雅典人在公元前431年把埃吉那岛上的多里亚人赶走,把土地分给雅典公民,阿里斯托芬父亲或其本人因此获得一块土地。少年时代的记忆给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对农事的熟悉、对民间语言的熟悉、对大自然的热爱。阿里斯托芬到雅典后开始经受良好的教育,当时正是雅典的全盛时代,即“伯里克利时代”,不仅使他熟悉了希腊文学艺术,还培养他对雅典民主精神的爱好,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所体现。
戏剧创作
阿里斯托芬的第一部喜剧《宴饮者》(仅剩残诗),于公元前427年上演。该剧的主题是新旧教育的对比。次年上演他的第二部喜剧《巴比伦人》(仅剩残诗),当时正逢“酒神大节”,许多外邦使节来到雅典观剧,阿里斯托芬借剧抨击了权贵人物及其使节互相勾结,包含当时的当权人克勒翁,克勒翁很生气,控告他侮辱雅典人民以及议员,但由于当时的雅典容许某种程度的言论自由,阿里斯托芬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处罚,后来他对克勒翁的攻击越来越严重。阿里斯托芬后来在他的喜剧《阿卡奈人》中,借农民狄开俄波利斯之口,说道:“我也没有忘记去年我那出喜剧叫我本人在克勒翁手里吃过什么苦头:他把我拖到议事会去,还告我,胡说八道,嘴里乱翻泡,滔滔不绝,骂得我一身脏,几乎害死我!” 在后来创作的《马蜂》中再次针对克勒翁,将其当作贪婪的“鲸目”,咒骂他分化群众,欺骗人民。阿里斯托芬写了四十四出喜剧,现存只有十一出,分别是《阿卡奈人》《骑士》《云》《马蜂》《和平》《鸟》《吕西斯特剌忒》《地母节妇女》《蛙》《公民大会妇女》《财神》。
晚年经历
阿里斯托芬晚年的最后两部作品《公民大会妇女》和《财神》揭露了雅典民主开始衰落时期的社会问题的最深处。在《公民大会妇女》中,阿里斯托芬公开而明确地指责并揭露了改造国家的平均主义计划。在《财神》中,阿里斯托芬将农民阶层的社会空想和不参与生产的雅典公民的乌托邦理想进行对照,肯定了保存私有制的理想,以及关于阿提刻农民复兴的乌托邦幻想。
阿里斯托芬约死于公元前385年,柏拉图曾为他写过两行墓志铭:美乐女神在寻找一所不朽的神殿,她们终于发现了阿里斯托芬的灵符。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阿里斯托芬总共写了不下四十个喜剧。现存的仅有十一部,除此之外,只保存有较多当时未流传下来的喜剧断片。如,阿里斯托芬的第一部喜剧《宴会》,公元前427年上演,第二部喜剧《巴比伦人》,公元前四二六年上演。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反对战争
反对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公元前五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阿里斯托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阿卡奈人》中,农民狄开俄波利斯在人民大会场上争取讨论农民如此迫切地需要解决和平问题:战争破坏了农民惯常的生活方式,并使他们脱离了生活的源泉。经过一系列曲折,狄开俄波利斯准备去参加大酒钟节,而他曾经的对手拉马科斯则需要出征,不久后,拉马科斯因战负伤,而狄开俄波利斯则在两个吹笛女的陪同下酩汀大醉。这种闹剧的场面又重新证实了诗人的论题:和平胜过战争。在《阿卡奈人》中,农民狄开俄波利斯是为自己一人争取和平,而在《和平》中,农民特律该俄斯是为了整个希腊谋取和平。
拥护雅典民主制度
阿里斯托芬希望人民能够当家作主。内战期间,雅典的民主制度衰落,当权人物和政治煽动家,尤其是克勒翁愚弄人民,鼓吹战争。在《骑士》剧中克勒翁被阿里斯托芬猛烈抨击,克勒翁生擒二百九十二名斯巴达人,把他们押到雅典,凯旋而归。阿里斯托芬却将他化作德谟斯(即“人民”)的家奴,压迫他人。《骑士》深刻揭露了当时雅典政治的腐败情况。
批判诡辩派
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出现了智者派,亦称“诡辩派”。这一派人提倡理智和思想自由,怀疑神的存在,打破宗教迷信,为发展科学思想开辟了道路,同时,他们又传授雄辩术,使得政治煽动家颠倒黑白,愚弄人民;阿里斯托芬在《云》中批判诡辩派的教育思想所产生的恶劣影响,提出健身场和音乐师家里的健全教育来和这种教育形成对照。
