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雪顿节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特有的古老节日,也是藏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拉萨地区的雪顿节的举办时间是每年藏历6月30日,对应的公历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此时会在西藏拉萨的哲蚌寺拉开为期7天的节日序幕。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按藏语解释是吃酸奶子的节日。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野牦牛和马术表演等。2006年5月,西藏自治区申报的雪顿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属于纯宗教活动,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初,随着藏戏的渗入,雪顿节已发展成为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节日。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的活动内容呈现出多样化,每年举办的雪顿节主题鲜明、形式都有不同的创新。雪顿节的隆重程度仅次于藏历新年,因节日期间有藏戏演出和晒佛展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雪顿节举办时间各地不同,相比拉萨市地区,日喀则时间稍晚,规模相比较小。

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积极意义。西藏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利用雪顿节文化品牌,使其在推动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历史沿革

节日由来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最初是一项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由于夏季天气变暖,百虫惊蛰,万物复苏,为了避免僧人外出活动时踩杀小虫及草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制定了新的佛教规定,戒律中提到在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僧人只能在寺庙念经修行,不能走出寺院,直到六月三十日才能解禁,可以走出山门。于是,在六月三十日这一天,僧人纷纷出寺下山,当地百姓用自家准备的酸奶赠与僧人们吃,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个习俗逐渐延续下来,就成了现在的雪顿节。还有一种说法是讲印度佛学家阿底峡西藏自治区传播佛法,当地百姓自发地为大师献上自家制作的酸奶,阿底峡为了回报这些热情的百姓,便为他们加持。阿底峡在西藏传法多年,于是就形成了每年在牦牛产奶旺盛的六七月份,当地民众酿制酸奶、送给阿底峡的风俗。

节日发展

164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掌权后,阿旺罗桑嘉措驻锡的哲蚌寺甘丹颇章宫是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当地百姓庆祝雪顿节的地方。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初,清朝皇帝册封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和五世班禅罗桑益西,赐给金册、金印,这样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开始,最初节日活动仅限在寺庙内举行,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人们称为“哲蚌雪顿节”。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顿节,也会先后在哲蚌寺、布达拉宫举行,后来,阿旺罗桑嘉措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雪顿节的活动由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成为节日主要的活动地点,当地市民群众可以入园看藏戏,从而保持了节日活动的完整性,并体现了藏族民族文化独特性。据记载,在土登嘉措土登嘉措时期,参加藏戏演出的团体达十二个,因此人们将这个有着三百年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节日,称为藏戏节。

西藏民主改革前,在哲蚌雪顿节演出前一天,即藏历六月二十九日,各地藏剧团需要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戏的“孜洽列空”报到、到罗布林卡向达赖喇嘛等报备请示后,节日于第二天(六月三十日)拉开序幕,上演一天的藏戏。七月一日,由拉萨市等地的五个剧团、六个戏班子、一个牦牛舞班子和一个“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罗布林卡联合演出。而在后面的四天,由江孜县、昂仁等四个地方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达赖喇嘛由随行僧俗官员陪同观赏,而宴席的吃食为酸奶子。由于受社会和历史局限,传统雪顿节具有封闭性,特别是其支差制度,给一些地方和民众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在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胜利以后,雪顿节曾一度中断。

主要活动

传统的雪顿节表演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吃酸奶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拉萨市雪顿节一般欢庆5-6天,每年雪顿节期间,拉萨地区均会实施放假调休7天,市民、游客可共同欢度节日。拉萨市政府每年举办的节日主题不同,雪顿节活动内容也有不同的创新,如拉萨至纳木错徒步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等活动,是一种集传统与现代结为一体的节庆盛会。

晒佛仪式

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的第一天以在哲蚌寺展佛拉开序幕,也就是人们说的"哲蚌雪顿节"。当天的主要活动是晾晒佛像和观赏佛像,当太阳最早的霞光还没有照临雪域上空的时候,专程前来参加雪顿晒佛的善男信女已经聚集在哲蚌寺。在第一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幅500平方米的、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释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信众们心怀虔诚地,双手合十,顶礼膜拜,僧俗共唱释迦牟尼礼赞经,信众依次敬献哈达。

