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绿皇鸠

绿皇鸠

绿皇鸠(黑枕黄鹂普通亚种:Ducula aenea)又名大绿斑鸠、绿南鸠、大绿鸠,是鸠鸽科皇鸠属鸟类。绿皇鸠命名源自于其背部、肩部、腰部和尾上覆羽均为亮金属铜绿色或墨绿色,跟头部、颈部、上背和下体淡蓝灰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绿皇鸠体长一般为36~45厘米,体重为460~600克。

绿皇鸠广泛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的近热带地区。绿皇鸠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河谷和丘陵地带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小块丛林及榕树和橄榄树上出现过。常单个、成对或聚集10只以内的小群活动。以榕果、乌榄等为主要食物,能吞咽比它脑袋还大的食物。

由于森林覆盖率下降速度加快、被人类捕获售卖等原因,造成绿皇鸠栖息地丧失,绿皇鸠的野外种群数量已极少。2021年2月1日,绿皇鸠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1年4月,绿皇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其定级为近危(NT)物种。

形态特征

绿皇鸠体长一般为36~45厘米,体重为460~600克。绿皇鸠的体型比绿鸠属(Ptilinopus

)和果鸠属(Treton)都大,身体上的杂色通常较少,雌雄较为相似。

绿皇鸠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下体为淡蓝灰色,略带粉葡萄红色,有的脖颈处带有橙、粉色斑块。前额和嘴巴以下都是白色,有些个体的头部至后颈、脸颊和耳朵上的羽毛是棕灰色、红色、紫灰色或棕褐色。虹膜是红色的。绿皇鸠的嘴比较大,嘴的基部扩张,呈蓝灰色,嘴的末端是乳白色的,偶尔还会染上橘红色。

其初级飞羽蓝灰黑色,初级飞羽外黑褐色,其余飞羽为铜绿色或墨绿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为明亮的铜绿色或墨绿色,带有金属光泽,上背和肩部也会有紫红色的色光泽,有时在后背和腰部也有黑色的羽毛。尾部羽毛的颜色与背部类似,也是金属铜绿色,但没有金属光泽,多了几分蓝色,尾下覆羽为暗栗色,中央尾羽铜绿色,外侧尾羽外翈铜绿色。脚呈暗紫红色或褐橙色,跗和趾粉红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绿皇鸠广泛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的近热带地区。常见于斯里兰卡柬埔寨加里曼丹岛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孟加拉国不丹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地。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省云南省等地。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普洱市景洪市勐腊县

栖息环境

绿皇鸠为罕见至区域性常见的留鸟。栖息于近热带的平原、低地热带丛林、红树林、沼泽、开阔地、有零星树木的树林、河谷和丘陵地带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小块丛林及榕树和橄榄树上出现过。

在大部分范围内,绿皇鸠是低地物种。例如在印度的栖息地大部分低于300米,在斯里兰卡繁殖到500米。印度尼西亚的最高海拔记录高达1000米左右,加里曼丹岛为1050米,菲律宾为1125米,尽管它主要发生在低海拔,也有栖息在中海拔的森林中。最高栖息海拔在海南省高达1300米处。

亚种分化

绿皇鸠共有12个亚种分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和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存在2个亚种,云南省亚种分布于云南南部,广东省亚种分布于广东和海南。这2个亚种的区别主要是体型大小不同,其中云南亚种较大,翅膀的长度为238~252毫米,广东亚种较小,翅膀的长度为215~233毫米。

生活习性

活动表现

常单个、成对或聚集10只以内的小群活动,冬天也成群活动,与其他鸠鸽类混群觅食,有时候可以看到它们与民岛犀鸟(斑嘴犀鸟 mindorensis)聚集在一起。绿皇鸠主要在树冠层顶部的干枯树枝上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通常只在需要啄食土壤和沙子的时候才下地行走。每到繁殖季节,绿皇鸠炫耀飞行的速度很快,但翅膀扇动的不频繁,垂直飞到最高处再向下俯冲,再向下滑翔。

鸣声描述

绿皇鸠的叫声是一种低沉的鸣叫。就算是在不远处鸣叫,也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其第一音节较短促,第二音节拖长;有时也发出单音节叫声,最后一声较长,像是人类的偷笑声。

觅食行为

绿皇鸠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食果性鸽子。以榕果、乌榄等为主要食物,也可食用其它种子、椰果和幼苗;能吞咽比它脑袋还大的食物;有时会吃虫子;包括一些坚硬的石头,有一个相对柔软的胃和短宽的肠道,石头可以从这里完整地通过。排出的种子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发芽并长成新树。

绿皇鸠与其他鸠鸽类在一起觅食,但不同食物随着觅食场地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榕树和其他的小树,大多与绿鸠类在一起,而在橄榄树以及无花果的树上则大多与大型鸠鸽类在一起。

生长繁殖

绿皇鸠的繁殖期一般在4~7月。雄鸟求偶时,会不时挺胸、点头、松开脖子上的羽毛,以示炫耀,并绕着雌鸟转圈等。在森林中的树木枝杈上筑巢。巢穴的主体是干枯的树枝,像是一个圆盘,没有铺垫物。每窝产卵1~2枚,雄性雌性交替孵卵,孵化时间为18天。卵呈白色,大小为41~51毫米×31~37毫米。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绿皇鸠的野外种群数量已极少。由于森林覆盖率下降速度加快、被人类捕获售卖等原因,造成绿皇鸠栖息地丧失、大部分地区绿皇鸠数量大幅下降。如建造油棕种植园、水坝项目等,使低地森林被迅速砍伐,平原森林丧失,在2001年至2020年之间,全球土地覆盖森林面积为2000年估计值的17.9%;以及在多个地区被猎杀来获取食物,特别是马来西亚半岛、泰国老挝

保护级别

1998年,绿皇鸠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易危物种。

2015年5月,绿皇鸠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鸟类)濒危(EN)物种。

2016年10月,绿皇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其定级为无危(LC)物种;2021年4月,将其定级为近危(NT)物种。

2021年2月1日,绿皇鸠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减少绿皇鸠种群栖息地中森林覆盖率的流失,降低未来可能的下降速度,从而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设立相应物种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狩猎。例如在中国云南分布范围内,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纳板河、菜阳河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绿皇鸠栖息范围内,使用次生林、退化林、人工林和伐木林等。因为伐木林中果树的丰度通常更高,支持更高的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伐木林、次生农业和树木农业的能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减少率。

主要价值

绿皇鸠可能是整个范围内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在科学研究和生态系统中都有价值。

参考资料

绿皇鸠.zgbk.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ITIS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渔业渔政管理局.2023-03-31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museum.2023-03-28

..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2023-03-12

Ducula aenea aenea.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andamanica.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consobrina.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fugaensis.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nuchalis.avibase.2023-03-12

Enggano Imperial-Pigeon- Ducula oenothorax.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palawanensis.avibase.2023-03-12

Chestnut-naped Imperial-Pigeon- Ducula aenea paulina.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pusilla.avibase.2023-03-12

绿皇鸠云南亚种-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museum.2023-03-12

Ducula aenea sylvatica.avibase.2023-03-12

Talaud Imperial-Pigeon- Ducula aenea intermedia.avibase.2023-03-12

Ducula aenea polia.avibase.2023-03-12

..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