艺术手法
夸张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通常与现实联系紧密,通过抓住能揭示社会本质的生活现象、 生活细节等方面,再进行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从而产生喜剧效果。比如在《阿卡奈人》“卖猪”一场中,一个穷苦的墨伽拉人要卖掉自己的亲生女儿,担心没有人肯花钱买,就把女儿装扮成猪娃,让他们学猪叫,最后狄开俄波利斯买了下来,换来了一把蒜头和一筒盐。 在这个情节中,阿里斯托芬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虽然引人发笑,但暗涵着由于战争造成了人不如猪的深刻哲理,荒诞的情节本身具有幽默感,但又耐人寻味。阿里斯托芬在人物的话语中,也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例如费迪南德·马科斯叫苦连天,痛苦难当,不住地高喊:“我这千灾百难的苦命啊!唉唉!我这七伤八死的痛苦啊!”具有一定的戏剧效果,更引人深思。阿里斯托芬惯于采用夸张手法以产生喜剧效果,因此他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有一定的距离。
讽刺
古希腊喜剧分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旧喜剧是政治讽刺剧。古希腊喜剧中的旧喜剧保存并流传下来的只有阿里斯托芬的十一部喜剧。阿里斯托芬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而战争爆发后,部分政治家为谋取自身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贫富不均现象更加严重,贪污腐败的风气日益增长,于是阿里斯托芬创作了许多喜剧作品来讽刺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还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使观众对所处时代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中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空中理想国来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佩斯特泰罗斯和欧埃尔庇得斯在逃离的过程中说服鸟儿和他们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贫富差距,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战期间,克勒翁愚弄人民,阿里斯托芬创作了《骑士》讽刺他,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雅典政治的腐败情况。在《公民大会妇女》中则讽刺平均财富的思想,《财神》中讽刺使人人富有而不触犯私有制的理想。
象征
在阿里斯托芬的较多喜剧中,都采用了象征的描写手法,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加深观众的印象。比如在阿里斯托芬的《云》中,他将苏格拉底写成是“坐在箩筐里的人”象征着那些不关心政治,只知道研究那些离社会很遥远的知识的自然哲学家。在阿里斯托芬的《骑士》中,帕弗拉工是当权者或者某些政治家的象征,具有凶恶、贪婪、欺骗、诬告等特点。随着雅典政治的演变,阶级斗争的剧烈化,部分政治家利用战争时期时人们的不安,凭借骗取人民的信任,从中获利。帕弗拉工最后的结局象征着人们的愿望,希望战争过去,实现民主政治。
语言特色
阿里斯托芬往往插进一些粗俚的笑话和滑稽的动作,把剧中的严肃性掩盖过去。在剧中人物或歌队代表诗人说话的时候,严肃与诙谐是交织一起的。至于他的合唱歌以及穿插在各场中的抒情诗,则是用优美的笔调写成的。阿里斯托芬善于使用谐摹手法,戏拟悲剧中的诗句和宗教仪式中的祝词。他还善于用谐音字(双关语)和意外的词句以引起观众发笑,例如“伤了我的一眉毛”,死人所受的惩罚是“罚我再活一辈子!”
