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恒

高恒

高恒(570年-578年),邺城遗址(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人,北齐末代皇帝,又被称为北齐幼主、北齐少帝。为高纬高纬长子,生母是皇后穆皇后武平元年(570年),出生百日的高恒被高纬立为皇太子。

武平七年(576),北周武帝宇文率领大军东征发起灭齐之战,北齐军队节节败退。武平七年(576)十二月,北齐别都太原市山西省太原市)被周军攻陷,同年,高纬改元隆化元年。此后齐后主高纬退守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将皇位禅让给太子高恒。

隆化二年(576)正月,太子高恒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承光,尊父亲高纬为太上皇帝,不久,高恒、高纬等人逃到青州市,准备南下投奔南陈。同年,北齐首都邺城遗址北周军队攻陷,高恒与父亲高纬等人辗转多地逃亡,后在逃亡途中被周军俘虏,被押送到了长安西安市)。高玮被周武帝宇文邕封为温国公,至此北齐正式灭亡。

建德七年(578年),有人向宇文邕诬告高玮等人与宜州刺史穆提婆暗中勾结意图谋反,宇文邕随后将高纬、高恒等几十名北齐宗室尽数处死。高恒去世时年仅八岁,大象末年(580年),被安葬于长安(西安)北原的洪渎川。

人物生平

生即太子

武平元年(570年),高恒在北齐首都邺城遗址(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出生,父亲是高纬高纬,母亲是弘德夫人穆皇后。高恒的母亲穆邪利是高纬乳母陆令萱的养女,高纬对穆邪利很是宠爱。在高恒出生后不久,陆令萱笼络高纬身边的亲信向高纬进言,称目前国家没有继承人为了朝中大局,建议高纬尽早确立储君,高纬听取了侍从的建议。

武平元年(570年),出生百日的高恒被高纬立正式册立为皇太子,高恒的母亲穆邪利在高纬乳母陆令萱的帮助下被立为左皇后。武平三年(573年)二月,穆邪利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成为了高纬的第三任皇后。

冲龄践祚

高纬高纬在位期间荒淫无道,任用奸小人,肆意残杀名臣名将如高长恭高长恭、丞相斛律光等人,使得北齐国力军力大衰政治腐败不堪。与此同时,北周在周武帝宇文邕治理下国力越发强盛。武平七年(576年),宇文邕率领大军东征发起灭齐之战,北齐军队节节败退。北齐重镇临汾市(山西临汾)、太原市(山西太原)接连沦陷,武平七年(576年),高纬改元隆化,宣布大赦天下。同年十二月,宇文邕大军逼近北齐首都邺城遗址(河北邯郸市临漳县),高纬将皇位禅让给太子高恒。

隆化二年(577年)太子高恒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承光,尊祖母胡皇后为太皇太后、父亲高纬为太上皇帝,母亲穆皇后为太上皇后。

北齐末路

高恒登基后,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人劝告太上皇高纬出外募兵,如果不能成功,则可以向南方逃跑投靠陈国,高纬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让太皇太后胡氏、太上皇后穆邪利先从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先赶赴济州(山东济宁市),后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 )形势越发危急,为躲避北周军队,皇帝高恒慌忙从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 )离开,向东边的济州逃去。

隆化二年(577年)正月,宇文邕攻陷邺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高纬率领百名士兵向东逃向济州(山东济宁市) ,与高恒等人汇合。等高纬到达济州(山东济宁市)后,当天安排高恒下诏禅位于丞相任城区王高湝(高纬的叔父),在诏书中尊高纬为无上皇,高恒为守国天王。并让侍中斛律孝卿将禅文和玺送给当时驻守瀛洲(河北省河间市)的高湝。没想到斛律孝卿并没有将信物交给高湝,反而直接去了已经被北周占领的邺城,把信物献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

此后高纬把太皇太后胡皇后留在了济州,派大将高阿那肱镇守济州关。高恒随父亲高纬和穆邪利等人逃到青州市淄博市临淄),准备去投奔陈国。大将高阿那肱暗中向北周送信,约定活捉高纬高恒一行人的计划,便一直报告说北周大军离青州还远,于是高恒等人就一直安心停留在青州。等北周大军来到济州,高阿那肱马上献关投降。

此后高恒和父亲高纬一行人又匆忙向南逃走,在逃亡途中被北周大将尉迟勤活捉,随后被押送到了长安西安市),至此北周统一了北方,北齐王朝正式灭亡。

年幼殒命

建德七年(578年),宇文邕诬告高纬、高恒等人与宜州刺史穆提婆北齐降将,高玮乳母陆令萱之子)暗中勾结意图谋反,同年八月,宇文邕以谋反的罪名将高纬、高恒等几十名北齐宗室尽数处死,高恒去世时年仅八岁。大象末年(580年),阳休之、陈德信等人启奏丞相、隋公杨坚,请求收葬高恒等人。得到杨坚批准后,将被冤杀的北齐宗室子弟葬埋在长安(西安)北原的洪渎川。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