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
电影《大路》(意大利文:La strada)是由费德里科·费里尼撰写剧本并执导,图里奥·皮内利、恩尼奥·弗拉亚诺联合编剧,安东尼·奎恩、朱丽叶塔·马西纳、理查德·贝斯哈特等人主演的意大利黑白剧情电影,该片于1954年9月6日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母亲卖掉的女孩,与购买她的江湖艺人之间爱恨纠葛的故事。
1954年,《大路》在第15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银狮奖。1957年,该片在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奖。截止到2023年3月16日,该片的累计全球票房收入为1.79万美元。
影片剧情
辽阔的大海边,女孩杰索米娜(茱莉艾塔·玛西娜 饰)得到一个消息,姐姐罗莎死了。江湖艺人藏巴诺(安东尼·奎恩 饰)找到杰索米娜的妈妈,像买走罗莎一样又买走了杰索米娜。
坐着藏巴诺的带着车棚的大摩托,杰索米娜开始浪迹天涯。他们沿着街路,来到一个又一个城镇村落,靠着卖艺谋生。藏巴诺的看家本领是把一根6毫米粗的铁链缠在胸腔,他靠着吸气鼓胀胸腔撑断铁链。杰索米娜是他的助手,为他垫场以及用鼓点增强紧张气氛。杰索米娜是个很有灵性的女孩,在藏巴诺的调教下,很快学会了乐器和舞蹈。她很想学习西洋乐长号,但藏巴诺不肯教他。藏巴诺是个不肯用脑思考的人,靠着蛮力挣钱,有钱时就花天酒地,经常花钱找妓女。杰索米娜不满藏巴诺的行径出口唠叨,藏巴诺让她闭嘴。藏巴诺很粗鲁,经常殴打杰索米娜。不堪忍受之下,杰索米娜离开了藏巴诺。她来到一个很大的城市,见识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东西,也见到了一个绰号“傻瓜”的马戏团艺人玛托(理查德·贝斯哈特 饰),对方在38米的高空走钢丝,这让杰索米娜对这个人非常好奇。然而,藏巴诺找到杰索米娜并把她抓了回去。第二天,藏巴诺带着杰索米娜加入了马戏团,玛托也是这个马戏团的成员。玛托与杰索米娜更有默契和理解,玛托教会了她演奏西洋乐长号。
藏巴诺与玛托之间不融洽,玛托经常嘲笑藏巴诺,藏巴诺非常恼火想要教训玛托,他们的纠纷惹来了警察,藏巴诺被带走。玛托把杰索米娜送到警局门前,等候藏巴诺被释放出来。他们间的纷争让马戏团的老板很恼怒,把藏巴诺与玛托都赶出了马戏团。
藏巴诺和杰索米娜继续流浪。某天,他们错过了住宿的地方,借住在教堂,杰索米娜为修女演奏了长号,优美的旋律让修女赞叹。夜间,杰索米娜对藏巴诺坦露了心中想法,她对藏巴诺由恨转爱,有着一种爱恋,打算一起度过一生,并规劝藏巴诺动脑谋划一下未来。藏巴诺对此置若罔闻,在夜里甚至想偷盗教堂的银器,杰索米娜执意反对。
又踏上行程的二人,在路上偶遇玛托,藏巴诺失手打死玛托。巨大的刺激让杰索米娜发了疯,藏巴诺抛弃了她,独自流浪。
数年以后,藏巴诺再次回到丢下杰索米娜的地方。岁月在他的额头留下痕迹,也让他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偶然间听到居民唱起熟悉的旋律,藏巴诺询问得知,这是一个疯女子经常演奏给这里居民听的乐曲,而疯女子已在几年前去世。
夜里,大醉后的藏巴诺来到海边,痛苦不已,他错失了唯一没有嫌弃他的女人。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1951 年,费德里科·费里尼和他的合著者图里奥·皮内利就试图写一些关于流浪汉和马戏团类型的故事。他们的写作过程持续了两年,直到1953 年开始前期制作。
几位之前资助过费德里科·费里尼作品的制片人认为《大路》剧本很好,但影片不太可能盈利。费里尼坚持让他的妻子朱丽叶塔·玛西娜 扮演杰尔索米娜的角色,这让本片的外部投资顾虑重重,而费里尼在没有任何外部投资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电影拍摄。最后 ,卡罗·庞蒂 (Carlo Ponn)和迪诺·德·劳伦提斯(Dino DeLaurentiis)投资了影片。
费德里科·费里尼在拍摄脚本中加入了关于摄像机角度、时期研究、布景描述和对话的注释。尽管《大路》的片长只有 104 分钟,而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剧本足有 600 页。
灵感来源及剧本创作