主要思想
阿里斯托芬反对战争,支持和平,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者,并用喜剧的一切方式来讽刺和抨击当时罪恶和堕落的现象,捍卫真理和道德。
阿里斯托芬通过作品展示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喜剧能发扬真理,支持正义,给人指出教训,让他们能走上幸福之路。在青年时代他便写了喜剧讽刺了当时的当权者克勒翁,也因此受到控告。
阿里斯托芬运用民间故事的形式,描写各种各样的摇身一变的神态变化,并用笑的形式极其尖锐地揭示了赤裸裸的真理。阿里斯托芬曾明确地提出文艺应有社会功能,他认为推崇一个诗人的标准,应该是为国家教育好人民;使人类堕落的诗人应该处死,因此他通过《阿卡奈人》《地母节妇女》和《蛙》批判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责备欧里庇得斯贬低悲剧艺术,描写妇女的激情,鼓吹无神论思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他的喜剧《鸟》通过写鸟国的幻境,反映了他所憧憬的理想化农村自然经济社会。
主要成就
阿里斯托芬现存的11部作品中,七次戏剧比赛大奖。作为雅典的喜剧作家,不仅在喜剧方面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而且其喜剧透露出雅典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多种途径描述了雅典民主制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现状,向人们传输不同的观点、态度、方法等,呼吁人们反对战争,迎来和平。
喜剧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深厚的人民性,在他的创作中出现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喜剧手法,使后人景仰,并从中获得了有益的美学借鉴,到现在还可以站在新的文化基点上探讨阿里斯托芬剧作的喜剧性,寻求新的美学启迪。阿里斯托芬把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的旧喜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和政治
阿里斯托芬看到了喜剧在社会生活中的严肃作用,他的政治喜剧对于当时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修正,他善于发掘社会体制的缺陷,敢于怀疑并揭穿被人们当作真理信奉的东西,去引导社会公众做出合乎正义的选择。当时雅典社会的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利益矛盾扩大,通常上层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自己的团体势力,在这些团体势力之中会有一个领头的人物,这个人物便是是否会将集体决策变成个人独裁的关键所在。如果要实行民主政治中,公民是否具备较完备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对于民主制的实行方式具有重大作用,而阿里斯托芬在他的文学中倡导民主和自由,对于民主制的实行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
后世文学家
在后世,阿里斯托芬的著作,到了欧洲文艺复兴后期,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摩尔和德国的人文主义者梅兰克吞对阿里斯托芬表示热烈的崇敬。法国的讽刺作家弗朗西斯·拉伯雷在创作风格上非常接近于阿里斯托芬,他运用了夸张和怪诞的手法来反对封建势力。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从17世纪起,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拉辛摹仿《马蜂》写了一出喜剧,叫作《爱打官司的人》。德尼·狄德罗很重视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的社会意义。泰勒·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受到了阿里斯托芬的影响。菲尔丁摹仿过阿里斯托芬的政治讽刺剧。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改编过《鸟》。
人物评价
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曾说,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像童话中的一颗树,上面有思想的奇花开放,有新疆歌鸲歌唱,也有狲爬行。
《保卫和平》杂志在论述诗人是曾写道:“……他那种坚定的勇气在战争时期,在一个战斗情绪狂热的城市中,公开表示热爱和平;虽然他成为攻击的对象,他仍本着公正的态度和坚持不渝的精神维护和平。这一切以及许多其他的品德使我们理应向他表示敬仰和爱戴。”
柏拉图曾为他写过一首墓志铭:“秀丽之神想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毕竟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里找到了”。
别林斯基称阿里斯托芬为“最善良最有道德的人”。
后世纪念
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阿里斯托芬诞生两千四百周年的决议,得到了苏联科学界和文艺界的热烈响应,这证明苏联人民对古希腊的诗人怀着深厚的敬意。
相关作品
施特劳斯在其《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一书中对阿里斯托芬《云》的研究,展现了这部古代西方最重要的谐剧(又称喜剧)的内在纹理和张力。
武汉人艺于2007年5月14日正式在希腊德尔菲神庙欧洲文化中心排演古希腊喜剧《地母节妇女》,并参加今年七月在德尔菲举行的第十三届希腊国际戏剧节。
2018年4月26日至5月2日,国家大剧院排演的首部古希腊戏剧作品——阿里斯托芬喜剧《鸟》在京上演。
2022年11月15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展跨文化与全球人文主义系列学术讲座,主题为云中的阿里斯托芬——《云》两种意图的冲突。
2022年10月29日晚,应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典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比较古典学会常务理事彭磊副教授做了主题为“阿里斯托芬的‘战争与和平’”的讲座。
参考资料
【学术讲座】跨文化与全球人文主义系列学术讲座之:云中的阿里斯托芬——《云》两种意图的冲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3-10-20
中国版古希腊喜剧《地母节妇女》将荣归故里.中国新闻网.2023-03-21
古希腊喜剧《鸟》亮相国家大剧院.中国作家网.2023-03-21
讲座回顾 | 彭磊:阿里斯托芬的“战争与和平”.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