藏戏表演

藏戏,在藏语中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被誉为是藏文化“活化石”,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流派众多,故事多取材自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佛教经典等。演出分为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三部分。

藏历七月一日,各地区的藏戏团体相继到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指定的地方朝拜,进行节目彩排。藏历七月二日,孜恰勒空和僧俗官员等在罗布林卡内搭帐篷和围幔,准备一些食品及娱乐用具等,供看戏、朝拜等活动使用。当天,四大蓝面具派戏班开始正式轮番展演,演出内容以传统剧目整本戏为主。在藏历七月三日至六日,是雪顿节藏戏演出的高潮阶段。藏历七月七日,早期白面具派藏戏团体扎西雪巴以开场仪式“甲鲁温巴”及结束仪式“扎西”对此次节日主要活动进行收尾。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西藏自治区民间藏戏队在2019年已达150多支,藏戏队员近3000人,每年演出约1500多场次,成为西藏传承和发展藏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藏戏故事有《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雯巴》等,高亢的唱腔,神奇绚丽的脸谱、服饰古朴肃穆、舞姿动人等特色是传统藏戏独有的舞台魅力。

马术表演

马术表演是雪顿节的民族体育项目,由拉萨市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体育局、马术队等单位共同创办,表演项目有传统马术表演和3000米、5000米速度赛马等,传统马术表演包括单人单马、马上射箭、马上拾哈达、马上敬酒表演等项目,在2019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全民健身展演项目,作为此次马术表演中的一个亮点,它将民族健身操等操舞类节目跟马术表演相结合,突破了之前的“‘演赛结合“,在创新形式、内容丰富度方面做了改进。通过速度、力量和技巧的综合展示,体现了高原儿女不断进取、勇于拼博的精神,为节日营造祥和氛围,进一步丰富群众、游客的节日文化生活。

过林卡

“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园林”,“过林卡”就是去园林当中郊游,是西藏自治区民众固有的过节消遣娱乐活动。罗布林卡是每年的雪顿节的活动中心之一,位于拉萨市市中心,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在雪顿节期间,身着艳丽服装的藏族群众来到罗布林卡,在溪水边或树林下、草原上游玩,搭起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各种酒和饮料、菜肴等节日食品,与亲朋好友在帐篷内狂歌畅饮,是高原人民享有的独特休闲方式。

文化意义

雪顿节最初是政教合一的宗教节日,目的是满足统治阶层的娱乐需要。另外,僧侣集团为加强控制广大农奴,通过节日仪式教化信众,强化宗教控制。后在阿旺罗桑嘉措时期,雪顿节逐渐向世俗化发展,看藏戏的人群不仅仅是掌权者,而是整个社会的群众。节日期间,各阶层的人们享受短暂的“身份平等”,实现了社会暂时性的和解。而民主改革让雪顿节从宗教神权转化为民选政权,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节日。同时,雪顿节以藏戏表演为中心,在拉萨市哲蚌寺色拉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场所开展演出,覆盖了整个西藏自治区的文化空间。市民群众可以入园看藏戏,不仅保持了节日活动的完整性,而且体现了藏族民族文化独特性。因此,雪顿节,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民众愿望表达的盛会。

传承与保护

传承

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于1986年正式批准恢复雪顿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同时,雪顿节文化节目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内容也变地更加丰富。节日期间,拉萨市市民和周边群众换上节日服装,携带青稞酒、酥油茶等藏式美食,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拉萨郊区或公园里过林卡(郊游活动),观看本地及来自其他省份的藏戏剧团的表演,伴着歌声和欢笑声,雪顿节也变地热闹起来。商业部门还在罗布林卡周围摆摊设点,进行商贸物资交流,使古老的雪顿节又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搭建全国各地区文化流派展示与交流平台,提升非遗文化藏戏的表演水准。除传统的节日项目外,服装展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马术、藏棋表演、商品交易会等项目也纷纷成为节日的亮点。2006年以来,拉萨市各机关、单位将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安排在雪顿节期间举行。通过与国际性赛事联姻、数字化展示及等举措,能更直观的宣传雪顿文化,因此,雪顿节在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保护