在费里尼和妻子茱莉艾塔·玛西娜的一次游历中,他们驾车行驶在山路上,看到路边停着一辆摩托车,车上有一男一女,显然这二人很贫穷。这个形象让费里尼印象深刻,随后他开始了故事创作。在人物设计时,费里尼让每个形象都寓意着一种自然元素,藏巴诺代表土,杰索米娜代表水,玛托代表风。
迪诺·德·劳伦提斯对这个受压迫故事的不满,他想要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局。费德里科·费里尼和之迪诺·德·劳伦提斯之间关于电影结局的争执贯穿了整个电影制作过程。
选角
费德里科·费里尼坚持让自己的妻子茱莉艾塔·玛西娜饰《大路》的女主角。
安东尼·奎因与茱莉艾塔·玛西娜合作拍电影时,后者将他介绍给了她的丈夫费德里科·费里尼 。费里尼立即认为这位墨西哥出生的演员是电影《大路》中藏巴诺的不二人选,他恳请安东尼·奎因接受这个角色。安东尼·奎因不了解费德里科·费里尼,直接拒绝了费里尼的邀请,但费里尼坚持不懈,一直试图打动安东尼·奎因接受角色。直到安东尼·奎因观看了费德里科·费里尼的最新电影《我是维泰罗尼》,他惊奇地意识到,这位纠缠了他好几天的意大利电影制作人是个天才。
拍摄过程
整个制作过程,从1953年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天。
制作主管贾科西 (Luigi Giacosi )租用了 Savitri 的小型马戏团,包括帐篷和大篷车。贾科西以费德里科·费里尼需要什么都能搞到手而闻名,导演也经常考验贾科西的能力。费里尼到达现场后要求贾科西尽快弄来一头大象,贾科西消失一小时后带着一头大象回来了。当冬天的山景没有雪时,贾科西使用白色亚麻布和三十袋石膏来打造合适的外观。拍摄方面,费德里科·费里尼精心准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幕后花絮
费里尼为这部电影投入了太多精力,以至于在 1954 年 5 月开拍前三周,他因为疲劳而病倒了。
影片拍摄过程中,茱莉艾塔·玛西娜脚严重扭伤。 使得影片制作停滞了数周,这与安东尼·奎因的日程安排发生冲突,后者已签约在《阿提拉》中扮演男主角。奎因非常大度地表示愿意继续制作这部电影。为此,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拍摄日程,白天参与拍摄《大路》,晚上拍摄《阿提拉》。
藏巴诺在遇到修理汽车漏气的玛托时,当时是车的左前轮被千斤顶顶起。就在争吵时,车辆的左前轮已经完好无缺。
主题与亮点
孤独主题
《大路》从头至尾都在表现孤独的主题,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孤岛。杰索米娜的孤独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她被母亲卖给藏巴诺,孤身一人踏上流浪卖艺之路,悲剧底色已然显现。在和藏巴诺的相处中,她试图沟通却得不到回应,全力付出的柔情被粗暴地糟践。在藏巴诺那里,孤独是失去情绪感受力,没有快乐,没有悲伤,也没有爱,内心一片荒芜。在心灵层面,他把自己封闭反锁在孤独和冷漠里,只关注生存需求。藏巴诺一直认为自己“谁也不靠”,但事实却是他陷入了永恒的孤独而不自知,直到最后面对杰索米娜的死亡而痛哭嚎叫。这时,他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马戏团里的小丑玛托也是孤独的。他的高空绳索表演精彩绝伦,但这一 危险的、可能让表演者随时殒命的职业也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他的孤独。玛托的孤独是无归属感的孤独,居无定所,漂泊无依,归属感是他永恒的缺憾。以乐景衬哀情在电影里变成以狂欢衬孤独。 在与藏巴诺发生矛盾后,杰索米娜独自游荡在夜晚空旷的大街上。一支狂欢游行队伍迎面走来,火把明亮,彩调剧鲜艳,笑声回荡,路人在狂欢享乐。 但在这一场狂欢中,杰索米娜却眉头紧锁,时刻处于崩溃哭泣的边缘,这与周遭欢乐、极富感染力的笑声笑脸格格不入。人的孤独在这一刻是钢筋水泥建成的城墙,拒绝所有异质情绪的感染和侵入,将人本身变成孤独的绝缘体。
荒诞主题
藏巴诺和杰索米娜的人物形象也是“现实与超现实的结合”。野兽般的藏巴诺高大而粗野, 少女杰索米娜则娇小而温和,极大和极小的组合与对比惹人注目,给观众以奇特的视觉冲击和新奇体验。乍一看,他们不过是尘世中最普通的两个小人物,但细细品读,这两个小人物也有旁人不具备的特殊性。藏巴诺和杰索米娜作为流浪艺人的边缘性赋予电影熟悉的陌生感。杰索米娜的轻微弱智让她在生存层面上傻气而迟钝,像一只温驯的幼犬,却在生命层面上具备了超脱俗世的纯洁性;而藏巴诺则与之相反,他一俗到底,抽烟、喝酒、打架,甚至试图偷修道院的银器,在生存上无所不用其极,但内心世界却一片枯寂,情感钝化到极致。简单而 言,在生存层面,藏巴诺的精明衬托出杰索米娜的迟钝;但在生命层面,杰索米娜丰富的情感世界衬托出藏巴诺的野蛮、冷漠和迟钝。在两个层面,两个人物分别处于不同的两个顶点,这显然是一种极端化的处理方式。费德里科·费里尼用这种方式放大了影片的荒诞属性。
内心现实主义
影片是以表现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生存现状的关注,而是主要关注他们受压抑的内心。这是费里尼创作道路上的一次转折,也是整个意大利继新现实主义创作之后的一次转折,有人称之为“内心现实主义”。
视听语言
影片中的视听语言别具风格,是费里尼在视觉听觉艺术上离经叛道的缩影。藏巴诺与杰索米娜遇见走钢丝的傻瓜一幕里,拍摄角度多为仰视,观者真实置身惊险刺激的氛围中,也传达出杰索米娜对傻瓜才能的倾慕与崇拜,她在观赏傻瓜演出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自己。而布光也采取阴暗对比的方式,强烈突出了画面的中心,即正在表演走钢丝的傻瓜。正是在此场景中,杰索米娜仿佛第一次见到了这个世界的光与希望。在杰索米娜鼓起勇气脱离藏巴诺的控制后,她在路边目睹了宗教仪式,镜头在对十字架进行仰视与俯视角度的切换时,显示出费德里科·费里尼对于宗教复杂又理不清的态度。他曾说藏巴诺就是“耶稣”,杰索米娜从他那里获得认识,也情愿为藏巴诺牺牲自己的生命。独立镜头的交替侧面凸显了人物与影片的深刻意蕴。
音乐原声
电影通过人物音乐化,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对人物进行塑造,是以一种不露痕迹的方式使人物性格形成鲜明的特点并传递角色内心世界。影片《大路》中,忧伤而简单的小喇叭旋律,刻画了女主角的单纯性格。即使她死后,她的精神仍与音乐遗留在四处。
音乐原声信息来源
上映时间
上映日期信息来源
荣誉奖项
获奖情况信息来源
评分与评价
网站评分
网站评分截止日期为2023年3月17日
专业评价
这部电影包含了一种悲惨的、几乎是抒情的、甚至是神话般的浪漫主义,赋予它一种永恒经典的感觉。——-影评人布赖恩·埃格特(Brian Egger)《Deep Focus Review》
玛托像一名观众,看着杰尔索米娜笨拙而又带着由衷的喜悦舞蹈。最终,费德里科·费里尼又扼杀了这段浪漫故事。随后的情节变得沉闷和痛苦,《大路》依然保持了费里尼的风格。起初看起来明亮而质朴的故事,逐渐变得无情。最初听起来非常浪漫的配乐,在后来听起来像令人痛苦的挽歌。——影评人克里斯·巴桑蒂(Chris Barsanti)《Pop Matters》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电影,一部激烈的悲剧,具有无情的现实主义,它是温柔的、可悲的。《newspapers》
参考资料
豆瓣.豆瓣电影.2023-03-15
大路演职人员页面.猫眼专业版.2023-03-15
电影网.电影网.2023-03-16
大路 (1954).电影网.2023-03-16
Lastrada(1954).IMDb.2023-03-17
大路.deepfocusreview.2023-03-17
大路 La strada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03-16
La strada.IMDb.2023-03-16
La Strada (1954).IMDb.2023-03-16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03-17
La Strada (1954).IMDb.2023-03-17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2023-03-17
La Strada.IMDb.2023-03-17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03-17
La Strada (1954).IMDb.2023-03-17
Fellini’s ‘ La Strada’ Is a Lament for the Downtrodden.popmatters.2023-03-17
www.newspapers.com.newspapers.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