2006年之前,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示上,雪顿节榜上无名。后来,自治区相关部门进行了及时补报,使雪顿节在2006年5月成功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西藏文化部门对雪顿节的非遗项目,组织开展各种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并开展了很多特色实践,如雪顿节的特色项目之一藏戏。政府从抓普查、建名录开始,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划拨专门经费,建设传习基地,强化排练演出,使民间藏戏队伍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藏戏表演、创作和研究人才,打造了一些受众度高的藏戏新剧目。

无论传承还是利用,非遗保护都离不开法律规章的约束,因此西藏自治区地区有关部门制定多项关于非遗保护的法规及规范性文件。2018年6月1日至8月17日,“线上雪顿”新媒体宣传推介活动在各新闻媒体渠道对外发布,通过开展主题征文、主题摄影等系列活动,提升雪顿节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雪顿节组委会与工商部门沟通,注册了“雪顿节”商标,确定了雪顿节节徽“藏戏蓝面具”和吉祥物——平措,雪顿节作为重大节日活动,将办节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举办相关主题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根据《拉萨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5年行动计划》,拉萨市将把雪顿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节庆荣誉

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中国节庆五十强”和“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同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和“中国十大魅力节庆”

2008年荣获“现代节庆十佳奖”,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节”,荣获“2008年度中国十佳民俗节庆奖”暨“改革开放30年·中国节庆杰出典范奖”

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

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

2010年荣获“中国节庆杰出典范奖”

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荣获“节庆中华·传统节庆奖”

2012年拉萨市荣获2012IFEA“全球节庆城市”奖,雪顿节荣获第四届“节庆中华奖”年度大奖——节庆传承奖

2013年荣获“当代节庆品牌逾30年纪念辉煌成就奖”和“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奖

2014年荣获“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

2014年荣获“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

参考资料

雪顿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2

哲蚌寺佛颜再展拉开西藏拉萨雪顿节序幕.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2023-03-07

2022拉萨雪顿节时间是…….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2023-03-07

雪顿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03

酸奶流传千年,食之可使人长寿?在清朝宫廷吃酸奶还成为一种时尚.新浪财经.2023-03-06

西藏拉萨:哲蚌寺展佛 开启拉萨雪顿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03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3-03

带你逛逛“雪顿节”,一起看看最炫西藏民族风!.新华网.2023-03-06

雪顿节的习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3-06

关于雪顿节,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拉萨市人民政府.2023-03-06

藏家民俗|关于雪顿节,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荔枝网.2023-03-06

2021年中国拉萨雪顿节将于8月8日至8月14日举办.腾讯网.2023-03-06

2015年拉萨雪顿节时间及介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3-30

2017中国拉萨雪顿节8月21日举办.央广网新闻.2023-03-06

雪顿节里看藏戏.新浪新闻.2023-03-07

“圣城”嘉年华:2019拉萨雪顿节将推9项活动.中国新闻网.2023-03-06

今年雪顿节观众可体验11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澎湃新闻.2023-03-06

拉萨民众“云”过雪顿节 祈愿“疫”路平安.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2023-03-07

拉萨雪顿节将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国民俗学网.2023-03-07

晒大佛、看藏戏、吃酸奶——拉萨在雪顿节中欢腾.中国政府网.2023-03-07

民族风丨雪顿节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9

西藏旅游全攻略第一期:西藏旅游概览.新浪看点.2023-03-06

拉萨雪顿节上演传统马术 游客感受高原特色“马文化”.中国新闻网.2023-03-06

雪顿节民族传统马术表演 9月1日上演.拉萨日报.2023-03-06

雪顿节:拉萨民众在罗布林卡“过林卡”.新浪看点.2023-03-07

雪顿节:罗布林卡“过林卡”.北京广播网.2023-03-07

拉萨雪顿节:罗布林卡“过林卡”赏藏戏[组图].中国网.2023-03-07

西藏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澎湃新闻.2023-03-06

2011中国拉萨雪顿节见闻:开放 包容 吸纳.中国日报网.2023-04-10

【2018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西藏非遗:活态传承让散落人间的雪域珍宝再现活力.中国西藏网.2023-04-10

雪顿节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西藏网.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